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史学发展处于低谷的社会原因与学科本身的原因,指出我国历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中国史学的口号:“立足时代,关注现实,服务大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史学。”最后,就历史教育中的问题与出路,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计是在正式教学前,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预先制定特定环境中将要开展的教学活动的进程。教学设计常常是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学设计的创新是课堂教学创新的前提。从当前历史学科教学设计的一般情形看,普遍比较重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运用,而史学理论的运用常常被忽略。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学历史教学长期处于“教教材”的状态,很少突破教科书的历史叙述;另一方面,不少中学历史教师常常用唯物史观代替史学理论,造成对当今史学理论的研究不甚了了,更无从运用。事实上,唯物史观虽然是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但它不能代替具体的史实理论。适当借鉴现代史学理论不仅有利于深.化教师的历史认识,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课程理念,对教学设计的创新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一些成功的课例入手,分析现代史学理论在历史教学创新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嘉山 《教书育人》2001,(23):13-14
什么是历史启示教学呢?历史启示教学是指学生掌握了历史事件的概况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揭示出社会发展规律或经验,再运用这些规律或经验分析和理解社会现实,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并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现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一、历史启示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1.以古鉴今、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历史学,根本任务是总结过去、服务现在、指导未来,促进社会健康、和谐、持续的发展。中国史学自古以来…  相似文献   

4.
高校历史学专业低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教学存在几点模糊认识。而这些认识的产生,是同中国古代史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当前中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文言教育、当前史学发展前景的不容乐观及中国古代“文史不分家”的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有其特殊性,澄清模糊认识,对于搞好这门课程以及其它历史教学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5.
对历史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客观诚实的史学品德,注重培养学生远见前瞻的史学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批判的史学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终极关怀的史学情怀.历史教学个性化要遵循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教学针对性三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学科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功能。当前,历史教学应在充分展现史学的现实借鉴性和历史演绎过程,加强科学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创造思维品质,促进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结合,造就健全人格等方面有新的探索和突玻,以发挥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更大功能。  相似文献   

7.
一、学校历史教育的现代化期待新的理论建设 1.历史教育学无疑要对历史教育理论有所建树。我一再强调这个“学”的体系至今存在较大的疏漏。理由之一,是指历史教育学仪有“教育学”的外衣,而少学科的骨骼;理由之二,是指历史教育学还未深刻触及学科本质的问题。因此,我们能发现,在历史学科教育“学”中,比较实际扩展的东西是学科教学法原来就有的内容,实际深入的东西依然是学科教学法原来就有的经验。一言以蔽之,无论我们从何种角度去“论”历史教学,都是针对“怎样教”的问题。其实质是讲“教授学”的一般道理,如今不过是借用现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做部分的包装而已。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纷纷总结成绩,大谈深化课改的当下,北京市三位历史学科特级教师张增强、李晓风、成学江却冷静思考,尖锐地指出历史课改、历史教学乃至历史教育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可谓“盛世危言”。三位的立论根据是,历史课程几乎没有改变“繁、难、偏”等传统弊端,教学内容繁缛不堪,学生成长所必需的文化素养类知识依然缺...  相似文献   

9.
审美意识是历史学科素养的体现,作用于历史认识的全过程,决定着历史认识的方向。历史学科审美价值的实现过程正是历史教育对人的价值引领过程。审美意识的培育是对历史学习者史学理论素养和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重要体现,它关系到历史教育审美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历史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应通过挖掘历史学科内容的审美价值内涵,让学生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获得历史美感;探索历史学科美育课程的综合开发,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实践中增强审美能力;深度变革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在主体探究中丰富审美体验;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人生意义的探寻中提升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学》2001年第1期曾刊载北京大学马克尧先生《大学历史教学浅谈》一文。马先生作为史学前辈,积数十年教学体验,指出了大学历史教育中存在的诸多积弊与缺憾。马先生的文章对高校教学改革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拓宽了历史教育界的改革视野。这就是,必须从学科教育学的高度审视高校的历史教育。例如“历史教学论”(或称“历史教材教法”)这门课程几十年来始终是高等师范院校历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但课程的指向一直被定位于中学历史教育。从理论上讲,历史教育学的涵盖面应该要宽阔得多,应该覆盖从大学到中学乃至小学历史教育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这是从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到教学方式的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也可以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途径。素质教育是要通过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来具体落实的。各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落实学校教育改革方针的关键,也是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历史学科的教学,是中学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仍处于比较典型的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模式,在相当的程度上仍受着应试教育的左右。为了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12.
史学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是工作性质和任务全然不同的两个领域。前者对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重在探索和发现;后者对中学生进行普及性的历史教育,重在教育和育人。但由于两者都离不开历史,必然会产生相关性:史学研究是历史教学的基础,历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利用和推广史学研究成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史学研究成果,但中学历史教育的主要目的并非培养史学研究人才。因此,如何处理学术研究与中学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唐宋变革论”这一史学研究理论与成果对中国古代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高考历史试题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唐宋变革论”这一学术研究成果。高中新课标及历史新教材也已充分吸收了“唐宋变革论”的有关内容。教师通过系统梳理有关这一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并适时运用到历史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与“学术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问题,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姚培妮 《甘肃教育》2007,(9S):38-38
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涉及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重大领域。但就历史教育中的思想教育而言,历史教学中的现实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现实社会责任意识是指历史教育学科要用历史发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进步与倒退、正义与邪恶、美与丑、君子与小人的区分来矫正和弘扬正确的社会意识形态。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讲的就是历史教学中的现实社会责任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要籍教学除对史学的发展概况的意识进行介绍外,还应对史官、史学大家、史学名所寄遇的史学的经世致用传统进行精心的讲解,目的是增强历史系学生读史,治史为社会服务的认识和观念。  相似文献   

16.
一、对什么是历史的不同回答关于“历史”,迄今还没有任何一位史家对其下一个比较科学或者说比较确切的定义或概念。而“史学概论”教学中首先就会遇到“什么是历史”这个大问题,它既是一个重要的史学理论问题,也是“史学概念”学科体系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因为这门学科中的许多概念和理论,诸如“什么是历史学”,历史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历史认识过程的许多内容都与“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密切相关。在教学中不对这个问题作出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则后面的教学进程会受到影响,所以任何从事“史学概论”教学的教师,都必须在教学中对此…  相似文献   

17.
学科教学的精神根柢,起码包含至高的价值目标和思维方式。当下,中学历史教学讨论的价值目标仅止于历史学科的三维目标,其实在三维目标之上还应该有更上位的“道”,笔者以为,这个更上位的“道”应当是“和”的精神。中学历史教学讨论的思维又常常止于历史思维,而鲜有历史教学的教学思维,笔者以为,这一教学思维当是“和”的内在机理——和谐...  相似文献   

18.
冒锦华 《新高考》2004,(7):87-88
高中历史教学“应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和时事联系起来,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这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性意见。与此相适应,历史高考命题“要反映历史学科关注当代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世界变化趋势的学科价值,并通过试题考查发挥历史学科特有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曲兆霞 《成才之路》2011,(9):17-I0012
曾经有人这样问我:“什么是历史?”我说:“此时此刻前发生的都是历史。”又有人问:“既然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我说:“因为历史教育人,现代的人和事可以借鉴历史。”还有人问:“学习历史到底学什么?怎样学?”针对这个问题,我来谈谈历史学科中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20.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证性,是中学历史最具学科特色的特质之一.是历史教学的底线。中学历史教育务必使学生形成史证性思维意识,不仅在于能使学生理解史学的发展会不断丰富、完善对历史的认识。避免把课程(教材)中的“历史”当作是绝对客观的教条,而且能使学生形成言必有据的严谨态度。这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现代公民所需的重要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