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新闻文化学的视角来看,任何新闻媒介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传播,而新闻媒介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其自身亦表征为一种传播文化。新加坡的《联合早报》是日发行量将近19万份、连同网络读者在内拥有庞大受众群体的一张华文报纸,不仅是当前新加坡最大、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华文媒体,更是众多海外华文传媒中影响力最为显著的媒体。《联合早报》承载了众多转变成为海外少数民族的海外华人的族群诉求和文化寄托,中华文化在海外华人的现实生活和共同心理精神上,面临着代代相续的传承与异域他乡的变异,作为海外华文传媒的翘楚,  相似文献   

2.
曾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海水所到之地,必有华人。华人聚居之地,必有中华文化的滋长、茁壮。”此话不假。当我来到华人占当地总人口(约400万)70%左右的东南亚小岛国新加坡时,也就无须担心看不到华文报纸了。在新加坡出版发行的10家报纸中,华文报就有4家之多。它们是:《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星期五周报》。这些华文报章,对于在读者中传播、培养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传统,以及成为人民与政府间沟通信息的桥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加坡的华文报,办得活泼、有生气。它们每天向广大读者提供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3.
苏彦韬 《中国广播》2011,(10):14-17
美国是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发展最蓬勃的地区之一,早在1854年就诞生了全球最早的一份中文报纸《金山日新录》。华文媒体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美国出现过的华文媒体种类和数量都在海外华文媒体中名列前茅。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华文媒体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了泰国《中华日报》、菲律宾《世界日报》以及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三家东盟国家华文报为研究对象,以它们对2010年9月发生的中日钓鱼岛冲突事件的报道为样本做内容分析,发现三家报纸都高度关注此事件,并且在报道和评论中都支持了中方的立场,但在程度和表达方式上有所区别。笔者把东盟国家华文报对中国的这种情感命名为"娘家情结",它与报纸对其所在国的忠诚并不矛盾,是东盟国家华文报纸发挥联系中国和所在国之间桥梁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文媒体流传着一句笑话:“恨谁,就怂恿谁去办报,好让他血本无归!”在荷兰却有这样一位浙江籍老乡,自告奋勇地承办了一份华文报纸。自从套上这双“红舞鞋”后,他忙得像一架旋转不息的大风车——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8,(5):3-3
《今晚报》海外版(日本版)于2月29日在日本的华文报纸《中日新报》上创刊;(西非版)3月5日在尼日利亚的华文报纸《西非统一商报》上创刊,这是天津平面媒体首次进入日本和非洲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至此,《今晚报》已经在全球六大洲都有了海外版.该报的海外版总数已经达到八个,(日本版)和(西非版)的创刊。将对向海外读者宣传天津和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糜晓昕 《新闻传播》2013,(2):217-218
加拿大华文报纸《环球华报》(下简称《华报》)于2000年11月3日创刊,加西版、加东版在温哥华、多伦多同步发行。该报原是周报,后于2003年5月21日增发周三版,逢周三和周五发行,是加拿大首份由中国大陆移民创办并取得成功的华文报纸,已成为继《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明报》后的加拿大第四大华文报。  相似文献   

8.
印尼财经报《印尼商报》华文版17日开始在印尼试发行。这是继两个月前印华双语报纸《华文邮报》在印尼创刊后,印尼出现的又一份华文报纸。被印尼当局禁止和限制了30多年的印尼华文及印华双语报刊是随着印尼新政府开放政策的实施在今年2月初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前后在印尼一些大城市陆续问世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中旬,我随山东省新闻文化代表团赴新加坡考察。从北京乘上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班机,空中小姐便把当天的《联合早报》送到座前;住进新加坡的宾馆,每天早上都有一份散发着墨香的华文报纸放在房间门口。也许是新闻职业敏感在起作用。我对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是:报纸的影响无处不在。我们对新加坡新闻媒介的认识,也就从读报开始。时效制胜新加坡的报纸堪称“抱纸”,一份报就是厚厚的一摞。我对当地最有权威性的《联合早报》作了一次粗略分析:5月18日,该报共74个版,其中新闻折合16个整版,副刊折合7个整版。余者皆为广告(包括赛马、股市行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年底,有这样一则消息震惊了全球报业:被世界报业协会列为仍在发行中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创办于1645年的瑞典国内邮报,于2006年12月29日正式停止印刷出版的发行。这家有361年历史的报纸最后发行量只有5000份左右。另一则消息来自华文报业,2006年1月,有着近80年历史的《台湾日报》停刊。  相似文献   

11.
<世界日报·新周刊>2008年2月9日创刊,它的母体是美国著名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这份周刊便是总部在纽约的世界日报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钱江晚报共同合作的产物.它是世界日报立足于中国报道的一份周刊,读者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华人.  相似文献   

12.
信仰、信念、信心等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更值得让媒体倾注热情和投入。这些年,每次坐国航的班机,起飞前空姐都会对我说:"您是我们的金卡会员,这是给您准备的报纸。"基本上,《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是赠阅的标配。于是,我在万米高空,仍然是《参考消息》的忠实读者。平常我有一份《参考消息》,是北京版的《参考消息》,因为周一到周五,北京版的《参考消息》都有16个版的《参考消息·北  相似文献   

13.
自1894年澳大利亚第一份华文报纸《广益华报》问世至今,华文报刊在澳大利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澳大利亚华文媒体尤其是华文报刊的繁荣,说起来不过是近20年的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澳大利亚华文报刊业还一片冷寂,甚至可以称之为“被遗忘的角落”。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促成了其今天的繁荣局面?其繁荣与发展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试就此做初步的探讨。一早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前7年,即1894年9月,一份名曰《广益华报》的华文报纸就在悉尼问世,这是澳大利亚的第一份华文报纸。该报在当时的悉尼邮政总局注册登记,登记人共有3人,其中一位华…  相似文献   

14.
月箫 《图书馆杂志》2005,24(4):95-96
从“侨民文学”的淡出到“世界华文文学”的称呼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视野,这一变化见证了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在形态和内容上的成熟。作为华文文学百花园中的新秀,它们以独特的视域和新颖的体悟获得了众多关注。占远清先生新近出版的学术随笔集《海外来风》(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l版),以其特有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海外华文文学的风貌。读来如临窗观海,凭海临风,不觉华文文坛云蒸霞蔚,景象万千。  相似文献   

15.
传媒链接     
纽约华文报纸竞争激烈 在纽约的地铁车厢中,你可以随时看到乘客在翻阅报纸,但如果你认为他们都在浏览《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全美民族文化大熔炉的心脏,纽约至少有300多份非英语类报纸,而近年来华人移民的日益增多,也让纽约华文报业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目前纽约每天出版的华文日报主要有4家,分别是《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明报》和《侨报》,其他一些华文周报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对缅甸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缅甸华文报纸的出现以及曲折的变革过程则是中缅关系发展的镜像呈现。进入21世纪,民盟的领导为缅甸华文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以《金凤凰》、"缅华网"为首的缅甸华文媒体,表现出了空前的公信力、凝聚力。"一带一路"背景下处于变革期的缅甸华文媒体,仍在中缅关系良性发展的进程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美洲《中国日报》,英文名称Zhong Guo Daily News,以汉语拼音"Zhong Guo"打头,看到这,相信会有很多人的想法是一致的,这是一份个性、特立独行,甚至有点"任性"的华文报纸。没错,由于它的特立独行,这份中文报纸,时常跃上洛杉矶市场的头版头条。在竞争激烈的洛杉矶中文报刊市场上,美洲《中国日报》创刊至今只有短短18年历史,与三十多岁的《世界日报》《星岛日报》等同业相比,只能算"晚辈",在美国《侨报》面前,也不过是"小弟"。  相似文献   

18.
五年前,在燕赵大地上悄悄诞生的一份四版小报——《杂文报》,渐渐在中华大地上走俏,风行起来,从万余份,发展到二十余万份。在当今报纸涨价的情况下,订数不减,令人刮目相看。这份小报还受到海外华文报刊的重视。美国旧金山《时代报》曾多次转载《杂文报》上的文章。一位海外华裔回来观光,偶然发现了《杂文报》。读之再三,随后给编辑部写信说:“我原以为大陆上的报纸都是专门歌功颂德的,没想到《杂文报》批评时弊这样不留情面,这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新奇事.”最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多种语言  相似文献   

19.
身材高挑,面容姣好,口齿伶俐,有明星范儿。《非诚勿扰》英国专场播出后,这个长发披肩,看起来蛮职业的英国华文报女总编映入眼帘,立即引发了观众和网友的关注和热议。80后,做过电视,创办过两份华文报纸。推崇"文化自信,源于优质阅读"。"路遥知马力。虽然出栏开跑的时候让人捏了把汗,但后劲不错,历练这么些年,还算对得住当初提携和信任过我的人。"越洋电话那头,传来清脆的笑声。访谈中,她一再强调,作为华文媒体人,应为华人服务。"多些存在感"——她这样说。  相似文献   

20.
肖航 《东南传播》2013,(6):16-19
针对当前海外华文报纸的现状和问题,根据跨文化传播理论和规律,本文提出了跨文化语境下的华文报纸"软传播"理念和应用方法。作者认为,"软传播"是在尊重当地国受众文化和社会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平等进行的族裔文化传播理念,应用"软传播"的华文报纸可以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