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主张的性灵说在清代诗坛影响巨大。可贵的是,袁枚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实践了他的主张,他的抒情诗创作“以真达情”的特色,就是性灵说的一个表现。“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袁枚《答曾南村论诗》中有句云:“提笔先须问性情”。在袁枚的诗文论述中,“性情”与“情”是基本同义的。“提笔先须问性情”,首先肯定的是做诗要有情,情之有无是诗之先决条件。在袁枚眼中,抒情是创作的根本目的,真情是诗歌表现的主要内容。诗是情的产物,情的表现,要“自把新诗写性情”。所以他坚决反对有意识地为政治需要,为炫耀学问或为…  相似文献   

2.
在浩浩荡荡的“五四”文学大军中,走过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短命诗人.他就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少有人能象他那样引起人们的争议,见仁见智,褒贬不一.这位中国新诗园地中最勤快的耕耘者曾因其圆熟的诗艺而名声大噪,又一度因政治风云的变幻而哑无声息.严家炎先生曾说过:“人们尽可以对徐志摩和他的诗进行这样那样的指责,但无法抹去这样一个事实:他对新诗的发展有过比较突出的贡献.评价任何历史人物,都要看他是否提供了前人没有提供过的某些新的东西,徐志摩正是一位在新诗史上具有独特色调并提供了新东西的人物.”我认为,对徐志摩要从客观现实出发,不贬低,不溢美,对其人其诗要公允地作历史与美学的评价.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尽管在思想内容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的作品的确有其独特风格.本文拟就徐志摩在艺术追求方面的得与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诗歌艺术的独特性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将性灵、意象、意境、韵律共同组成其诗歌的艺术整体,这使他的诗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中国新诗的发展里程中,他在探索诗的性灵美、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等方面,取得了前人没有的成就,作出了同代诗人未能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月诗派及其主张与创作特色何啸波新月诗派,是现代中国新诗的一个重要流派,对新诗的艺术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地位。此诗派形成于一九二五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闻一多率青年诗人谈诗论诗,形成以闻一多、徐志摩为核心的新月诗派。到《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新诗的“芽儿”──冰心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新诗的“芽儿”──冰心诗论王富仁我在《闻一多诗论》中曾经提出,在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初期,对中国新诗创作贡献最大的有下列几个诗人:胡适、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冯至和冰心。胡适是首先用现代白话文作诗的人,他对中国新诗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胡适...  相似文献   

6.
三点导读     
在中国新诗史上,徐志摩是位毁誉参半的诗人。客观地说,他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以及他的诗歌主张,很大部分是纯艺术的追求和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他的诗含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云游》是徐志摩早期诗作的代表作之一,虽然表现了作的“微哀”和“忧愁”,但仍是一首美丽的诗。  相似文献   

7.
美点赏析在中国新诗史上,徐志摩是位毁誉参半的诗人。客观地说,他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以及他的诗歌主张,很大部分是纯艺术的追求和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他的诗含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云游》是徐志摩早期诗作的代表作之一,虽然表现了作者的“微哀”和“忧愁”,但仍是一首美丽的诗。1.温柔婉转的情调美。“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诗歌开头以第二人称起始,暗示着抒情主体对它的倾慕之情。“你”无拦阻地逍遥,脱却人间烟火的清悠,使“他”深深地向往。“你”无心地从他身旁走过,反使“他”在惊喜中抱紧了“绵密的忧愁”,“…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与闻一多同是“新月”派重要成员。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文学的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等多元思潮的影响。对新诗,无论是理论主张或创作实践,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徐志摩与闻一多的诗歌同中有异,并且这差异还是很大的。就诗歌思想内容看,他们都主张诗应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在闻一多的诗创作里,始终贯穿着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徐志摩的诗大多是歌咏“爱与美”的篇章,具有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作为30年代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现代派代表着一段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虽然该派从形成到衰落不过五、六年时间,却形成了一支促使新诗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毫无疑问,40年代的“九叶诗人”和新时期的青年诗人,都是从现代派诗作中汲取了大量的艺术营养,因此说,现代派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代派诗歌既不同于“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又与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和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风大异其趣,其审美特质在于它是古典意境与现代意识的统一,是中国历史沉淀的审美情趣与西方现代主义审美倾向的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作家和诗人,徐志摩早就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了解。这是因为,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写出过好些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的优美诗文;同时,在丰富和发展新诗的表现艺术方面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下面,我们就比较详细地介绍作为诗人和散文家的徐志摩──他的成绩和贡献以及缺点和局限。作为诗人,他诗作的思想倾向是比较复杂的。其成败功过,一向没有定评。茅盾说:“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徐志摩论》),这个评价是比较公允的。他的创作最充分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情绪、弱点和局限;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民主革命阶段中…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大话是: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情做.”这是徐志摩在一九二六年《晨报·诗刊》创刊时说的话.徐志摩一生在诗艺探索上是个有心人,在创作中不断地创格、创新,追求诗美.在新月诗派形成之初,他与闻一多等人为在中国建立一种“创格的新诗”孜孜不倦,不遗余力.徐志摩和闻一多对新诗有许多一致的见解.闻一多认为作诗是出于诗人的“至性至情”;徐志摩也认为诗是诗人“个性的表现”,感情的升华,来不得一点儿虚假.闻一多提倡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徐志摩则认为“新格式与新音节”是创造诗的形式美的要点,并认为诗“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当闻一多的格律说在诗坛上开始出现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12.
“五四”前后,胡适最早尝试新诗的理论建设。他的诗论,以诗歌形式革命为根本,以谋求诗体解放为宗旨,开创和奠定了新诗的新传统。文章着重从“诗体大解放”主张对晚清“诗界革命”的超越,“自然音节说”对现代新诗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考察和评价胡适新诗理论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若干年间,《人间四月天》让许多人认识了诗人徐志摩。在三位女性间情感的游走徘徊串接起了诗人徐志摩短暂的一生,在那个被建构的世界中,徐志摩俨然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爱情斗士。他的那份执着与不懈努力,激起了现代社会许多人的共鸣,我们仿佛觉得自己可以越过时空,成为最了解徐志摩的人;但我认为,恰是那种先期被限制了视角的欣赏,让诗人徐志摩离大家渐行渐远了。徐志摩曾在《落叶》中自述: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徐志摩的爱,是“泛爱”,从早年留学美国,欲做“一个中国的H am ilton”,到在欧洲顿悟性灵,弃…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抒情诗人,新格律诗的代表人物。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他的诗语言华丽优美,结构整齐,有强烈的节奏感。有力地再现了闻一多提出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再别康桥》一文就是他巧用“三美”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试评徐志摩     
徐志摩作为“五四”时期的诗人,他复杂而矛盾的人生观,在新诗上的努力与不足,使人们对他褒贬不一。过去我们是把他当成反动诗人来批判的,近年来随着左倾思想的日益纠正和实事求是作风的贯彻深入,对徐志摩虽有所改观,但仍缺乏全面的评价。“你尽可以从各个方面批评他的作品,但在现代作家中,你不能忽略他的独占地位。”徐志摩这段评价刘海粟的话,用于他自己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甚为公允恰当。  相似文献   

16.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追求至纯至美的诗人。本文从真纯美和格律美两大特征谈论徐志摩对诗美的追求,他诗艺的创格,为新诗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体现了新诗开始成熟地把目光转向诗艺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开拓者之一。他在文艺论著中提出他的新诗主张,对诗歌的本质与特点,诗的地方色彩、民族特色与个性表现的关系,诗创作对诗歌语言简练、含蓄的要求,新诗人将古典诗歌优秀的抒情传统、表现方法与外国现代诗歌的艺术精神、表现技巧融合以创新的正确态度,以及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道路的多元化思考等,都作了完整、系统而周密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新诗创作实践,在中国现代诗歌的初创、构建与变革当中,曾有过不可忽视的贡献和影响。他的新诗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与其民歌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剧本,但主要致力于写诗。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并创造出了许多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徐志摩共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相似文献   

19.
宋湘的诗论     
从清初至乾嘉诗坛,在诗的本质、诗的源泉、诗的表现、诗的风格等诗歌美学问题上,一直进行着壁垒分明的论争.王士祯“神韵说”片面标举王孟家数,沈德潜“格调说”恪守“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倡导诗必盛唐,翁方纲“肌理说”推重考据诗,向书本讨生活;而叶燮、袁枚性灵派诗人等则主张诗应抒发真情实感,诗离不开现实生活与江山之助,诗的表现应创新,诗的风格宜多样化.后者的观点显然大多符合诗歌艺术规律,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本文所论的乾嘉时代诗人宋湘的诗学观,基本上是站在叶燮、袁枚一方,并且不乏独到的见解,对推动诗歌创作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从并非单纯的诗意信仰、中国现代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从浪漫派到恶魔派和创格的新诗等四个方面来认识徐志摩复杂的思想性格,得出他不仅是浪漫派诗人而且还是恶魔派诗人,他是通过分行的抒写和对“音节化”的追求来创格中国新诗并力救时弊的,其思想之自身流露与形式之格律约束之间存在悖论与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