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公民隐私权与新闻媒体职业权利矛盾产生原因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构成、工作方式、采访报道要求都有了新变化,涉及侵犯采访对象隐私权事件的频率也随之增加。人们一方面需要借助媒体来了解新闻,获取有用的信息,知晓周围所发生的变动,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曾说过:"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偷窥他人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人无意识的表现,但是这种窥探欲的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使社会的风气变得岌岌可危。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众的知情权有了更广阔的渠道,同时也使得人们的隐私权受到了影响,易被侵犯。这两者的冲突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曾说过:"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偷窥他人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人无意识的表现,但是这种窥探欲的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使社会的风气变得岌岌可危。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众的知情权有了更广阔的渠道,同时也使得人们的隐私权受到了影响,易被侵犯。这两者的冲突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明星的隐私一直是媒体、公众追逐的热点话题。新媒体时代,涉及明星隐私的话题,变得更为丰富、变化多端。明星隐私被泄露的渠道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广,对明星的伤害也越来越深刻。诸多案例表明,隐私权对于明星来说已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笔者认为,明星隐私权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道德问题、伦理问题。媒体、公众对明星隐私的关注与传播要有一个限度,如果抛弃社会责任肆意而为之,最终伤害的是媒体的公信力、健康的舆论环境和民众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本文在介绍隐私权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明星隐私权被侵犯的具体案例,从媒体角度分析明星隐私权被侵犯的深层原因,对公众、媒体、社会以及明星本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雷难 《传媒》2016,(11):69-70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实现了信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平等沟通,使所有参与者能够同一时间彼此自由交流信息,但同时也带来了侵犯隐私权、著作权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对新媒体进行有效监管成为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对传统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不适应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与传统电视媒体比较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同,新媒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平台等新兴科技手段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因此,如何让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适应时代的变化,减缓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完成产业升级转型,需要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分析。本文阐述了传统电视媒体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转型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明星的花边新闻、八卦新闻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由于人们的猎奇心理和偷窥欲望会对明星的一举一动产生关注。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更为多样,致使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本文针对娱乐新闻侵犯明星隐私权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烈琼 《新闻世界》2012,(2):124-126
技术在进步,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新闻工作者有更多渠道和更多的便利去完成新闻传播。世界在发展,人们的意识也在提高,新闻传播过程中对有意或无意对隐私权的侵犯越来越引人关注,新闻自由和隐私保护的冲突问题越发突出。文章以《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为例对新时代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自由和隐私权的冲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闻作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然而,在新闻传播中,因为诸种原因,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案件却时有发生.如何在新闻传播中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不但是新闻体制改革中应考虑的问题,也是法律建设中应解决的难题.本文从隐私权的概念、性质和内容入手,针对新闻传播中侵犯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分析了我国现有立法时隐私权的保护的不足,提出在新闻传播中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新闻资讯,海量时代信息,依托各种科技产品和由科学技术支持的新媒体已然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给信息化时代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新媒体日益强大的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电视媒体在新媒体下的困境,探寻未来电视媒体的发展之路.以及如何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中化挑战为机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新闻资讯,海量时代信息,依托各种科技产品和由科学技术支持的新媒体已然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给信息化时代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新媒体日益强大的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电视媒体在新媒体下的困境,探寻未来电视媒体的发展之路,以及如何在新一轮的媒体竞争中化挑战为机遇。  相似文献   

12.
一、媒体侵犯隐私权的种类 媒体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可分为采访侵害隐私权和报道侵害隐私权。 采访侵害隐私权,主要指采取非法手段,获取信息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主要有:(1)监视。即媒体工作人员监视新闻人物的活动,侵犯其人身自由和正常生活空间。(2)私拆信件及偷窥他人其他文件资料。我国宪法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公民个人所有的文件和资料属个人财产,未经允许记者不得探知其内容。媒体在采访过程中侵犯他人隐私权,并不以在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崛起,拓宽了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渠道,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自身或他人有意或无意的泄露,公民个人隐私权会受到侵犯。本文分析了当前新媒体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隐私问题和产生原因,并就如何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可能侵犯用户隐私权。用户隐私侵害已成为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阐述了用户隐私权的含义,分析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可能侵犯用户隐私权的环节,提出了保护用户隐私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歌手姚贝娜遗体被偷拍事件说起,结合一些媒体侵犯隐私权的事实,分析了在采访报道中容易出现的侵权类型以及案例,从法律层面对媒体如何保护隐私权进行了积极探讨,为媒体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些媒体类网络公司屡屡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影响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本文阐明了公民隐私权与媒体类网络公司公信力之间的关系,并对"传播虚假新闻、人肉搜索的滥用、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等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媒体类网络公司保护网络公民隐私权的途径,以实现媒体类网络公司公信力的提升,最终保证整个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谭薇 《新闻窗》2015,(3):16-17
近年来,"新媒体"一词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新媒体究竟为何物,很多人却不甚了解。那么,新媒体到底是什么呢?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数字报刊、手机app、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针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所谓的"新"体现在技术和媒体的状态上,并伴随着互联网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现在的社会中,新媒体的  相似文献   

18.
陈媛 《大观周刊》2012,(52):21-22
网络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体现,由于其行为方式的特殊性和一定程度上的非理性使得它自从进入人们的视野。就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侵犯。本文通过调研,从青海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出发,重点研究网络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充分认识我省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度原因。最后,在法律规制的框架下,探讨关于我省公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完善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新媒体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信息的数量。获取不同资讯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主流媒体依然是我国纸质媒介的核心,主流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情况对于其他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主流媒体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接着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的发展路径,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柏松 《新闻世界》2013,(11):85-86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带来海量的信息与搜索功能,还带来了无地域传播的可能,手机报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手机电视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公共移动电视、3G技术、微博、微信……人们闻所未闻的新媒体急速扩张着对人们的影响。传统纸媒该如何走出困境?本文从新媒体的崛起与传统纸媒体的困境入手,分析了新旧媒体各自具有的优势,初步探讨了新时期、新条件下纸媒体的前景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