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波致爽额一联三 烟波致爽,是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于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此景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色及其命名的缘由,《热河志》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澹泊敬诚殿后第三重,有殿七楹。圣祖御题额曰‘烟波致爽’,为三十六景之冠。”澹泊敬诚,俗称楠木殿,是避暑山庄宫区的正殿。位于澹泊敬诚殿后的烟波致爽,地势高旷,背靠湖泊,云气缭绕。每当夏雨初睛、凉风吹来时,这里没有灰尘,没有积雾,空气清新凉爽。康熙在《烟波致爽》诗序中说:“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遂以‘烟波致爽’,颜其额焉。”诗中反映出康熙十分赞赏这里的自然景色,并说明了此景命名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丽正门额一 “丽正门”是乾隆(清高宗弘历)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原来此门偏东,经乾隆改建,定于现在的地方,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宏伟宽敞的宫门,筑门楼三间,朝南。门前有红照壁,还有一对石狮子雄踞于大门左右。门内东西各有官员们等候皇帝诏见的朝房,正对避暑山庄宫殿区的五间门殿,上面悬挂着康熙御题“避暑山庄”匾额。再往里去,就是清帝接见文武官员及少数民族王公贵族首领的正殿。每年夏秋之际,清帝来山庄避暑时,蒙古各部藩王都到这里来述职朝见,他们走进避暑山庄正门时,犹如拨云见日般欣喜欢快,乾隆为此门题额为:  相似文献   

3.
从避暑山庄的三块诗匾 看乾隆皇帝的晚年心绪孙继心在避暑山庄正宫主殿澹泊敬诚殿的前檐下,悬挂着嘉庆年间添设的三块金漆云龙诗匾。在减地浮雕的群龙戏珠纹饰之上,镌刻有乾隆皇帝退隐“林下”后幸临山庄的三首咏志抒怀之作,笔意古厚、峭健圆润,分别作于嘉庆元年、二...  相似文献   

4.
乾隆《避暑山庄五福五代堂记》注译和说明别廷峰避暑山庄五福五代堂记“五福五代堂”①之扁,既额于“宁寿宫”②之“景福宫”,兹复额于“避暑山庄”者何故?敬维本朝家法,于几内殿理事处御书之扁,莫不历代模勒③,以志继绳殷志④。故“正大光明”自世祖至今四世;“勤...  相似文献   

5.
偃盖龙鳞万壑青, 逶迤芳甸杂云汀。 《白华》朱萼勉人事, 爱敬《南陔》乐正经。 这是康熙为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所写的定景诗。“万壑松风”是山庄康熙三十六景的第六景,建于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此景据冈背湖,前临万壑,因“长松环翠,壑虚风度”而得名。这里的环境幽静而秀美:西北山峦起伏,万木葱笼;东北湖光荡漾’菱荷芬芳。清代皇帝来山庄避暑时,常在此处读书和批阅奏章。  相似文献   

6.
云容水态额二 “云容水态”,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八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七年)。此景地处松云峡口南侧的山麓,殿堂五间,朝南。峡口筑石城为关,城上有楼三间,朝西。缘坡下望,绿树相连,青峰如墙,更宜观赏山庄云容水态及其不断变化的美妙景象。故而康熙为此景正殿题额曰:  相似文献   

7.
畅远台额一联一“畅远台”,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是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景.此景位于清舒山馆东侧,濒临镜湖.这里原来是山庄的东墙,后因扩建,宫墙东移,于是凭借宫墙旧址,筑长廊,填高台;台上建亭,巍然屹立.康熙题额曰:畅远台“畅远台”,意思是站在高台上,眺望远方,视野通畅开阔.据《热河志》介绍:“每当风日清明,川原如绘,登临纵观,万象纷罗.俯察仰观之乐,备于斯矣.”关于此景的特色,乾隆在他的定景诗里写得更为生动具体:“崇台湖上俯澄清,‘畅远’新标即景名.渊鉴当年招物表,静观万类入空明.”诗中首先说明以“畅远”为此景命名的缘由,然后进一步描绘这里的风光:湖水象镜子一般,映照出自然物的千姿百态;静静地观察,就会感到万物在争先恐后地进入这通明透澈的湖水之中.真乃是“秋水共长天一色”啊!这里的景色,使我们联想起毛泽东同志的诗句,并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意味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从《热河志》的记载和乾隆的诗句可以看出,登高远眺是畅远台的主要特色.可惜此景已毁,只剩残址了.“畅远台”还有康熙书写的楹联一副.联曰:  相似文献   

8.
烟雨楼额四联一“烟雨楼”,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以外之第六处景观,建于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此景位于澄湖中的青莲岛(又名千林岛)上,岛的四周环水,青杨蓊蔚,中多嘉木,由此经过木桥可达如意洲.这组建筑,除主楼外,前有门殿,东有书屋,西南有斋,并有游廊连接;东北角有方亭,门外西侧有假山,山顶有凉亭.主楼有乾隆题写的额联:额曰:烟雨楼联曰:百尺起空濛,碧涵莲岛;八窗临渺(氵弥),澄印鸳湖.题额的意思是:楼外山雨空濛,如罩轻烟.乾隆在《烟雨楼》题诗中说:“携图去岁兴工始,断乎今年蒇事勤.数典可知自元璙,赓诗更以忆陈群.最宜雨态烟容处,无碍天高地广文.却胜南巡凭赏者,平湖风递菱荷芬.”诗中清楚地说明了烟雨楼的建造及其题额的缘  相似文献   

9.
(艹频)香(氵片)额一“(艹频)香(氵片)(p(?)a)”是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九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年一四十七年).此景在万树园东南,濒临澄湖,有殿堂三间,其东侧有船坞,门前有木桥,可达南岸“香远益清”.这里的湖水清澈见底,游鱼往来悠然自得,碧草青(艹频),鲜嫩茂密,微风吹拂,香气袭人.康熙题额为:(艹频)香(氵片)“(艹频)香(氵片)”意为湖水之滨,青(艹频)飘香.(氵片),通“泮”.这处景观,三面临水,其建筑物仿照了主维辋川别墅“茱萸(氵片)”的构造.据《热河志》记载;“昔辋川有‘茱萸(氵片)’,裴迪诗云:‘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伏读御制‘春风’‘绿波’之句,迪所见犹隔一尘.”这段话的意思是:裴迪诗中所写的茱萸(氵片),并没有充分表现出“(氵片)”的特色,而乾隆的《(艹频)香(氵片)》才真正使人感受了“(氵片)”景的佳美.“香风摇荡绿波涵,花正芳时伏数三.词容关山月休恕,来看塞北有江南.”诗的前两句,形象描写出湖波荡漾、翠藻飘浮、香风  相似文献   

10.
暖溜暄波额一 “暖溜暄波”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九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四十七年)。此景是座落在山庄东北门,即惠迪吉门南面宫墙上的重层楼阁。阁下筑有水闸,从宫墙外流入的水,是汤山汤泉的余波。当年,康熙认为汤泉之水,从山石中喷涌而出,“自然而温”,泉水长流,经过此闸仍有暖意,因而为此景题额曰:  相似文献   

11.
斗姥阁楹联一副 斗姥阁在山庄内青枫绿屿之上,南向。前额曰“慈荫天枢”。殿内额曰“巨光普润”。……并圣祖御笔。西配殿御题额曰“蓬山飞秀”。阁冠崖巅,云霄尺五,万象皆呈,如依斗极而拱北辰也。(《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八寺庙二) [解说] 斗姥阁是道家庙观,位于山庄内青枫绿屿之上,山近轩东北是仿泰山的斗姥宫而建(约建于1703—1708)正殿由康熙题名为“慈荫天枢”,殿中供奉斗姥元君。面西有配殿,乾隆题为“蓬山飞秀”。斗姥阁处于崖巅,景象壮观,如同“依斗极而拱北辰”。  相似文献   

12.
溥仁寺在热河行宫东三里许。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六旬万寿,蒙古诸藩恭建祝(米攵厘)。寺南向,门额曰“溥仁寺”,兼清、汉、蒙古文。门内天王殿三楹,恭悬圣祖御书寺额。又内正殿七楹,供三世佛,……殿庑立碑二,恭镌圣祖御制《溥仁寺碑文》,左清文,右汉文。碑阴及碑左方,恭镌御制诗。又内后殿九楹,供无量寿佛,……寺屏山带水,刹影干云。  相似文献   

13.
碧静堂额四联一“碧静堂”是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以外之第十五处景观,约建于1760——1763年(乾隆二十五——二十八年).山庄西部松云峡的尽头,其南侧有一岔沟.碧静堂就座落在岔沟深处半山腰,有主楼,左楼,右室,跨润又有楼.这里倚山临溪,澄碧幽静.乾隆为主楼题写了额联.额曰:碧静堂联曰:碧宇好秋澄,坐延爽籁;苍山太古静,眺引清机.“碧静”,意为碧宇清澄,苍山幽静.据《热河志》记载:“倚山为堂,绝(山献)浮青,在烟岚缥缈间……山高水驶,雨集涨盈,不必梯级而倚阁凭虚,飞瀑淙(?),琉璃一片矣.”坐在这座半山之间的楼阁里,凭空远眺峰岚岑岭,林木青翠,高山流水,喷花飞沫,碧树清流,烟云弥漫,颇似罗邺笔下的景象:“江云碧静瑞烟开.”对于此景的特色,嘉庆在《碧静堂》诗中作了形象描绘:“雨足碧益深,地僻峰逾静.曲磴出松萝,阴森漏曦影.夹涧木千章,无风下高岭.”这首诗抓住了此景特征,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乾隆题额的缘由.  相似文献   

14.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著名的塞外山城。这里群山环抱,清流萦绕,景色雄伟秀丽。早在二百多年以前的清朝康熙、乾隆时期,便在此修建了称耀于世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热河行宫”,位于承德市区东北部。它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建成于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是清朝初期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整座山庄分宫殿区、苑景区两大部分,占地面积达560万平方米,周围环绕着20华里长的石砌宫墙。庄内冈峦重叠,洲岛错落,亭、台、楼、阁广布其间,有玄烨(年号康熙)、弘历(年号乾隆)题名的“芝径云堤”、“万壑松风”、“梨花伴月”、“镜水云岑”、“采菱渡”、“万树园”、“千尺雪”等“七十二景”之胜,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优秀古典园林。外八庙(原有寺庙十二座,现尚存七座),始建于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建成于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这组大型寺庙群,依山傍水,分别座落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山麓,象众星捧月似地拱卫着避暑山庄。建筑规模宏伟壮观,雕塑、绘画、鎏金瓦顶无不形象逼真,绚烂多彩,熔我国汉、满、蒙、藏等不同民族的各种建筑风格于一炉,具有极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清朝帝王曾在这里写下了大量诗词。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玄烨,胤祯(年号雍正)、弘历、顒琰(年号嘉庆)御  相似文献   

15.
封面说明     
封面画面,是承德清代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著名风景点“水心榭”。 “水心榭”在山庄宫殿区和湖区交界处。南面为宫殿区东宫的最北端建筑“卷阿胜境”,北为湖中岛屿“月色江声”及其建筑群。榭在湖水中心,将湖中分为二,东为“银湖”,西为“下湖”,是湖区东路风景的起点。 “水心榭”在湖上架石为桥,桥分三段,南北两段各有一亭,中段为三楹重檐水榭,建筑组织紧凑。比例匀称,明快轻盈,四面洞朗。 “水心榭”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题额为“水心榭”。乾隆十九年(1754)列为乾隆三十六景的第八景。水榭形体轮廓变化丰富,借晴空水色衬托更为生动突出,“藉景成榭”,“安亭得景”。榭四周景色多姿,南以罗汉峰、僧冠帽峰为远  相似文献   

16.
普宁寺楹联八副 普宁寺在热河行宫东北五里狮子沟。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上幸避暑山庄、四卫拉特部落来觐,赐宴封赉,敕建普宁寺以昭武成。仿西藏三摩耶庙制。寺南向,联额皆御书。……门额曰“普宁寺”。门内正中碑亭,植碑三,恭镌御制碑文。左右钟鼓楼,中天王殿五楹。又内正殿七楹,供三世佛。前楹额曰“金轮法界”。……殿内额曰“大雄宝殿”。……殿内佛背光上额曰“仁佑大千”。殿后从盘道上阁,供诸佛菩萨,额曰“大乘之阁”。月台左右五色浮屠四,列四大部洲、四小部洲。阁三层,各七楹,下层额曰“鸿庥普荫”。……阁东精舍五楹,为临憩之所,额曰“妙严室”。阁西为“讲经堂”。 洪维我皇上以无量愿力,创开福地,俾西域万众亿载普宁。入寺瞻仰者合掌顶礼,颂神功而祝圣寿,真如普贤震旦涌现皈依也。(《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九寺庙三) [解说」  相似文献   

17.
爱问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怎么断句?(提问:沈念睿)回答者:迷糊Yi我认为电视剧里基本都念错了,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日”。明太祖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命、敕命中(小编注:明、清对文武官员及其先代妻室赠予爵位名号时,皇帝的命令有诰命与敕命之分,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打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把其中规模最大的朝会大殿取名为“奉天殿”。为了向人们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天的旨意,他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了“奉天法祖”  相似文献   

18.
康熙的木兰秋狝是内为训练军队巩固边防,外为防御外敌入侵.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年班制、围班制、朝觐、秋狝.兴建避暑山庄、外八庙,都为一个目的:"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即为民族实现大团结,为国家统一富强.康熙、乾隆不辱历史使命,完成了光辉的事业,垂范后世.  相似文献   

19.
1.天下第一错字——“避”:此匾悬挂于承德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的下部多写了一横。此错字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写错了也是对的,谁敢提醒皇帝说写错了?何况皇帝有造字的特权。2.最有说法的错字——“鱼”:“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牌,也是康熙的御笔,碑上的繁体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我国文化史上,闪耀着清朝皇帝乾隆及其一代文人学士的智慧之光。 清高宗乾隆,是康熙帝位的第三位继承者。从小就得到康熙的宠爱。康熙酷爱书法及对汉文化的研究和继承,都带给乾隆很深的影响。据《清全史》记载:“乾隆帝甚耽(热爱)汉文化,御制诗至十八万首,所作之多,为陆放翁所不及。又好鉴别书画,尝获宋刻《后汉书》及九家杜注,甚爱惜之。帝于书法酷爱董其昌,与康熙相似,惟帝之异于康熙者,在西洋科学知识之缺乏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