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相似文献   

2.
开学的日子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1899年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满族正红旗人。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生活使他熟悉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3.
老胡同     
胡同,其实就是两溜房子间的过道,在这个过道上联系着许多门,这样的人家和通道就像肺和气管一般同呼吸(这样的比喻似乎有些恶俗,但关系非此不能明了)。老胡同里的那些门啊,是各式各样的。因为胡同的年代久远,所以经过那些老旧不堪、尘灰遮蔽的门时,人们免不了会去好奇地探寻关于老胡同的一些事。有一次,在天津闲逛,逛到一片树阴下,有几位老人在纳凉聊天,那悠闲劲儿啊,还真叫人羡慕,于是将他们装进了我的照相机中。其中有一位老人指着十几米开外的一扇门,告诉我说:“那是以前周总理住过的……”那神情,平淡、质朴之至。胡同…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西城区,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叫“小杨家胡同”,以前叫“小羊圈”。被人们誉为“当代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的著名作家老舍就出生在这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  相似文献   

5.
华杉 《新读写》2008,(12):18-19
在北京西城,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叫“小杨家胡同”,以前叫“小羊圈”。被人们誉为“当代的语言艺术大师”、”人民艺术家”的著名现代作家老舍,就出生在这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西城区,有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叫“小杨家胡同”,以前叫“小羊圈”。被人们誉为“当代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的著名现代作家老舍,就出生在这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  相似文献   

7.
我的小学     
这天,回老家去。在街上走着,忽然想起东边那个胡同的尽头,是我儿时第一个小学校址。多年不曾进这个院子了,不知现在是什么光景。  相似文献   

8.
趣味老舍     
2009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0周年诞辰。这位素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先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读之令人唇齿留香的"京味儿"十足的文字作品。当我们忆及老舍先生,他仿佛离开并未太久,仿佛仍旧活在北京城的丰盛胡同里,活在他的"丹柿小院"里。他活得实在、鲜明、有情趣、有韵味,他活在每一个细节里。想起"老舍"两个字,就如同听见了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就如同品尝了一口浓郁的花茶,这就是老舍先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
来到越南的第二天,我跟随爷爷奶奶一起去参观胡志明故居。胡志明是越南第一任主席。他曾带领越南人民浴血奋战,赶走侵略者。越南人民都很爱戴他。穿过弯弯曲曲的小道,来到胡志明故居。这是一幢小竹楼。它掩映在树木丛中,显得清静、幽雅。走进楼  相似文献   

10.
诺言, 是一种责任, 一种思考, 一种长期复杂的考验, 我认为 。“ 做人要讲信用, 答应别人的事, 你一定要尽力做到, 这样, 别人才会尊重、 信任你 。” 我这样告诉学生 。 但我却不知道孩子们是怎样去理解的, 他们脑中的诺言又会是什么样?我想 直到那天 ,我 读了《 诺言》 这篇文章 ,忽然间明白, 诺言其实很简单, 在孩子们的眼中 。 在圣诞节前夕, 教堂里的一位老神父惊奇地发现, 圣子基督 —— 那个代表幼年救世主的小 雕像不见了!圣诞节那天的黄昏, 神父心情沉重地漫步在街上 ,他看见他最小的一个教徒, 只有 五六岁的小男孩约翰尼正举…  相似文献   

11.
1月重庆北碚者舍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1999年2月4日《文艺报》报道:“人民艺术家”老舍在重庆北碚的故居“多鼠斋”目前对外开放,以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老舍故居位于北碚区天生新村61号,1943年至1946年,老舍在这里居住办公,并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老舍抗战时期在北碚生活的三年期间,完成了以沦陷区北平为背景的著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一卷“惶惑”和二卷“偷生”,并写下了话剧《桃李春风》、《张自忠》、《王老虎》等作品。他的9个话剧剧本有一半是在这里完成的,优秀的剧作把中国现代话…  相似文献   

12.
王军 《科技文萃》2001,(4):28-30
“我拍摄到了故居被拆时的情形” “这个院子,也就是沾了蔡元培的一点儿边,要不它值得保留吗?你看,就这房子,是文物吗?” 11月23日记者在北京东堂子胡同75号蔡元培故居时,一位自称市政工程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记者大声说道。 记者看到,蔡元培故居紧靠胡同一侧的数间房屋遭到严重拆损,屋顶没了;院壁一片残痕;院内几间房顶也被捅破了;大门两侧,被刷上两个大大的“拆”字;刻有“北京市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蔡元培故居”字样的石碑还嵌在墙上。  相似文献   

13.
四块玉,是元曲曲牌中的一个名字,也是北京胡同的一个名字。作为一条老胡同,这个名字在明朝就存在。当初,为这条胡同起名字的时候,是不是想起了元曲曲牌"四块玉"这个名字,只能是一种揣测和联想了。我对四块玉这条胡同一直充满感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他在光明小学读书,放学回家,抄近道,就是走西四块玉胡同。那时候,他刚刚学会骑自行车,骑得正来劲儿,特别愿意在这样弯弯曲曲的胡同里骑车,游龙戏凤般显示自己的车技一  相似文献   

14.
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得到了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只知被爱,而不懂得去关心别人、爱别人,更缺乏同情心。为此,我们搞了个活动——组织幼儿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幼儿园附近的敬老院比较小,仅有7位老人,而全园有10个班360个幼儿。我们就在6个中、大班中由孩子们自己推选5名代表,并给代表们一个任务,慰问回来后要把敬老院里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向全班小朋友汇报。这天清晨,小代表们打扮得漂漂亮亮,每人手里都拿了件小礼物,有的说:爷爷奶奶年纪大,牙齿不好,我送的是香蕉,他们咬得动;有的说:老奶奶、  相似文献   

15.
文字的魅力     
正在我喜欢的作者里,我最最崇敬的就数老舍了。他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贫困家庭。被誉为中国杰出的语言大师。1950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散文集》里的作品善于表达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和情感,深受大家的喜爱。老舍的作品有种特殊的魅力,它与我之前读过的《花千骨》、《龙族》不一样。老舍  相似文献   

16.
小朋友们,你们的语文老师是怎么给你们上语文课的呢?我同忆上小学时给我上语文课的几位语文老师,似乎都是一个模式的教法:一、注释字词;二、划分段落;三、归纳中心思想;四、总结写作特点.这样学语文,如同鲁迅先生说的"在黑暗的胡同里摸索".到中学毕业时,我还不知道如何去品评一篇文章,如何去写作文.  相似文献   

17.
是谁闯的祸     
施琦 《中学生天地》2009,(12):50-50
这天,李推刚下班走到家门口,就听到胡同里嗓门最大的王奶奶家传出来一阵阵呵斥声。李推决定去王奶奶家看看。  相似文献   

18.
王冠 《课外生活》2010,(5):24-25
著名作家老舍得知他的母亲逝世的消息,伤感地觉得自己仿佛是放在瓶子里的花,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老舍曾说:“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老舍的母亲一字不识,然而她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了做母亲的职责。老舍深情地说他的母亲是“真正的教师”。就是这样一位“教师”,浇灌出了老舍这样充满人格魅力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19.
我痴     
王睿  元元 《中学生百科》2023,(18):43-46
<正>我站在门口犹豫了很久,才下定决心似的用指关节敲了敲生锈的大铁门。这家名叫“我痴”的旧店面,深藏于老北京的胡同里。新年这个时段,即使是老胡同也会迸发出些许烟火气息,走街串巷,在这样满巷子破锣嗓音拉家常的平凡热闹里,唯独它依然陈旧得刺眼。“来了——”这门隔音依旧很差。我心里念叨着,默默地数着步骤:先是听见屋里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铁器碰撞声,然后是椅子腿在瓷砖上摩擦而发出的尖锐的叫声——最后,这噪声终于回归成两声苍老的咳嗽。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我到潜江中学去听课,高一的几个学生围住我,就《胡同文化》一课提出了3个疑点,我的回答不能令学生满意,特就教于汪曾祺先生。第一个疑点:学生说,写胡同居民安土重迁那个自然段,有这样一个句子:“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他们说,一个人只有一辈子,哪有几辈子的我说,这里说“几辈子”读者一下子就能想到是连同这个人的儿孙们。语言是传达意思的,只要读者明确是什么意思也就够了。学生说,不用“几辈子”用“几辈人”不是更明确吗用“几辈子”还容易使人联想到“人死后又托生”这样的迷信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