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叶亦武 《中国广播》2016,(10):69-71
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闽南话对台湾广播如何在融合与创新之间走出一条"可听"的"味道"之路,以情感共鸣拉近台湾同胞的心理距离。本文以福建省东山人民广播电台闽南话节目《海峡七彩虹》为例,阐述情感元素在对台湾广播中的重要性,探讨对台湾广播节目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情感元素,提升对台湾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一脉相承,是维系两岸同胞亲情的纽带。本文以东南广播公司闽南话节目《阮厝在泉州》为例,阐述闽南文化在对台广播中的重要性,探讨对台广播节目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闽南文化,提升对台宣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闽南文化内涵丰富,闽台一家一脉相承。因此对台广播节目如何巧妙的运用闽南乡土元素,是广播人在传播过程中的探索、研究和思考。文章以东南广播《斌斌说南音》节目为例,阐述设置此类节目对传播闽南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精粹,以及增强民族认同感有着积极作用。闽南文化类节目正是对台广播与台湾民众之间"越走越亲"的一剂暖心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对台广播中闽南文化要素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苏闽 《中国广播》2014,(10):84-87
对台广播已走过60个春秋。从空中越过海峡,连接两岸,在实现信息的沟通之外,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两岸情感和文化的交流。有效运用闽南文化要素,唤醒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在实现对台有效传播中起到关键作用。在新时期如何创新运用闽南元素,增强有效传播,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对台广播中闽南文化的要素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生重大良性转变。然而在2014年底至2015年初却再次出现了有关两岸关系转向何方的讨论和声音。而这个背景正是2014年台湾岛内九合一选举出现新变化。在新形势下,媒体作为两岸沟通的桥梁需要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所说的:"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当前发展闽南话地方广播有助于提升对台传播工作的效率。同时地方闽南话广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而对当前的闽南话广播进行融合与创新,体现闽南话广播对台传播的功能与特质,无疑是解决当前发展瓶颈的一个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由于"文化台独"势力从中作梗,在台湾坊间,"台语"的说法大有取代"闽南话"、"闽南语"的趋势。闽南话进入台湾四百年,由于历史的原因,融入了荷兰语、日语及台湾原住民语元素,使得如今台湾的闽南话跟大陆祖地的闽南话有了些微差别。然而,用"台语"这个名称来指称此地的主流方言是不妥当的,说"数典忘祖"也不为过。本文梳理了当下闽南话与"台语"播音主持的几点异同,释答了对台方言广播在声音表现与归属感营造方面的几点困惑。  相似文献   

7.
大陆对台广播在台湾30万的听众,这30万听众对岛内局势有什么影响。岛内目前的局势将对台广播的发展形势产生何种影响,而作为台湾民众的母语之一的闽南话又将在对台广播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将就如何针对岛内受众心态、加强对台广播传播有效性,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卞玺 《新闻传播》2010,(5):117-117
海峡两岸的闽南文化是由福建闽南人和台湾同胞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海峡两岸的闽南人传承与发展的地域性文化。厦门卫视的节目主要是使用闽南语播报.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的趋同性和相似性所展现出的强大向心力.使得厦门卫视的闽南语频道在对台传播中突显优势,显示出了闯台文化传播交流的强大功能和闽台文化融合的深远意义。厦门卫视的《闽南通》栏目,就是一档弘扬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和民俗特色的优秀栏目.  相似文献   

9.
张玥 《今传媒》2010,18(10):134-135
论文主要集中讨论闽南话播音与普通话播音的异同点,全文以讨论祖国大陆第一个方言广播频道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的节目为引子,引出对闽南话节目的研究和讨论,从闽南话的由来和传播、与普通话相比闽南话自身的特点所在、从普通话播音看闽南话播音的特殊之处及方言节目的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综合阐述闽南话节目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文章以大量的实例作为印证观点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祖国大陆第一个以闽南话方言播出的广播频道——海峡之声广播电台闽南话频道2002年元旦正式开播,每天以18.5个小时向闽南、台湾省及东南亚等地的闽南语听众播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广播节目。闽南话是汉语重要方言之一。它源自古代中原的河洛话,广泛分布在福建闽南地区,台湾绝大部分地区,广东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岛及浙  相似文献   

11.
卞玺 《新闻爱好者》2010,(10):117-117
前言 闽南文化是由闽台两地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闽南人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文化。闽南与台湾一水之隔,闽南文化随着闽南人到台湾而广为流传。这也是海峡两岸闽南话一直畅通交流、沟通无阻的根本原因。厦门卫视节目大多使用闽南语播出,闽南语言文化的趋同性和相似性所显示出的强大向心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海峡之声电台闽南话广播入手,分析其独特的语言亲和力优势,并结合闽南话播音主持实践重点探讨正音、音变两大问题,指出夯实闽南方言根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广播电台成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基于此,对台广播节目效应一直是对台广播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传统对台广播节目因未能抓住年轻人的收听特点以及他们的思维习惯而趋向于效应低迷化。如何提升对台广播节目的活力,是摆在对台广播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新形势下,台湾青年是对台广播节目的"主流听众",有效扩大对台广播节目在台湾青年中的影响力,是增强对台广播节目活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林兴华 《东南传播》2020,(1):I0005-I0005,F0002,I0001-I0004,F0003,F0004
两岸交流,媒体先行。2019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日前,由东南广播公司牵头策划、两岸70家广播媒体参与的"第十四届两岸广播春节联播暨闽台红砖古厝联合采访活动"在闽南和金门举行,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纽带,以两岸红砖古厝建筑群为载体,共同探索两岸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在海峡两岸引发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5.
廖一杰 《东南传播》2010,(8):199-200
和普通话播音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不一样,闽南方言广播一直没有自己的标准,没有所谓的"三级六等"分类。面对不断发展的闽南话方言广播,如何做到播音语言的"字正腔圆"是其面临的一个尴尬又不得不严肃对待的问题。因为闽南方言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字正腔圆"有不同于普通话播音的更多内容,也只能通过不同于普通话播音的方式做到"字正腔圆",达到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孙浩 《新闻传播》2012,(4):166+168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商签多项经济合作协议,两岸的交流交往达到了空前规模,适应这种情况,对台广播的舆论导向也从"政治驳异"转向了"文化认同",广播文化类报道在对台宣传中起到的作用大大增强,本文旨在从广播音响报道这一基本新闻形式的属性和功能入手,分析对台文化报道在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研究台湾自2016年民进党执政以来海峡两岸政治关系与民间交流现状着手,通过数据采样、统计、比对,分析台湾代表性媒体的传播行为与台湾社会舆情的发展变化趋势。结合台湾广播听众需求调查,从舆论导向、议程设置、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渠道等向度,提出大陆对台广播在海峡两岸关系新形势和台湾社会新舆情下,加强对台宣传与舆论引导的四种策略、方法:1.加强舆论引导,"反独促统";2.重点锁定"三中一青"目标受众;3.节目突出"新闻资讯+中华文化"双核心;4.深化两岸广播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8.
<正>"围炉"是闽台两地共同的年俗,海峡两岸少儿春晚以"两岸小围炉"为主题,从201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这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少儿频道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媒体优势,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的一台以展示"两岸一家亲",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为目的主题晚会。今年的晚会增加了海峡两岸少年儿童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比如台湾屏东县春日  相似文献   

19.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因此对台宣传就成为《闽南日报》的一大特色。闽南日报充分发挥优势,悉心研究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态势,报道见证了两岸亲人渴望团聚和台商寻找投资最佳地点及两岸人民同心同德反“台独”、促三通、盼统一的事实,《闽南日报》增进了漳台文化、经济交往,为促进祖  相似文献   

20.
王励红 《东南传播》2012,(3):109-110
和平发展是当下两岸关系的主题,维持现状是目前台湾岛内的主流民意。在此状况下,如何充分运用对台方言广播的宣传作用,提升传播效益,在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理解、争取台湾民心、凝聚和平统一共识上发挥更大效能,关键在于要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将目标受众主体锁定经济基础较差、文化水平较低、宗教意识较浓的中南部闽南及客家族群,发挥闽南、客家文化的独有魅力,强化正面宣传,以闽台文化关联性阻击"文化台独",注重服务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