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发光现象,俗称“地光”,是一种自然光源。世界上有关地光的最早文字记录是《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里面记载了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发生在陕西省岐山地区的一场6~7级地震:“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其中“烨烨震电”就是对此次地震发光现象的描写。公元一世纪,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编年史》中,记述了公元17年小亚西亚地震破坏了12座城市和地震发生时火光闪闪的现象。这是外国人对地震发光现象的最早记录。长久以来,地震前或地震发生过程中是否有发光现象这一问题,让人们倍感困惑。一些人认为…  相似文献   

2.
应急地震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孕震过程很难进行直接观测,人类对孕震过程及地震破裂起始过程了解尚少,地震的短临预报在短期难以取得突破。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采取的对策是,强化建筑物抗震设防、深化地震快速应急研究。应急地震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以最短的时间确定地震的位置及强度,利用现代通信的快速性,在破坏性地震波(主要是地震面波)达到之前几到几十秒的时间内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一些人员财产损失,形成地震预警系统。应急地震学另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地震灾害的快速估计,即利用国家及全球的地震波形信息,结合地震灾区的强地面震动记录,快速确定地震的起始、终止时间、地点及能量释放的具体过程,结合当地地质结构信息,从而估计各地区可能的受灾程度,为合理分配救灾资源提供第一手资料。在进一步加密我国地震台网的基础上,在东部平原大都市地区我国应可实现强震(6.5级以上)发生后20秒内快速确定震中及震级,实现地震极早期预警。同时可在几小时内确定地震能量释放过程,形成地面震动理论评估图(shakemap),按照灾情程度合理分配救灾资源,提高救灾效率。  相似文献   

3.
杜微  陈光  冯秦 《内江科技》2012,(11):104-105
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进入风险社会,突发性灾难频发是风险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建立在知识性基础上的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统一是有效处理突发性灾难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一种智能逃生门,在发生火灾或地震等灾难时能够自动打开,方便人们逃生。此智能门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提高地震定位精度对地震学研究及地震预警系统的可靠性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地震定位方法,以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23,(3):42-43
<正>地震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大部分人感觉不到。但发生在人类活动区的强烈地震,往往会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世界上著名的大地震有很多,它们让人类强烈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可以一瞬间夺取上万人的生命,让人们的家园顷刻间覆灭。瓦尔迪维亚大地震全球有科学记录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为9.5级,于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南部瓦尔迪维亚,被称为瓦尔迪维亚大地震,又称智利大地震。这次地震引发了20世纪最大的海啸,掀起了高达25米的海浪。主海啸穿越太平洋,波及遥远的日本和菲律宾。  相似文献   

6.
地震工作者在做了大量的观测工作后总结出了一些与地震相关的异常现象——地震前兆现象.为了解释地震前兆现象,地震学家建立了一系列地震前兆模式,如苏聪的 IPE 模式、美国的 DD 模式、中国的 DC 模式及美国的包体理论等.这些模式虽然解释了部分地震前兆现象,但都是定性的解释,没有给出孕震区的异常时空图像,因此无法对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做出解释.面对大量复杂的地震前兆现象,地震学家已提出前兆的复杂性与地震类型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行为科学是以人类行为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它着重研究的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行为的因素。从有人类开始,就会有人类行为的发生。而行为学认为,行为的发生是以人的心理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对于行为的选择是人们心理活动在某种程度上的表现。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加强人们之间的协作,达到组织优化的目的。它是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学派。行为科学的研究使人们发现了选择行为和计划行为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城市的建设环境来说,研究行为的选择,有着更重的意义。想要营造人类所需要、所认知的室内外的空间环境,就必须事先明确人对于所要营造的场所将会表现出来的感受,进而了解人们的选择。在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了多方面的观察和研究以后,我们发现这样人们在对公共空间进行选择时有这样一个现象,即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25)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提高地震定位的精度对地震事件及地质构造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重庆地区常用的地震定位方法和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科学家预言2018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2004年的印尼海啸。该结论是基于俄地震学家所研制出的一种能记录地震生成过程并预测地震的模型。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地震预测理论和数学地球物理学研究所专家弗拉基米尔&#183;科索博科夫说,这场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以下5个地区之一: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带、智利.克什米尔、印尼苏门答腊岛和安达曼群岛附近的印度洋。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发生6.3级地震,共造成309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由于地震前,当地6名地震学家曾经辟谣说地震不会发生,所以他们在2012年被判犯有多项过失杀人罪,判处入狱6年。之后,地震学家提出上诉。2014年11月这起案件"峰回路转",意大利法庭二审又推翻了6名地震学家关于过失杀人罪的判决,宣布他们无罪。我们都以为科学无所不能,所以才会把地震预测失误怪罪于  相似文献   

11.
封面故事:苏门答腊-安达曼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爆发的苏门答腊-安达曼大地震以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了几十万人的死亡。本期专题部分的论文指出,这次地震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事件,地震的开始是缓慢的,然后爆发,最后慢慢地减弱。Roger Bilham在一篇“观点”中总结了研究的发现,指出该地震是对许多新技术的灵敏度和范围的第一次检验。这次地震是有记录以来的第二大地震,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居第三位。它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个1000亿吨的炸弹,或接近全美国6个月所用的能量。Bilham说,虽然在过去的200年中这个地区曾发生过几次破坏性地震,有的也产…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自古就是地震多发区。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地震的研究从未停止。在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研究员韩鹏的科研生涯中,减轻破坏程度一直是他从事地震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多年来,秉承着这一科研信念,韩鹏扎根在统计地震学、地震预测及风险评估,地球电磁学,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等方向的研究中躬耕不辍。"用科学来减少地震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捍卫人类生存的权利。"韩鹏始终行走在抗震科研一线。  相似文献   

13.
雷利 《科学大众》2009,(5):12-18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都认为动物可以预知地震 公元前373年。据历史学家记载.希腊城发生地震的前几天.包括老鼠、蛇、黄鼠狼等一系列的动物都出现了异常的躁动。自人们发现动物可以预感地震以来.便陆续出现鲶鱼躁动、鸡停止产卵和蜜蜂离开蜂巢的报道。无数的宠物主人声称目睹他们的猫、狗在地震之前吠叫、烦躁,或出现了紧张和不安。至于为什么动物会有这样的异常行为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4.
大学学报     
《中国科技信息》2009,(16):11-14
统计地震学的基本问题 Beyond Controversies and Techniques: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StatisticalSeismology 摘要“统计地震学”决不仅仅是统计学在地震研究中的简单应用对这一点的忽视常常导致对“统计地震学”意义的低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是系统讨论“统计地震学”基本问题的时候了这种讨论不仅对统计地震学“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与地震预测预报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都是有益的本文的注意力集中于”狭义的”“统计地震学”,  相似文献   

15.
地震作为突发性自然灾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具有严重的破坏力。最近几年,世界各地发生的严重的地震也说明了全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这也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地震的可预测性是全世界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也是地震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科学家通过以往的地震发现,地震前夕可以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并以此作为地震预报的突破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电离层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次,其中7级以上的地震为18~19次,而8级以上的地震平均为每年1~2次。目前,全球科学界对地震发生原理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地震预测或预报也是人类的难题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11年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姚华建教授在地震破裂规律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攻读硕博阶段科研成果颇丰从硕士到博士,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再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姚华建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用地震面波及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背景噪声去研究地球的地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一些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震这样多,而另一些板块运动造成的地震却非常少或根本不引起地震,这一直是令人费解的问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克里斯托弗·肖尔茨博士和智利大学地震学家雅伊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特大地震而引发了特大的海啸,灾情的严重性至今人们还历历在目。相隔不到4年,今年“512”我国四川省以汶川县为中心又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损失不计其数。根据地震学家统计地球自然特大地震的现象发生是有周期性的,约30年内会有一次发生。而近十年频繁出现几次特大地震.有失常规。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11,(19):58-59
美成功测试地震预警系统 可提前数秒预警 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学家成功测试了一个地震预警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在探测到断层断裂产生的第一个能量脉冲时发出早期预警。这个地震预警系统由加州大学研发.目前还没有推向公众或者企业。也就是说.在发生地震时.只有一组科学家能够接到警告。  相似文献   

20.
地震能否预报?目前,这对人类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但在对既往发生地震的物理过程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人类还是可以从中发现某些规律,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行为作出某种程度的预测.北京大学张海明博士长期从事震源动力学,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