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它以体裁短小、语言精练、意蕴深长而深受读者的喜爱.诗歌的产生是诗人感情的进发,诗歌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晶,诗歌的感情是连接诗人与读者的纽带,诗歌的韵味体现在"意犹未尽"之中.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而艺术独特,犹如一幅气势恢弘的画卷,触手可摸;又如缀满星辰的夜空,深邃而优美.至于  相似文献   

2.
“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理论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融汇和创新,是中国40年代新诗的一次成功的突破,它与“九叶”诗派的现代诗歌观念密切相关并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歌以其独特的感情强烈、想象丰富、意境优美、言近旨远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一代代心智灵慧的阅读者,他们在诗的意境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完成人格的升华。那么如何进行古典诗歌的鉴赏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寻高中古典诗歌的鉴赏方略:一、反复诵读,潜心吟咏古典诗歌认知难度大,文字障碍多,语句组合样式多样,内容含量大,为此要加强诵读。古典诗歌讲究平仄、押韵,词曲按韵律填字,平仄起伏,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加强诵读涵咏,熟读成诵,心口相应,烂熟于心,在反复诵读中“涵咏——熟读——玩味”,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力,获得…  相似文献   

4.
九叶诗人由于自身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原因,使他们不但对意象高度重视而且对意象的探讨和认识也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在意象艺术上自觉的追求和不懈努力,使他们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个性,这主要表现在意象的暗示性、象征性、抽象具象性、雕塑性、组合的随意性、现实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江锦秀 《教学与管理》2012,(12):104-105
作为我国文化一部分的诗歌与音乐,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传承中承载了丰厚的文化信息底蕴。自远古至北宋"文""乐"分野独立发展以前的大约三千多年中,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是其重要的特征。诗歌和音乐的结合形成了我国古代独特的艺术形式——诗乐艺术。  相似文献   

6.
九僧是宋初晚唐体的代表诗人,但很少受到后人的关注.他们修行的宗派是天台宗和南禅宗,而天台宗和南禅宗思想又分别影响到他们各自的诗歌创作理念和艺术特征的形成.与此同时,九僧诗歌的艺术价值又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可谓源远流长.众多诗人借助诗歌传情达意,或言志,或抒情.但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们在表达自己感情的时候,往往会运用曲笔.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他们有时移情于景,有时也会运用移情于人的写法,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们对美的事物总是喜爱、向往和追求的.而诗歌作为"文学中的文学",集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于一体,对学生进行美育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诗歌艺术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语言的高度凝炼、内容的含蓄繁复、意境的深邃空灵以及形象的意义等.  相似文献   

9.
初学诗歌者,往往会因诗歌与读者的距离而无法读透诗意,对诗歌的形式——语言有陌生感,对诗歌的内容——诗情缺乏深入理解。"四读法"是一种实在的学习方法,即从诗歌的字音读起,渐而读懂诗歌意思,读出诗歌感情,并获取感悟。  相似文献   

10.
立象尽意是诗歌艺术的根本特征。诗人创作诗歌的时候,其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不会只停留在客观事物的表层,而是寄情寓景,寓意于象,突破时空之间,物我之间的界限,赋予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具体物象以生命和情感,借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这种生成意象的艺术创造手法,使诗歌意象  相似文献   

11.
木刻年画是我国民间一种独有的绘画艺术形式 ,门神画又是民间木刻年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门神画形成发展于民间 ,在适合劳动人民审美意识的基础上 ,吸取中国传统哲学、绘画的营养 ,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 ,是劳动者自由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清初"贰臣"词人多能词.通览"贰臣"词作,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丰富的内心情感.虽然出仕新朝,内心却悼念明朝,他们多选择隐含故国之思内涵的意象来表达故国之思."贰臣"词人由于在新朝并没被真正接纳,所以常有人生如过客的感慨.这种尴尬的处境,使他们悔恨自己的行为选择."贰臣"词人还多有隐逸之想.他们多通过对陶渊明和菊花的吟咏,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贰臣"的心态是丰富而细腻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在“移植”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各自独立,又互相影响渗透,有着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延续性的三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即初期象征派、现代派与“九叶”诗派。“九叶”诗派自觉而执地追求艺术与现实、时代与自我、知性与感性以及中外诗艺的交融等方面平衡,使诗的思想和艺术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的变化,达到了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方法结合,使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由此兴起到发展直至臻于成熟。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思想背景下,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和李贽的。童心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强调文学艺术的主观表现性,都反对艺术为道德服务.对艺术技巧和艺术所要表现的情感有近似的认识,但又有着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苏轼与辛弃疾的人品与词品均属上乘,他们有着良好的操行和创作声望,其词对同期和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苏轼开拓了豪放词风,辛弃疾创立"稼轩体",确立了豪放词派。苏词词风超然旷达,充分显示苏轼疏狂不羁、潇洒飘逸、坦诚旷达的情怀。辛词承其词风,并多有创新,情感雄浑壮阔、沉郁悲壮,在豪放中更多的凸现悲壮意味。两者词风在继承与发展关系上表现出最大的不同为,苏词"旷达",辛词"豪壮",这在两人词作的选材内容、表现手法、后世影响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在接受西方传入的水彩画方面大致经历了从全盘学习到自主创新的过程.虽然十九世纪的英国水彩已高度发展成熟,但是艺术永无止境,中国的水彩画既要体现自己的民族风貌,又要具备作者的独立风格,这就要求每位水彩画家不断探索新的绘画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然而,水彩画这门独特的艺术,有其自身的形式规律,在创新中需要合理把握其该有的“底线”.  相似文献   

17.
影响"80后"形成的三大因素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大众文化的普及、大众传媒的炒作."80后"的作品形成了以下四个审美特点:思想的苍白和人文关怀的缺席、叙述的极端和冷漠、意象的媚俗或唯美、语言的别致和词藻的铺陈.  相似文献   

18.
歌唱者是通过歌唱艺术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和人的情感的。为了更好地达到歌唱艺术的审美目的,必须使歌唱具有一定的风格。歌唱者将自己对生活和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融入到演唱之中,对作品进行独特的艺术处理,并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就能大大提高表演质量,丰富演唱的表现力,从而发挥出艺术审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术生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来讲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英语基础薄弱,却有着自己的特点。文章从美术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现状和自身学习英语的优缺点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美术生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首先是词曲作者从社会实践中吸取精华,进而产生的一种创造行为;但音乐形象的最终确立,更是需要演唱者通过想象与感受去体验词曲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感想,这是歌唱艺术的再创造。要实现这种创造,需要演唱者“走进去”,也就是要深入钻研、仔细琢磨词曲作者的感受以及深奥的思想内涵。同时,还必须“走出来”,用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遵循声乐艺术的规律,进而再创造。实现再创造的基础,必须要提高演唱者的生活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对声音的乐感素养,培养处理歌曲的技术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