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培辉 《东南传播》2018,(2):110-112
随着《花千骨》、《择天记》、《甄嬛传》、《盗墓笔记》、《琅琊榜》等大批网络文学IP剧改编的热播,让大众对网络文学IP格外关注。这些网络上流行的知名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漫画、动画、游戏,都能在网络上吸引大家足够的眼球,原著粉丝的"自来水行为"更是为制作方炒热话题度,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话题度、受关注度高,以及本身受众众多,"网络文学IP"改编市场已然成为一个典型的大众文化传播现象。一方面网络文学IP热,其实是影视剧市场的商业资本为迎合大众口味,获取商业利益的结果;另一方面网络文学自身所具有的文本属性、受众属性以及观感体验,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迎合低层次的文化需求,这是网络文学IP能够持续火爆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2.
今年由网络文学改编的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盗墓笔记》大火的同时,也带火了IP经济。凭借粉丝成功营销的IP模式为广播节目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自带粉丝的属性也为广播节目IP化提供了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本文从分析成功IP的盈利模式出发,以福建经济广播《股市百家谈》在实践中的探索为例,对什么样的广播节目可以打造成IP,以及广播节目如何通过运营成为IP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广播节目未来产业化发展的IP模式。  相似文献   

3.
2016年春,网络文学IP改编的电视剧《欢乐颂》以黑马之姿火爆全屏,拿下年度现象级电视剧的头把交椅。在这一表象之下,《欢乐颂》所蕴含的网络文学IP影视化转化技巧与营销策略也值得关注。网络文学IP的成功影视化,首先要进行高质量的改编、拍摄,打造优质内容;其次在播放渠道方面,实现传统电视、视频网站、社交网络三屏联动;在营销传播阶段,通过提前备料、分阶段投放、多级传播、"剧众"互动等策略,维持热度,有效实现IP影视剧的社会化营销,打造热播剧集。  相似文献   

4.
由于"互联网+影视"热潮的兴起,游戏、网络文学等原创IP影视化改编成为热门,本文从原创IP影视化产业链的发展过程入手,分析现有IP影视市场改编过程所暴露的问题。以改编相对成功的《陈情令》为例,分析其成功原因,提出国产IP影视化成功改编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影视行业也在不断变化的传播语境中开拓出新的发展领域,近些年来,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剧在影视市场中大放异彩,其中尤以武侠剧最为显著.文章从影视文化及其传播效果的视角出发,剖析"粉丝社群"的心理需求,解读当下网络文学影视改编趋势背后的行为隐含与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小说IP剧"生成"与"生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大批网络作家应运而生,促进了网络小说和影视的碰撞与融合.网络小说IP剧具有热播的先天优势,一方面拥有大量原著粉丝,另一方面弥补了影视剧原创剧本的缺失,其经过改编被搬上荧幕是必然的.网络小说IP剧的"生成"与"生存",需要网络小说IP的综合开发,通过文学、影视、音乐、动漫、游戏、戏剧等多种形式,实现网络小说IP剧泛娱乐生态运营体系和全版权营销产业链的立体化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学作品是新兴的作品形式,其主要的载体是PC端和移动终端,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中,个人借助APP就可以实现传播和复制.近年来,网络文学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粉丝基础,以其作为优质版权的开发来源引发了IP改编热潮,网络文学商业价值凸显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版权问题.文章基于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侵权现状,分析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期推动网络文学保护体系和相关法律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跨屏收看的促进下,电视剧的收看平台已经从单纯的电视,扩展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网络IP剧的盛行,与其原著已有的粉丝数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IP的影视改编并不等同于原著,将粉丝转化为观众,同时扩大观众数量是网络IP剧营销的目标.IP剧《欢乐颂》将UGC引入了电视剧营销,尤其在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扩大了电视剧的收视效果,取得了较好的营销业绩.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传媒行业IP剧制作热度居高不下,IP剧在整个电视剧比例中占额升高,似乎产生了一种"无IP不成剧"的现象。但IP剧热潮下暴露出"快餐式"制作手法、收视与口碑相左,网络IP剧口碑反超电视IP剧、演员成本大幅翻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等一系列乱象。本文通过对"IP剧热"乱象分析,提出"影视IP"运营的四点策略:正确认识多于盲目崇拜;打造开发多于移植利用;内容投入大于IP购买和演员片酬投入;讲求广告植入契合度。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网络文学IP的发展速度惊人,在资本的注入下,版权运营的渠道不断被拓宽,网络文学以文本内容为核心衍生出包括电视剧在内的多种表现形式,但国内进行IP运作的时间并不长,IP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问题不断,网络文学IP电视剧改编的路途也是一波三折,笔者通过对网络文学IP电视剧改编的发展优缺点进行梳理,着重从内容角度解读近两年内IP电视剧改编中出现的"去泡沫化"现象,为未来网络文学IP电视剧改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吴昊 《青年记者》2016,(18):29-30
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中文含义是“知识产权”.在影视行业,“IP”泛指有大量粉丝基础的网络文学、原创文学或者游戏的版权.①IP电视剧则是指以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为题材创作改编而成的电视剧. 自2011年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甄嬛传》火爆荧幕之后,IP电视剧呈现迅猛发展之势,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不断刷新纪录,IP版权费也接连创新高.有媒体将2015年称为“IP电视剧元年”,在IP电视剧强劲的发展势头下,客观、理性地看待IP电视剧的创作热潮,对于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邹佩耘 《出版广角》2015,(13):88-89
互联网时代,全媒体联动为网络文学的开发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2015年热播的电视剧《花千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剧凭借小说拥趸众多、大数据准确定位、体验式互动营销、台网联动推广等制播手段,将网络文学大IP运作推上了新的高度,为今后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提供了范本.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网络小说《花千骨》影视剧改编的成功之道,以期为今后网络文学的改编运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基于优质图书内容、作家群体和粉丝群体,构建了一个打通文学、游戏、动漫和影视等多种文化业务领域的IP生态体系.目前,以网络文学IP为原点孵化出的IP衍生全产业链,是各大互联网公司,尤其是网络文学平台扩大IP影响力,推进品牌化运作,实现IP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文章针对网络文学IP的生态体系概况、衍生路径与运作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泛娱乐背景下网络文学的IP价值、跨界共生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作奎 《传媒》2021,(1):74-76
新时期,网络文学IP开发已经成为影视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在粉丝经济的加持下,逐渐形成一个超级文化现象,在影视传播、文学创作、文创生产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结合网络文学IP发展现状,重点总结了现阶段其营销模式,包括版权销售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影视游戏改编植入营销和后期衍生产品借力营销,并结合营销问题从四个方面指出了具体优化策略,为其未来营销发展提供了新选择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江锦年 《新闻前哨》2023,(20):27-28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文学IP的创作、改编、运营,甚至“出海”,整个产业价值链都离不开版权保护的有力支撑。本文针对网络文学IP创作中的版权保护规范性要求尚待进一步完善、IP改编中的版权保护违规容易维权难、IP运营中的版权衍生品及版权出海的保护力度亟待加强的现状,提出优化路径与合理对策,有利于网络文学IP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网文平台用户在线阅读时长显著增加,数字阅读市场升温.进入后疫情时代,网络文学IP作为拉动数字出版业增长的支点,持续成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增长极.我国网络文学IP价值链业已形成,但粉丝经济与价值链间仍存隐性屏障.面对网文粉丝社交化、移动化和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诉求,网文平台调整粉丝社群运营管理思路,加强网络文学IP价值链辅助活动的技术赋能,注重调和网络文学IP价值链上的利润矛盾,尝试打造网文Ip+有声阅读的长音频盈利集群,从接受审美的视角提高网络文学IP的文化内涵,融入全球价值链,全面提升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宋湘绮  秦欣 《东南传播》2024,(2):119-121
网络文学作为依托于互联网时代而产生的新型人民文艺形态,在媒介融合时代表现出了巨大的IP开发价值,成为影视等产品最大的内容输送库。其中,原著粉是网络文学IP跨界的见证者。由于原著粉对网络文学IP的情感认同和价值感知不同,在网络文学IP影视化过程中表现为理性成瘾、自我说服、精益求精三种情况。基于此,从四个方面给出网络文学IP跨媒介延伸的优化建议:一是尊重改编规律,延续IP人气;二是横向条件关联,增强IP价值;三是纵向跨界延伸,深耕IP产业;四是多维制度保障,赋能IP开发。  相似文献   

18.
《视听界》2011,(6):13-13
点评: 近一两年来,网络文学已然成为影视改编的富矿。电视剧是人们收看电视的主要消费类型,但一段时间以来,制作粗糙、剧本匮乏成为制约电视剧发展的主要原因,人们纷纷感叹,国产剧光有量没有质。自从网络文学同电视剧嫁接之后,这种境况似乎有所改变。网络文学改编成电视剧有其天然优势。网络小说题材多样,具有高节奏性、高娱乐性、强戏剧性的特点,网络的传播方式使其一出世就打上了高度贴近性和市场化的烙印。凡是能在网络上大火的作品,必然是能满足读者对生活的强烈幻想、有吸引力的创作。这样的作品已经在网络上深得人心,改编成影视剧就有了现成的读者基础,有比较准确的市场预测。  相似文献   

19.
由顾漫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的播出,引爆收视狂潮,网络平台点击量超过70亿。通过对乐视网络播放平台的粉丝文本研究,发现《何以笙箫默》网众在对热播剧的解读中实现了从网络小说到电视剧的跨媒介互文,并试图借助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现实生活三重空间跨域交往实现自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备受瞩目的《如懿传》,还是好评如潮的《延禧攻略》,都能够先后引发观众追剧热潮。本文研究认为,这两部同题材、不同叙事视角的宫斗剧热播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内容制作上精美绝伦,不仅都有实力演员和自带IP流量,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达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共鸣;二是宣发渠道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三是迎合了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人们在观剧过程中或喜或悲地看见了"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