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新青年》、《共产党》月刊、《向导》周报这三份刊物是中国共产党伟大进程中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刊物。1920年改组的《新青年》完成了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化转型;1920年创刊的《共产党》月刊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革命主张;1922年创刊的《向导》周报对推动当时国民革命运动和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深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三份刊物承前启后,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李求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杰出的青年运动领袖和工人运动先驱.他革命的一生始终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密不可分,从编辑《中国青年》到主编《日日新闻》《安源月刊》《少年先锋》《飞沙》《上海报》,以及《红旗日报》副刊《实话》等报刊,在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罪行的同时,不断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青年学生的觉悟,影响了大批进步青年.  相似文献   

3.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即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小组创办了以工人为对象的刊物《劳动界》,并将《新青年》(8卷1号起)改为小组机关刊物,秘密编辑与出版《共产党》月刊,同时,着重出版翻译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这项工作是由党的上海发起组肩负的重任,以便对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学习革命理论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宁 《出版发行研究》2017,(10):106-108
创刊于1920年11月的《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刊,主要内容是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俄国革命的经验,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共产党》月刊的出版发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5.
陈望道,中国著名教育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文《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的第一人,上海早期中国共产党建党元老级人物。  相似文献   

6.
宋应离 《出版科学》2011,19(5):94-98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创始人领导人之一。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以《共产党》《新时代》和人民出版社等为阵地,旗帜鲜明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批判非马克思主义,为党的建立巩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编辑活动及编辑思想,对我们今天出版工作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书可分为《共产党宣言》的核心要义、《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共产党宣言》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章,重点讲述《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化文化的影响和《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对中国当代现实具有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立红 《出版广角》2016,(15):92-94
《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域下从多个层面观照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充当的不同角色及其作用,视角新颖;引用翔实的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的原始材料,学术风格严谨;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创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的研究方法;分析到位,评价客观,有重要的出版价值;在推进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的研究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曙光》是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由爱国青年学生创办的一份在中国青年及学生中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刊物.该刊创刊初期宣传“改良主义、科学救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北方早期组织的宣传阵地.《曙光》编辑思想的转变,正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一大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进步热血青年、先进知识分子对俄国十月革命较全面的认识,并进而接受社会主义传播过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二0年十二月七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共产党》月刊,是党内最早的刊物,由李达主编。陈独秀在创刊宣言中,号召中国人民“举起社会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跟着俄国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它着重宣传了列宁的建党学说和有关共产党的知识,介绍了十月革命的经验以及共产国际和俄国共产党的情况,阐明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社会深入人心,一方面是由于其理论的先进性、指导性、正确性;另一方面是大众传媒巨大的渗透性、传播的广泛性。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通过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利用报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通过共产党和先进知识分子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迅速在中国扎根并使之本土化,和列宁主义一起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由毛泽东亲自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的校刊、李达主编的《新时代》月刊是一份党内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期刊.中共二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该刊以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革命纲领、路线为宗旨,并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为党培养了一批精干而忠诚的干部,这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影响重大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伊始的机关刊物。同年11月,作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理论性刊物的《共产党》月刊问世,李达同志任主编。《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基本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刊的直接前身。不久,作为中共中央时事政治机关刊物的《向导》周刊,于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等同志主编;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疯狂迫害共产党人,1927年7月18日,《向导》周刊被迫在武汉停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中央通讯》和《中央政治通讯》。为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7):75-76
<正>《共产党》月刊于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这一天也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3周年纪念日。该刊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主编李达。这是中国共产党筹建时期的理论机关刊物。它主要介绍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马克思主义学说,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的主张,刊载第三国际的重要文件,报道共产主义运动在各国的发展,同时批判了修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它对促进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统一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党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英文期刊《中国文摘》是其早期对外传播的成功范例,其秉持的大众化和民主性原则,办刊的高度灵活性和策略性,以及刊物编辑的多元化和趣味性,赢得了海内外广泛的赞誉。《中国文摘》在中国共产党海外形象的建构、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资料的积累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的实践等方面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影响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追溯这两部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我们不得不提及第一个《资本论》中文全译本的译者郭大力,本文简要介绍了郭大力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贡献。  相似文献   

17.
周陈程 《报刊之友》2014,(9):131-132
共产党的办报实践始于“五四”时期,并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有了进一步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共产党早期的报刊实践,事实上是一种政治传播的形式,通过政治传播的视角研究早期的共产党办报实践,对于后来共产党的新闻政策和办报思想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早期共产党的办报实践的传播目的、传播内容和传播策略方面的解读和审视,可以看出共产党早期的政治传播效果在显在和潜在两个量度都达到了不错的效果,对革命斗争、动员群众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史话·史料     
党内最早的刊物1920年12月7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共产党》月刊,是党内最早的刊物,由李达主编。在第一号《短言》(即宣言,由陈独秀撰写)中,号召中国人民“举起社会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跟着俄国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它着重宣传了列宁的建党学说和有关共产党的知识,介绍了十月革命的经验以及共产国际和俄国  相似文献   

19.
辰目 《传媒》2011,(7):1
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和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整个世界、整个地球也都在关注或致贺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出版人和一名新闻出版科研人,则几乎不用选择地会从新闻出版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成就,特别是他的早期活动。1921年7月建党前,与党的诞生直接相关的刊物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共产党(月刊)》、《湘江评论》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21,(7):4-14
一百年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伴随着他们传播思想的传入。以往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忽略,藉此纪念中国共产党百年,本文以《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最早在中国的传播作为起点,着重研究这两部著作中包含哪些他们的传播观,他们的传播观如何影响到中国共产党人,进而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影响。这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学术价值。作者认为,研究马新观的前提,是要知道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如何走过来的。如果连"来时的路"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不忘初心"便无从谈起。本文做的工作,便是呈现这段"来时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