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琴 《报刊之友》2012,(7):122-123
真正的基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第一线,是人民群众火热生活的最前沿,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平凡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和模范人物。新闻媒体如何走基层,必须做到思想在基层,行动在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和荧屏留给群众。当前的“走、转、改”活动存在着一些误区和盲点,应从建立常态化机制,杜绝短期行为;关注基层群众的恩想实际;关注“大民生”;把倾听民声舆情搜集结合起来;把“走、转、改”活动与提高媒体自身素质等等,结合起来。并以此为着力点,才能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下称"走、转、改")新闻实践活动。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各级新闻单位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大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在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一大批源于基层、内容生动、文风清新的优  相似文献   

3.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给地市报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也产生了一批来自基层、反映鲜活的社会生活、关注民生的新闻精品。“走、转、改”的过程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深化“走、转、改”首先要在认识上有新提高。正如刘云山所说,只有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正是...  相似文献   

4.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下简称"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近日读者和阅评员们有了一个明显的感觉,新闻记者们不再停留于走到基层体验一番,而是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问题,走形式、贴标签的"花架子"逐渐被贴近实际、为群众办实事的好新闻取代。  相似文献   

5.
自"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启动以来,各地媒体认真贯彻动员会会议精神,组织记者以各种形式开展"走基层"活动,一时间"走、转、改"成为社会各阶层的热门话题。作为地方广电媒体,记者们本身长期活跃在基层一线,节目栏目也都是依据地方受众需求,体现出很强的地域性。那么,怎样才能使此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使之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笔者以襄阳广播电视台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为例,浅议如何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作为突破口,切实改进广播电视宣传和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2011年8月,中央五部委召开会议,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召开“走、转、改”活动.所谓“走、转、改”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各地记者纷纷响应,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受到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好评.地方记者与群众贴的最近,几乎天天要与百姓打交道,所以其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新闻行业的形象.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它已经从一种活动上升为一种指导性思想,对于地方记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作为与基层最接近的地市报,在"走、转、改"中承载着百姓更多的期待。如何避免模式化、同质化,克服可能出现的疲惫状态,把地市报联系群众、深入基层的传统发扬光大?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从战略高度把"走、转、改"作为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必经之路,让基层意识、群众理念融入编辑记者的血液并成为价值理念,使编辑记者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走、转、改"常态化的关键在于培养和锻炼记者,要敢于起用年轻记者,在压担子中促其快速成长,培养意志力;要鼓励、督促年轻记者多走基层,培养他们发现新闻的能力;要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优势,培养年轻的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8.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级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学校厂矿,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反映他们的所愿所求。"走、转、改"活动的开展,让广大新闻工作者懂得了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领悟了"接地气"工作才能有"底气","接地气"稿件才会有灵气,"接地气"记者才能有"人气"的新闻真谛。笔者结合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电视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带着感情去走、带着思想去转,带着问题去改,结合记者深入采访的经历,从"走转改"三个方面论述了电视新闻发挥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新闻界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中,作为广播电视制作播出终端岗位的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是宣传的主力军,更应成为践行"走、转、改"活动的先行者。这是因为,所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广播电视节目,所有来自一线鲜活的报道,都需要  相似文献   

11.
持续深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全面推进队伍建设,各级各类新闻传媒的同行有行动、有心得,不乏让人深得教益的"走转改成果".随着活动深化,对走、转、改有了不少字面解说.有说,走是前提、转是关键、改是根本;也有说,走和转是工作方式的变化,而改则深触新闻业务指导思想层面,直接关系到把报刊台网办好.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记协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组织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以踏踏实实的采访作风,采写出一批反映基层实践,反映基层群众心声的新闻作品。按照走、转、改的活动要求,嘉兴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也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农村基层,积极参与走、转、改活动。根据嘉兴的特点和新闻综合频道的实际,频道决定先把桐乡濮院镇作为记者蹲点的第一个联系点,随后再把建立联系点的工作在采编人员中铺开。台副总编辑、频道总监等亲自带队来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中宣部等部门召开会议,要求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时间,全国各新闻单位记者深入到基层一线采访,发回了一篇篇新鲜、生动、感人肺腑的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一、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走、转、改"的重要性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是党连接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用新闻的行话说,就是通天接地。通天就是宣传好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让广大人民群  相似文献   

14.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强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战线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重要部署,是新闻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延伸拓展。他指出,基层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群众生动火热的实践,增添了新闻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活水源头。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走”是途径、是载体,“转”和“改”是目的、是重点。他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措施办法,确保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5.
关注民生、服务百姓,是每个民生新闻工作者的职责,笔者认为,让走基层成为常态才是"走、转、改"活动的根本目的,特别是《第一播报》这样的民生新闻类节目,关注更多的就是基层,要推动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走到与民"三同"的常态上来。  相似文献   

16.
赵辉 《记者摇篮》2012,(7):10-11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新闻单位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扎实推进。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掌握基层情况、反映群众意愿、建立普遍联系、推动实际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地区活动进展还不很平衡,少数新闻单位活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个别人思想行动还不尽统一,这与中央"不断深化、持之以恒、务求实效"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我们一定要把"走转  相似文献   

17.
方晋军 《东南传播》2013,(6):112-114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辅相承的一个整体。对于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必须弄清三者之间所存在的微妙区别和彼此之间特殊的联系,也就是要明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所包含的辩证性内涵。唯有这样,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和领会"走、转、改"活动的精神和意义,才能更加自觉、主动并且深入地践行"走、转、改"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在我国新闻媒体行业深入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并在全社会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然而"走基层"报道究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工作者应如何将这项工作坚持做到底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我们这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闻媒体工作者要时刻谨记"走基层"是我国媒体应实行的最基本的政策,为人民服务也永远是我国新闻媒体的行业灵魂。一、"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的定义  相似文献   

19.
平易近人不仅是记者的风格,而且是一种采访艺术。能否跟群众交朋友,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一些编辑记者以为只要到基层去就是走基层;只要离开会议和文件,走得远一点就是走基层;只要将笔头对准群众就是走基层。其实,这些认识都是非常片  相似文献   

20.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创新新闻宣传工作、落实"三贴近"原则的根本举措,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但是在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