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学生主体若干问题的辨析李森,张武升近年来,教学论界围绕教学主体问题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争鸣。大致有如下观点: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均为教学主体,教学无主体,等等。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坚持,教学过程中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在...  相似文献   

2.
互动式教学在秘书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已进入双主体时代,在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共为主体,只有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在协调、融合、统一的前提之下,双主体互相作用、互相配合,共同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秘书专业的“互动式教学”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3.
主体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于是,学生主体问题、学生参与问题、学生主体性发展问题、教师角色地位与作用问题等的研究,便构成了整个主体教育理论的几大重要组成部分。一、学生参与: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主体教育思想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即学生参与的过程。由此不难认为:学生参与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学生参与的主要标志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发现者,并在每一…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问题,又是教育实践问题。近些年来,理论界关于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在素质教育的实践方面,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和发展。笔认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主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教学的最大的优点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和现状,加强学生的主体活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主体参与。然而,现今学生主体参与水平低下制约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问题。本文基于生命的观点,本着生成和开放等教育理念,着眼教师与学业的双主体,分析了主体参与的特点,列举了主体参与的若干误区,并加以反思,提出对策。试图为改善师生主体参与状况,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水平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而主体意识是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我觉悟,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意情表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意味着他们主动参与自身发展过程的开始;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学生自知、自检、自主、自奋的程度,从而决定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那么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这里提出六种意情策略,供讨论。一、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化他们的主人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及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是近年来国外教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已引起国内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搞清参与的标准及其内涵,对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爱东 《现代教育科学》2004,(6):101-102,118
本文从历史角度考察了对学生权利问题认识的发展过程,认为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在现实的教育管理中,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学生权利的研究中,大多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出发论及学生的权利,仍然停留于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上,而忽略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本文还对学生权利争取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课堂上学生思维只能跟着教师转,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余地,不懂得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新课改的精神相违背,没有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主体参与教学研究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淑萍 《教育探索》2003,(12):76-7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发起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研究的兴趣,指导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主体参与教学研究的关键,学生的兴趣是主体参与教学研究的前提。主体参与教学研究途径的多样化是学生全面、主动、和谐、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进行主体性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主体性。在系统整体的教学活动中,显性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和隐性教学主体共同构成教学主体,且相互影响和制约。隐性教学主体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管理者、教学理论工作者等,他们在其活动中存在抑制教师主体性的诸多问题。教师的主体性对学生主体性乃至教育教学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学生评价中,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成为一个趋向。本从多元主体参与学生评价的必然、多元主体的角色分析、多元主体参与学生评价的意义和多元主体参与学生评价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已成为教育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身心发展自主意识,仍是不少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就学生自我意识、参与意识、评价意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主体意识培养的具体方略再做点初步探讨。一、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即主体对自身及其发展的自觉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学生常通过认识他人认识自我,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结果和自我观察认识自我。课堂教学中要培…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不是教学认识活动的唯一主体任平谁是教学认识活动的主体这个问题,引起了教育理论工作者长时期的争论,至今尚未完全达成共识。不过,随着主体教育思想与学生主体性问题的提出乃至成为教育理论中的热门话题,对于学生是教学认识活动的主体这一点似乎都不再存有疑惑,...  相似文献   

16.
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在于教师执教有方,而且也要学生的密切配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的积极性应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或自己或求助他人解决问题是发挥“主体”积极性的重要表现。笔者去年年初回家探亲,得知邻居老两...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的主体与主导——兼评“双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主体的地位问题,目前,在教学理论界只要承认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这个大前提,就基本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然而,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有争议。针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有的同志提出教师也是主体,“师生共同构成教学主体。”(即“双主体”论)并且批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仅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割裂了同一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双方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主体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师生双边活动为逻辑起点,层层演绎教学主体问题。作者认为师生双方皆为主体且在教学运作中互为主客体,并强调对师生主体问题的把握应作时相背景分析与动态理解,教师主体乃实践了,发展了的现实实在主体,而学生主体乃实践着,发展中的潜在未来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弘扬与构建乃教学实质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廖贵云 《青海教育》2001,(11):41-4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自然教学的主体目标,是体现自然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行探究知识和应用知识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要把学生看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激发浓厚的兴趣,利用好奇心和创造天赋,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态度,积累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能力,在老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了解自然规律和自然现象,促进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相似文献   

20.
主体教育是针对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弊端而提出的,其要义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它科学地阐述了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主动与受动的关系,其对立面是“客体教育”和“被动学习”。回顾我的语文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应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领悟,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