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观与西方绘画重外在表现的色彩形式相比 ,具有很强的内在意象性 ,几千年来始终伴随着传统文化及哲学所赋予的审美特质。当今在西方绘画的影响下 ,水墨画在受到科学的光色原理洗礼的同时 ,要注意重视对传统绘画色彩观的思考探索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美术教育的大纲要求中,水墨画并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科目。但是,由于水墨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关系,即作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绘画型的中介桥梁,水墨画教学又是素质教育中最为特殊的一个门类。由于现代文明的急速推进和西方文化的耳濡目染,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水墨画的异类性已经在学生中间形成了很大的隔膜,本为最民族的文化艺术反倒显得非常陌生。这给我们的中学水墨画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水彩画和水墨画,一个是西方外来的绘画形式,一个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由于各自所依赖的传统哲学思想不同,所以导致绘画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不同。然而,两者在作画媒介上都用水作为中介,所以在绘画效果上又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许佳莹 《教师》2013,(14):100-100
一、以趣激趣1.笔墨横姿的水墨画——用生活"和出"教材国画是我国的国粹,水墨画是属于国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悠久历史。让幼儿从小就接触水墨画,无疑使他们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水墨画的技法很丰富,对于教师和幼儿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越是贴近于幼儿生活的,越是能  相似文献   

5.
<正>美术课程是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小学美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绘画、手工和鉴赏三部分,绘画部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欣赏和创作水墨画有助于学生领略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进而产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所以教师必须将水墨画教学摆在重要位置,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孙涛 《宁夏教育》2013,(12):60-60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会经常涉及到中国画、西方绘画的欣赏,将中西绘画进行比较欣赏,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1.审美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性造就了审美观念的不同。西方审美重在写实,中国审美则重在写意。中国绘画以中国的水墨画为代表,水墨画以写意为主旨,作画者不以实物的形象为局限,用笔大胆,不拘形式,不苛求光感以及画面色彩搭配。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墨画作为地球上创作与欣赏人数最多的一种区域性艺术,也是80年代以来未受西方艺术话语强权控制的中国本土艺术之一。该文就水墨画面向新世纪的发展问题,它的社会和艺术上的现代性问题作了探讨,指出现代水墨画应重新认识传统,借鉴现代西方绘画的先进理念,开创21世纪水墨画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画种。关于对造型的认识,水墨写意人物画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随着西方绘画的引进,中国绘画在绘画造型观念上产生改变,西方绘画的造型艺术与中国绘画造型方法相融合,丰富了中国画的画面效果。这种造型观念的改变,使中国画坛上出现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水墨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优秀成分,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源 《考试周刊》2008,(4):233-234
水墨画,通常我们称之为中国画.它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绘画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的瑰宝.儿童经过水墨画训练,能进一步提高绘画技艺和审美情趣,对其智力开发和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油画和中国水墨画是绘画种类中具有地域特点的画种,在美术教学中,一般都是将两者从绘画风格、所使用的工具材料以及历史地位等多方面进行一定的区别。这个区别让很多学生会认为两者是"水火不容"的对立画种。在一次县中小学美术特色课堂展示、教研活动中,笔者选择了小学四年级美术课本中的《水墨变体画》在二年级进行授课(二年级学生基本参加了学校水墨画社团,授课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体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韵味外,感受一下用水墨画油画的乐趣),在这一课中尝试了用水墨画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来表现西方油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当下中国画发展的各种取向、趋势划分中,新具象水墨与都市生存体验倾向的作品,一直以来被视为当代中国画的代表性表述。在语言表现上,新具象水墨的取舍自由度要远远地强于其他水墨品种,这主要得力于这种水墨样式的折中性和包容性。新具象水墨最为感人的地方在于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现实关怀的价值。新具象水墨与都市生存体验的提法是一种新的分类,其目的在于强化新具象水墨与现代都市生活之间的关系,更有效地突显水墨的现代干预性,另外,就这一类画家的绘画体裁而言,也大多与都市生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油画是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油画具有民族性特征,并隐含丰富的文化传统。坚持继承与发展,坚持中国油画的民族性与特色性,是今后中国油画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和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历史悠久,传统丰富,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体系.中国画以线描为造型基础,重视用笔用墨,以墨色作为中国画的基本色调和造型手段.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具有独特的空间认识和空间表现.  相似文献   

14.
新文化运动后产生的一批学贯东西的画家给中国画如何继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但由于现行美术教育体系完全引用西方的教学模式,而中国画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加之各种西方美术思潮的冲击和画家传统文化素养的薄弱,致使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偏差.所以有必要重新认识传统,立足民族特色,认真对待西方美术思潮,建立系统的中国画教学体制.使中国画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潮流.在立足中国审美特色的前提下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5.
画坛老一辈画家林风眠、赵无极和中青年画家田黎明、卢禹舜四位画家的成功在于汲取中外古今艺术精华,进行融化整合;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只有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图式。才能更新传统,促进传统文化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代以来中国绘画的发展,以明代董其昌等人所言,主要有“文人画”与“非文人画”两大传统,即“利”家与“行”家。备家均按各自的传统不断演进。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绘画创作兼容“南、北”二宗,雅俗兼俱,“利~行”相渗,形成了“画格不纯”之局面。可以说在绘画史上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呈现出“兼总务贯,揽其精微”的局面,并影响到后世的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17.
学习中国画要从传统开始是一个不争的学术事实,然而,不同的学者对中国画传统的内涵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解读。正确的诠释传统是学习中国画的客观前提,传统是个宽泛而生生不息,有待完善和不断发展着的领域,而决非一成不变的巢臼。学习传统不能仅仅囿于传统的形式构件,而是要把握传统的精神内核,领悟以“创新”为特质的传统精神,创新当跟随时代,并应时代需要革新绘画材料和技法。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源远流长的造型艺术发展中,绘画形成了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两大体系,两者各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传统,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9.
贺友直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连环画作家,在其60多年的漫长创作历生涯中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他通过“从传统中寻找语言”,在积极吸收中国绘画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连环画艺术规律,创作出许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为当代中国连环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又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连环画这个具有时代特色的绘画类型中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消除人们对活态文化的偏见,也促使我们更全面地审视中国传统风俗画的内容。中国传统风俗画中记录的古代大量社会风俗、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成为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补充,传统风俗画也由此获得了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