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为了向广大体育工作者、中小学体育教师以及体育爱好者全面、系统地介绍体育历史知识,提高其知识水准和文化素养,本刊决定从1986年起,开辟《体育历史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分三部分:1、中国古代体育史;2、中国近代体育史;3、世界体育史。首先讲中国古代体育史。 参加“中国古代体育史”部分编写的有西安体院林思桐、徐州师院体育系刘秉果、成都体院熊晓正、《体育文史》编辑部姚世光、石友权同志。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整个亚洲,研究体育史的组织得到发展,有才能的研究人员得到锻炼,发表、出版了大量的文章和著作。然而,这些研究并没有传播到整个亚洲,对世界的其它地方来讲,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另一个问题是,从整体看。亚洲体育史在世界体育史中的任务是什么,以及亚洲体育史中每个国家体育史的任务是什么,尚处于一种不充分的探索状态。直到今天,亚洲体育史的地位仍被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育史所限制,这是令人不能接受的。我们,作为亚洲体育史工作者,必须努力创造亚洲体育史的理论模式,并建立一个网络以把亚洲体育史研究工作者联系在一起。一、当前亚洲体育史的研究状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关于体育史的研究在亚洲就  相似文献   

3.
苏联体育运动出版社1982年于莫斯科出版C·C·菲利波夫著《体育科技情报》一书。内容为“苏联的国家科技情报系统”“苏联体育运动委员会系统中部门科技情报系统的组建”“体育科技情报的意义”“体育科技情报机构的结构”“情报源”等,共约4万余字。作者在“前言”中指出,为了把有关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针对德国的中国体育史研究,指出大多数德国学者用“西方体育中心论”来研究世界体育史,而这种以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体育史、欧洲体育发展过程成了世界体育史的主干。封建时代的近、现代的东方体育(含中国体育),如果偶尔被作者们提及,也只是被看作西方体育在世界各地的投影而已。而奥伊勒等的世界体育史甚至将东方体育全部剔除。要改变这一现状,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笔者认为还有待东西方体育史学者结合世界体育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关于体育史学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许多问题还需要专家和学者们去研究探讨。如:“体育的概念”、“体育史的分期”、“人物的评价”以及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问题的认识均未统一,这对写出一部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国体育史》带来一定的困难。然而,我相信,只要我们谨遵“双百”方针,不断地对上述诸问题进行认真而严肃的研究探讨,分歧的认识会逐一解决,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体育史》,也定然会在不久的将来问世。为达上述目的,我想仅就近代体育史中有关重要人物的评价问题,谈几点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6.
西周各级学校的教学内容中有“射”和“御”,这是人所共知的。搞教育史的同志要谈到它们,搞体育史的同志也要谈到它们,并认为它们都是我国古代体育的内容之一,是西周时期的学校体育。但是,翻阅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教育史、体育史的专著,在涉及“射”和“御”的时候(特别是“御”),往往谈得比较简略。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揣浅陋,试就西周学校教育中“射”“御”的内容和特点,作一些初步探讨,就教于教育史界、体育史界的专家、学者,不当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体育史研究的重点是体育发展的历史规律,因而研究者本身的思想认识深度及对体育遗产的开掘程度实乃体育史写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多年从事体育史研究的我国首位体育史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崔乐泉研究员,近年出版了多部体育史研究的专著,在学术界都有较大的反响,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其思想性的丰富是其著述引人注目的重要原因.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最近出版的<图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崔乐泉研究员的又一新作,被学界的朋友誉为"会说话的古代奥运史".笔者读后,以为其"会说话"的特点在如下三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复旦大学中文系郭绍虞教授,早年曾任教于上海东亚体专和爱国女校体育科。他于一九一八年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古代体育史专著《中国体育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距今已六十多年。但参加一九七九年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古与代体育史编写会议”的同志们一致认为,该书史料丰富,史沦结合,对我们目前编写古代体育史仍有再要的参考价值。为表达对郭老先生的敬意,了解他编著《中国体育史》的历史背景、编写过程,及其研究古代体育史的经验,並听取他对目前编写中国古代体育史工作的意见,我们决定访问郭绍虞老师。我们事先书面向郭老师提出五个请教的问题: 1、一九一八年编著《中国体育史》的简况。 2、对目前编写中国古代体育史的意见。 3、对孔子的评价:他对体育的态度如何?是提倡体育还是反对体育?他对我国体育史影响如何?  相似文献   

9.
1919年出版的郭希汾的《中国体育史》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体育史。1958年又出版了唐豪等的《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特别是近10年来相继出版了徐永昌的《中国古代体育》、李季芳等的《中国古代体育史简编》、高校体育史编写组的《体育史》、刘秉果的《中国古代体育史话》、王其慧等的《中外体育史》,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体育词典》,和《体育文史》等刊物。这些论著、典籍、刊物的产生,本身就雄辩地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体育与欧洲(英国)J·A·曼干编者按:本文是1995年8月在伦敦出版的《体育史国际杂志》总务12辑的一篇引言,这期杂志汇集了欧洲思想研究国际学会在比利时召开的一次学术大会上关于体育史方面的学术论文,我们把这篇引言介绍出来,是想帮助大家了解一...  相似文献   

11.
“文革”体育史的价值与条件针对“文革”体育史研究比较疏浅和薄弱的现状,烟台师院的傅砚农先生在《研究“文革”体育史的价值与条件初议》一文中,阐述了进行“文革”体育史研究的价值和已经具备的条件。(1)研究工作本身具有突破性和创造性。“文革”是建国后一个特...  相似文献   

12.
“七·五”以来我国体育体制改革与竞技体育的发展烟台师范学院傅砚农在函授教学中、由于教材编写时间的局限,《体育史》我国现代部分只讲到1986年为止。为使函授生对这一部分重要的知识不出现空缺,我们对“七·五”以来体育体制改革与竞技体育的发展情况进行一些论...  相似文献   

13.
本次研讨会于1996年11月21日至25日在海军杭州疗养院举行,由杭州大学体育系承办,主要研讨高等学校统编教材《体育史》(第二版)及《体育史学习指导书》,交流体育史教学及课程建设经验等.会议期间,除了听取《体育史》(第二版)教材主编关文明、副主编张元、赵(讠戋)华和编委曹守(讠禾)、苏肖晴、吴在田、郑俊武、傅砚农、李连友等分别讲解教材的编写原则、指导思想、选材依据、重点、难点以及如何使用新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外,还听取了邓树勋教授“关于体育课程改革整体构想体育史课程如何定位和建设”、张焕玉副编审“关于如何编写体育史教学参考书”、郑志林教授“关于中国体育史研究过去和现在”以及翁士勋副教授“关于古代体育史研究中如何正确选用史料”等学术报告、华东区还举行了“华东区高校体育(院)系协作组体育史学科年会”.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文革”体育史研究比较疏浅和薄弱的现状,笔者对进行“文革”体育史研究的价值和已具备的条件,阐释了认识和理解,希望以此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越女”传说在我国历史上系独家之言。“越女”其人,无姓无名;“越女”其号,非官非职。“越女”实非信史人物,在我国体育史或武术史上,算不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但是从现代体育界一些学者对“越女”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态度上,有的东西却很值得我们深思。 1919年11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时年25岁的郭希汾编写的《中国体育史》。该书第49页首次把《吴越春秋》中“越女”故事所讲的“手战之道”,误作是讲述“剑道”,说:“其言妙契精微,深得击剑之旨”,并认为“《吴越春秋》载越王与越女问答之辞,足为剑术发达之证。”自此以后,80多年来,我国武术界和体育史学界不少学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维·波尔雅科夫和克·伏尔科夫1981年撑竿跳都已超过了世界记录.冠军的桂冠首次转到了苏联运动员手中。当我们回顾克·伏尔科夫在1980年欧洲冬季锦标赛,1979年和1981年欧洲杯赛,1981年世界杯赛的成绩以及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上的出色成绩,以及其他许多运动员成绩提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谈谈我国撑竿跳高理论上的某些成就了.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标准·集藏”出版社出版的俄罗斯、苏联邮票目录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标准·集藏”出版社是1988年创办的,以出版苏联、俄罗斯邮票和其他邮品目录著名。该社的英文标识为SC(STANDARD-COLLECTION)。迄今为止该社出版的各种目录达几十种,可分数类。其中主要的有:  相似文献   

18.
苏区体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苦大众自己的体育,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体育的根基,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一颗璀璨 的明珠,是世界体育史上一枝艳丽的花朵。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 院教授曾飙从上一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苏区体育研究,在各种 报刊杂志上先后发表文章60余篇,1999年9月江西高校出版 社还出版了他主编的《中央苏区体育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曾 飙教授对苏区体育研究建树甚多,成绩斐然。最近中央文献出版 社又出版了他编著的《苏区体育》一书。该书得到前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关心和支持,将军亲自为该书题词: “赤色体育之光”。  相似文献   

19.
世界体育史研究中的误区——东方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西方中心主义史学观的影响,世界体育史研究中长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误区——世界体育的历史被描述为以古希腊体育为起点的西方体育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东方体育被曲解,被排除于世界体育的基本历史进程之外。其古代部分被作为西方体育登场前的序幕展示,近代部分则被视为西方体育在东方的投影。 作者阐明了东、西方体育是历史地形成并得到充分发展的两种各具特点的体育类型,因而不能以一种类型作为“标准”去衡量另一类型的发展水平,定其优劣。它们一直彼此影响,相互吸收。现阶段正在形成的作为一种新的体育实体存在的世界体育,便是两者交流融合过程在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种体育既吸取了二者的“精”与“质”,但又区别于二者,是更高层次的具有时代特点的体育。受西方中心主义史学观影响的世界体育史无视上述事实,从而歪曲了历史丰富多彩的本来面目,使历史失真、贬值。要消除误区,作者认为,必须更新理论思维和重构编撰体例。新的世界体育史观的产生,是以批判扬弃西方中心主义的体育史学为理论前提,在批判扬弃中重新确立历史观的基点,即世界体育史的多元性,把一元的历史还原为多元的历史,并把不同类型体育产生、发展、交汇、融合的历史过程作为编撰的主线。  相似文献   

20.
前言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我在闲暇之时重新学习了世界通史和世界体育史,并作了摘要式的读书笔记。回顾我的教学生涯,解放后我在山师大体育系和山东体院主持教学工作时,对体育史的教学重视不够。今天,我是抱着一种还帐和期望的心情来重新学习体育史的。这份读书笔记算作我与同志们共同学习的书面发言,期望大家都再补习一下体育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