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和《九年级化学实验教材》的出现和试用 ,全国各地中考命题呈现向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过渡的趋势。现以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考点为例 ,加以总结。一、结合实验史实的探究题例 1.( 2 0 0 3年大连市 )早在 17世纪 ,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曾做过一个实验 :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 ,得到了金属灰 ,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 ,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 )由于波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 ,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  相似文献   

2.
李爱华 《山东教育》2005,(14):38-39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质量关系,自古以来就是科学家们探讨和争论的重大问题。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的质量增加了。175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曾表述: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这样的情况:某一物质去掉了多少东西,另一物质就会被补充上多少东西。但是他没有严格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例1向密闭容器里通人CO和02的混合气体,其中含a个CO分子和b个02分 子,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容器中含a 个碳原子和(a+2b)个氧原子.因此,答案为 a a+Zb 例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 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3 1 11 6 反应后质量棺 24 X 0 l5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反应后y的总质量为 解析:从表中所给数据知,Z减少了1119,z为反应物,X、口、Y的质量分别增加了 229、…  相似文献   

4.
<正>要点提炼要点1:实验原理物质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减小,由于压强差,烧杯中的水被大气压压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约等于反应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要点2:误差分析(1)测定结果偏小的原因:(1)红磷的量不足,导致装置中的氧气未被消耗完;(2)装置气密性不好,导致外界空气进入装置内;(3)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2)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1)没有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沿着导管逸出;(2)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的部分气体受热逸出。  相似文献   

5.
M是何种物质     
题目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气体、水蒸汽和一种未知的气体物质M,它们在反应前的质量和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的质量如下:  相似文献   

6.
例1 (呼和浩特)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多种多样,选用的药品也不尽相同,但实验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利用某种物质:与密闭容器里的氧气反应,使得容器内气压减小,借助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或注射器活塞的移动等,测出氧气的含量.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学会对具体实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上的重要定律。在一个密闭容器里进行化学反应,反应前容器里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多少,反应后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还是多少,不管这个反应是否进行完全,还是有一种过剩,都是如此。当然,由于能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质量的变化也是  相似文献   

9.
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的规律,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须弄清下列两点:一、弄清“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含义对于反应物来讲,一定要注意是参加了化学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对于生成物来讲,一定要明确,是反应后生成的那些物质质量总和,原在反应体系的部分不包括在内。例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2克镁在3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5克氧化镁(B)12克镁在32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氧化镁(C)12克镁在8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0克氧化…  相似文献   

10.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的某种物质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但不与空气中的氮气及其他气体反应;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减小,气体压强减小,根据进入的水的体积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本实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嘏和探究欲,  相似文献   

11.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近几年中考对该知识点的考查有以下两个新的特征。一、利用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理解及其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例1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 2 84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24 0 14 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解析 由表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Y…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道题:保持一定温度,在一个国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A(气)+sn(气)-aC(气)+co(气)见下表,已知加入4摩人5摩B时,达平衡后生成了S摩C.在相同条件下,为保持反应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变.请填写出表中编号为(1)~(3)各状态空格内的数据(见1996年9期《理科考试研究》P43)。且答案为(1)6,SZ(2)5/4.0.01(3810.这道题及其答案,无形中引导人们:凡同一气体可逆反应(不管类型),在同温度、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若平衡时某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加倍,则起始投入的反应物(或相当…  相似文献   

13.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多种多样,选用的药品也不尽相同.但实验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利用某种物质与密闭容器里的氧气反应,使得容器内气压减小,借助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或注射器活塞的移动位置等测出氧气的含量。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学会对具体实验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基本定律之一。这一定律是经过很多化学实验而总结出来的,即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如果用下列实验器材,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看看是否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相似文献   

15.
薛荫栋 《理科考试研究》2010,(9):F0003-F0003
例1(2008年石家庄)在一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相似文献   

16.
例题将炭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在空气中高温煅烧,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收集称量,发现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正好等于原混合物质量,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分析本题的隐含条件有:1)高温银烧;2)充分反应。说明炭完全转变为CO。,CaCO;也完全分解,即C+0,edHCO,CaCO。edHCaO+CO。+。在第一个反应中,C+CO。,质量将增加(为什么?);在第二个反应中,CaCO。、CO。,质量将减少(为什么?)。还有一个隐含条件是:生成COz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等于分解生成CaO的质量,这是解题之…  相似文献   

17.
中考中,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从题目形式上来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题目类型:1.解释实验现象。例1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KCIO。受热分解后的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物质的质量轻;(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所得的黑色固体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解析解释此类现象的关键是:认真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有哪些。问题(l)中的生成物,除KCI固体外,还放出了氧气,使质量减小;问题(2)中的反应物,除铁外,还有氧气,而生成物只有四氧化三铁,使质量增大。2.确定物质的组成。例2蜡烛在空…  相似文献   

18.
生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步骤怎样?师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步骤如下:(1)将光亮的细铁丝呈螺旋状绕在一根火柴上;(2)点燃火柴;(3)待火柴临近燃完时缓缓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装有少量水或细沙);(4)观察现象(变化中、变化后)。生细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师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条件是反应物相互接触。实践证明,铁丝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容易。绕成螺旋状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进行。生火柴的作用是什么?师铁丝燃烧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跟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着的火柴起引…  相似文献   

19.
贵刊96年9期刊登了《具有隐含条件题归类与例析》一支,其中第8题(P.34)是这样的:“将ZnCO3与Zn的混合物A克,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盛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内点燃,最终压强为民则ZnCO3与Zn的质量比为.答案为100:13”.我认为这一题目本身就不成立.现分析如下.设A克混合物中有a摩ZnCO3和h摩m,与足量盐酸反应如下:ZnCO。+zHCI=ZnCI。+CO。T+H。O…()o11101a11101Zu+ZHCI二ZnCI。+n。丁…(z)bill。fo1llol反应后产生的气体(al。。olCO。和bmolH2)通过盛有足量Na。O。的密闭容器内点燃,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应紧紧抓住碳元素的化合价(0、+2、+4)之间的转化关系.这种关系,可形象地总结为“碳三角”,如右图所示.“碳三角”在解题过程中有广泛应用. 1.判断单质碳燃烧所需氧气的质量 例1 在密闭容器中,有6g木炭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使之完全转化为一种产物,该反应所需氧气. 解析 木炭与氧气反应:①若氧气充足,产物为 CO2,需氧气的质量为x;②若氧气不足,产物为CO,需氧气的质量为y;依据 2.判断单质碳的燃烧产物或产物的质量 例2 一密闭容器中盛有9g木炭和16g氧气,在高温下使其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