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的近代翻译,是西方译学发展的第五个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翻译是西方译学发展的第六个高潮。  相似文献   

2.
姚婧 《培训与研究》2011,28(1):123-126
本文研究了近五年来发表在中国五家重要翻译及外语类期刊上的典籍英译论文,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前典籍英译的翻译策略、翻译准则、翻译形式以及对译者提出的要求。同时指出当前中国典籍英译领域存在的几个"不平衡",中华传统典籍的翻译事业亟需学界和社会的更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论翻译中的可译性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翻译可使不同民族间相互交流,然而在翻译过程中除可译性外,还存在不可译性或可译性障碍问题,使得目标语很难再现原语的意义、功能、风格等。通过对诸多可译性障碍的分析,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浅析了语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问题,主要探讨了卡特福德的翻译限度理论,举例讨论了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文化的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张俊跃 《考试周刊》2011,(47):31-32
译者所接触到的是两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国民心理的文字,因此在两者之间的转换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问题。本文从翻译实践的"不可译因素"层面着手,通过诗歌的翻译、特殊词语的翻译、流行语的翻译、现实生活差异、文化差异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6.
对翻译的本质问题之一——可译性的探讨古来有之.各时期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重点梳理了语言学派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可译性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对比分析了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研究发现,两种翻译理论均强调翻译既是可能的又是有限度的,但二者在解读可译性问题的层面以及认定导致不可译的原因方面有所不同,对于可译性问题的倾向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直译与死译     
张小川 《海外英语》2013,(7X):148-150
直译与意译策略是做好翻译的基本功。死译是常见翻译问题之一,是机械转换语表形式,而未能准确转换语里意义,导致译文与原文不相似的翻译活动。死译具有机械对译、保形失意的特征。死译与直译容易混淆,二者具有同一性、相似性和区别性。理解失准和表达失畅是导致死译的重要原因。破解死译步骤有三:透彻理解、完整转换、准确表达。透彻理解指从语汇、语法、文化、百科知识理解角度透彻理解原语意义。完整转换指通过正确运用直译、意译策略,确保语意完整转换。准确表达指通过正确使用增译、减译、转换、分合、对译的翻译七法,使译文更加准确、灵活地表达原语意义。直译与死译研究有利于翻译学者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好直译、意译策略,避免死译。  相似文献   

8.
诗人之志,寓于形象,诗词的翻译与其它翻译一样贵在再现形象.然而再现绝非牯摹,似与不似.在神不在貌.译诗须随义而转,力求选意,即使其中地名的翻译也不例外。地名在中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那么英译时该如何处理这些地名呢?笔者认为主要方法有五;  相似文献   

9.
王颖 《双语学习》2007,(12M):172-173
本文试从可译性的角度来探讨诗歌翻译中静态意象的处理方法。通过讨论诗歌翻译的两种翻译观指出诗难译但不至于不可译。可通过归化、保留静态意象信息的模糊化等方法来解决诗歌翻译中语言和文化的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人类翻译活动产生以来,语言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引起了不少的争论,国内外语言学家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是否可译的问题,本文将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饮食文化看翻译中文化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界沸沸扬扬的文化热至今意犹未尽。基本分为两派:文化是可译的。也是需要译的;文化是不可译的。理论的争论和实践的迷茫形成强烈的反差。可译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实践中文化的翻译是四面楚歌。本文以饮食文化为例,阐述了文化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层面看翻译的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从实质上讲是一种跨化交流活动.不同化的共性和差异性造成了翻译的限度问题.本分析了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产生的根源,并认为可译和不可译是相对的,不可译总是处于向可译的动态转化中.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颇负盛名的哲学家和翻译家,贺麟不仅在翻译理论方面有深入的探讨,在翻译实践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贺麟关于可译性、译名翻译的研究包融传统译论,而他关于重译、深度翻译的研究又关照现代译论。重新发现并认识贺麟翻译思想对中国译论译史方面的重建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可译和不可译的现实存在出发,探讨了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理论基础,认为翻译是可行的,但是的确是有局限性的.只要翻译存在,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就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5.
翻译时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某些词语的不可译性。也就是说该词汇不可直接译出,而需要更换角度进行诠释后再译。翻译问题不单单是语言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文化差异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翻译时应从文化因素的角度来作分析,并因此照顾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习惯。本文拟从中日两国民族、习俗、地域、价值观等方面来探讨文化对翻译的影响,提出在译词的选择上应充分注意词汇的文化因素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6.
翻译界对"不可译"现象一直有着不同的见解,在文章从遇到的不可译问题着手,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引出对"不可译"的探析,并进一步引出对"翻译"这一基本定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翻译中,毫无疑问,译文必须绝对忠实于原文,即,数字翻译必须准确甚至精确。对于如何处理数字英译这一重点以及难点,本文从五个方面的翻译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翻译机构研究应归于应用翻译研究范畴,其旨在指导翻译机构内部的有效运行并保持其与外部联系的和谐性,进而有效发挥翻译机构的作用,推动译学发展.本文在综述我国译学研究的基础上,尝试论述了翻译机构研究的内容及其在译学研究体系中的定位,并分析了翻译机构在译学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以期借翻译机构的研究来丰富译学理论并推动译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西译学理论起源于宗教翻译,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实践分别为中西译学理论提供了理论思想,是其演进、发展的原动力。然而,由于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具有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从而使中西译论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中西译论因此有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一直深受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们的关注。对于不可译的处理,译界许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作为翻译策略的一种新取向,创造性翻译(creative translation),简称创译(transcreation)特有的文本再造功能可以帮助解决源语和目的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可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