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写作的诗词.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就选编了三首以"怀古"为题的咏史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这三首咏史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咏史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苏轼、辛弃疾同为"豪放派",我们设想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讲授"苏辛"同一题材的两篇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对两首词开头写景、中间怀古、结尾抒情的比较去把握同一流派诗人的不同风格.一个豪放,一个悲壮,一样怀古两样情.  相似文献   

3.
<正>怀古诗的常见结构思路是“临古迹——观风景——想古人——忆其事——抒己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怀古诗词中的名篇,本文尝试遵循怀古诗的一般结构思路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意。一、借大江东流、遗迹犹存,悲叹江山千古,再无英雄一般怀古诗都是诗人身临古迹,观看古迹的今天风景,触景生情,感慨今昔。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句看,似乎与此不尽相同。当代多数研究家认为,  相似文献   

4.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10 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4 5岁) ,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苏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爱国词人辛弃疾12 0 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 5岁)在镇江知府任上所作。这两首词都是词人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宋代豪放派词的代表作。在词的题材,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通过对比赏析,细细品味就知道了。相同的地方是:一、这两首词都是以怀古为题,抒发自己的胸襟与抱负。《赤壁怀古》作者以赤壁为背景把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与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至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紧密结…  相似文献   

5.
关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旨,今人似有定论:借咏史怀古委婉传达“建功立业”的报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感慨。新编教材第三册《教学用书》也承袭了此说。然考之苏轼谪居黄  相似文献   

6.
前些天听课,几位老师讲的是同一个课题——苏轼的《念奴娇&#183;赤壁怀占》。讲这首词,避不开的一个问题是它的流派归属。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称这首词是“豪放词的巅峰之作”,“豪放词的代表作品”。并言之凿凿,“这首词的豪放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词中的豪放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见人教课标版《教师教学用书》)。但在问题探究环节,  相似文献   

7.
文本细读是建立在文本语义细致分析上的一种批评方法。通过对苏轼、辛弃疾两首著名的怀古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苏、辛虽然都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二者的词风在豪放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还是有差别,主要表现在:苏词往往由历史进入更为广阔的思考,多呈现超脱旷达之风,词境壮阔,气象宏大,更多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辛词则多雄浑悲慨,表现出炽烈的英雄豪情,追求的是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精神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努力尝试以研究性学习方式确定学习目标 ,完成学习目标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教学思想与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全日制普通高中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一首词。第三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有三点 :一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 ;二是把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变为审美方法训练的过程 ;三是使学生养成…  相似文献   

9.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豪放派诗词大家苏轼、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千古名作。尽管这两首词出自不同作者之手、写作时间各异、怀古对象有别,但是,仔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将这两首出自名家之手的相同题材的作品,加以比较分  相似文献   

10.
谢朝坤 《现代语文》2009,(11):49-50
辛弃疾的代表作《永遇乐&#183;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风格,并不能简单地概括为豪放。结合辛弃写作此词的背景和细致分析这首词的内涵,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相似文献   

11.
东坡《念奴娇&#183;赤壁怀古》被誉为“词才百馀字,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这首词词风豪放,洒脱,是东坡豪放词风的代表,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唱。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点评,为我们欣赏该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这首词仍有一些地方存在着疑问,本文之式从文本出发,将这些疑问及探究的结果一一罗列出来。以期为解读东坡的这首绝唱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选入高中语文第六册教材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下简称《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京》)这两首词都堪称宋朝豪放派词创始人和代表作家的代表作 ,它们既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各有千秋 :1 都表现了重大题材和主题。《赤》叙史事 ,绘江山 ,写英雄 ,谈人生 ;《京》思明君 ,议北伐 ,抒黍离之悲和报国之志。两词均突破了婉约派的狭隘内容 ,而是“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以诗文为词” ,拓宽和加深了词的境界。2 都是写景、怀古、抒情、言志相结合 ,咏史、咏怀相交织的佳作 ,且体现了宋人“以理入诗词”…  相似文献   

13.
自明人张綖论定苏词豪放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即被视为苏轼豪放词之代表,几百年来似很少有人表示怀疑。近年吴世昌先生提出异议。他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只能说是旷达,连慷慨都谈不到,何况豪放”(见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但赞同者寥寥。笔者在考查苏轼及其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认为吴先生的说法很有道理。本文欲围绕《赤壁怀古》词的写作背景、苏轼的创作心态以及和赤壁词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品的风格、《赤壁怀古》词本身所表现的风格等方面发表拙见,从而证明这首词不能算豪放词。  相似文献   

14.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就任陕西行台中丞,路过潼关时,看到关中的旱饥,吏治的黑暗,人民的苦痛,引起怀古之思,写下这首哀叹黎庶的壮歌。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认识“用典”,异中求同,把握用典在怀古词中的价值。2.体会“用典”这一艺术手法给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带来的启发。【课前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查阅资料,搜索、梳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涉及的典故,体会内涵。2.查阅资料,了解苏轼、辛弃疾二人的人生经历与创作两首词的背景。  相似文献   

16.
张港 《语文知识》2001,(9):9-10
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都是自古传诵的炼字改诗佳话,而苏轼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却鲜为人知。其实,《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修改也是颇能让写作者深思的炼字改诗典型事例。现在我们看到的苏轼这首词,通常版本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相似文献   

17.
苏轼、辛弃疾同为"豪放派",我们设想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讲授"苏辛"同一题材的两篇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对两首词开头写景、中间怀古、结尾抒情的比较去把握同一流派诗人的不同风格。一个豪放,一个悲壮,一样怀古两样情。  相似文献   

18.
《花间集》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到后蜀高祖天福五年间18位作家的词作,共500首。虽然其中咏史怀古题材的词数量不多,但却有2/3的作家涉足这一题材,他们借古代的历史事实或传说故事,表达身世之感、家国之痛,或暗讽当朝统治者的荒淫无耻。首开了咏史怀古词的先河,影响着后世咏史怀古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情趣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美感形式的评判标准,彰显了古代文人的道德节操与性情志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堪称咏史怀古词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两首词的文本细读,探究苏轼、辛弃疾在豪放风格的基础上所体现的各自不同的性情志趣,从而加深对苏、辛二人的认识以及对其文学作品、文学风格的深入了解,并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咏史怀古诗是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题材类别.据统计,选入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的咏史怀古诗有9首,《赤壁》是其中之一.《赤壁》作为杜牧咏史怀古诗的代表作,经久不衰,在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着高超的技艺,凸显了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教师可以从聚焦于史和"不与"之情两个角度来解读《赤壁》,并在此基础上从晓之以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