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臻 《现代教学》2011,(3):67-67
低年级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参与课堂活动程度相当高;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堂发言时学生反倒变得羞涩、不自信起来。为了教学进度,课堂成了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舞台”,更多的学生成了“观摩者”。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发言效能呢?  相似文献   

2.
在听课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课堂气氛沉默而压抑,在课堂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而有的课堂呢,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课堂出现了如此大的差距呢?是学生的基础不同、还是教师对文本的把握不够准确、深入?仔细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了:造成学生课堂表现沉闷、不能畅所欲言的根源就在于教师备课时精心准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杨敏 《考试周刊》2013,(94):187-187
现今一些初中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被动性,不愿意举手发言,遇到老师提问,就低下头。如果被老师点名要求回答问题,便吞吞吐吐,沉默甚至产生不满情绪。部分明明有强烈表现欲望的学生却在课堂上迟迟不愿开口回答问题,这些状况都对课堂学习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围绕如何调动初中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陈建红 《教师》2008,(13):26-27
提问的设计和运用得恰到好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卓有成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获得的课堂知识也会理解得更深更透,掌握得也会更牢。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有时挖空心思设计的提问学生却毫不领情;老师有时通过反复引导,学生还是答非所问……究竟怎样设计课堂提问才能师逸而功倍呢?  相似文献   

5.
秦苏 《教书育人》2006,(8):10-11
“初一学生抢着答,初二学生催着答,初三学生逼着答。”这便是当前课堂发言状况的真实写照。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年级越高,举手回答的学生越少,到了初三和高中几乎没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会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逆反心理。如何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主动地举起手,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领导和教师达成共识:在课堂里,学生享有一定的权利。首先,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不必过多指责。其次,学生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即有选择回答教师提问的权利,对干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不回答。再次,学生应该有评价权。以往学生回答问题是由教师进行评价,而作为学生是没有评价权利的,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亟待改变。基于以上的认识,教师采取了多种有效的课堂改革举措,“淡化举手形式,鼓励自由发言”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小学生总是很喜欢说话,发言大胆自由,无拘无束,提问和回答问题往往充满想象力,但进入初中后,课堂上举起的那一只只小手慢慢地少了,学生的发言变得“谨慎”了,声音也越来越低,课堂气氛明显下降,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育中师牛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想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更能大大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新课程背景下,注重学生能力的今天,教师更应精心设疑,努力优化课堂提问,有效地发挥课堂提问所特有的路标作用.那么,新课程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吴锡山 《青年教师》2006,(11):37-38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如何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提问不失为一种调动学生思考的普通而又有效的方法,课堂上恰如其分的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气氛,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提问就成了所有老师关心的问题。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常常存在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9.
课堂上,学生智慧热烈的发言是每个教师梦寐以求的,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是老师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影响学生课堂发言的主要因素和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谈谈对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都是按照“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固定模式进行的。不能否认,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提问这一途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可以相互交流和反馈,但这样就会出现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即使补充发言的学生很多,甚至全班,也只是让学生循着老师提出问题的思路去思考,这样只能培养学生会听的能力,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适时施问,是提问取得应有效益的根本保证。1.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施问,激发学习兴趣。一切有成效的学习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首先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激发求知欲望。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设计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如教《草船借箭》,在学生了解题意后老师可提问:既然诸葛亮是刘备派来联合孙权攻打曹操的,他为什么又向曹操借?学生的好奇心被问题激箭?曹操肯借吗?结果怎样?学生的好…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发言,是学生对教材与教学的反应,是师生情感交流合作水平的一个标尺,也是教学成败的一面镜子。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上主动发言的人数明显减少,这是广大师生经常谈论的话题,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否具有普遍性?如果有,原因何在?如何应对?笔试从情感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来探明以上问题,为广大教育工作提供富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越来越重视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对学生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课堂提问也是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不仅如此,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设置有效的问题,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发言的情况,笔者发现这样一些不太乐观的情况:有些学生课下能说会道,课堂上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有些学生与同伴交流时滔滔不绝,但面对老师的提问却只是点头与摇头:还有些学生低年级时能积极举手发言,到高年级时却越来越沉默寡言了。而且笔者还发现,在课堂上积极举手答问的.往往也就是那么几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除了与学生个性、师生关系、课堂气氛、问题难易程度等有密切关系外,与教师对他们曾经的发言、同学的发言做出怎样的评价,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会发现这种规律,年级越高,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发言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没以前那么高了,课堂成了老师提问,学生被迫回答的局面,课堂变得静悄悄的,老师由此成了课堂的“主角”,多数学生则成了“旁观者”。这种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相适的局而如何才能改变呢?怎么做才能让安静的课堂再度活跃起来,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带着这个问题,找做了大量的r作,如今,我的语文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学生都以发言为荣。现把我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6.
刘丹 《辽宁教育》2006,(9):36-37
一、改革课堂问答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不希望学生提问,害怕学生所提的问题自己事先没有准备好,回答不出来,验面上过不去;或者担心学生的提问影响自己的教学计划,往往不让学生多提问。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从头讲到尾;要么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稍稍发生偏差,教师就立即给学生以间接或直接的暗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按老师的提问学习,自主思考问题的范围和空间非常小,就更不用说创新了。  相似文献   

17.
我的一位同行朋友写了一篇章:《影响学生上课发言的原因及对策》,认真读过之后,觉得有两个问题。首先,题目是“影响学生发言的……”,中讲的却仅限于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是否积极。发言是一个大概念,回答提问只是发言之一种。仅仅分析回答提问这一种发言,不足以回应题目中提出的发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生课堂发言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学生课堂发言评价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堂发言评价的原则以及学校引导教师正确合理地进行学生课堂发言评价的学校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在我们泰安的一所学校听了窦桂梅老师一节课,讲的是《游园不值》。听后感触颇多。我思考最深的一点是: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文本,为何窦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气氛融洽和谐,信息交流顺畅,课堂对话几乎都是心灵的碰撞以致智慧的火花四溅,学生都好像换了个人一样呢?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整节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发展思维,构建知识的体系。随着教改的深入,传统的问答式教学似乎成了"过街老鼠"。如何使课堂提问变得高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