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刘汉生 《天中学刊》2001,16(3):96-99
孔子教育教学思想是《论语》一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内容完整地体出一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先进而科学的学习思想,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类的必要过程,做人做事是学习的基本内容,学习内容要广泛而实用,书本知识,社会实践,人格修养等构成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依靠自我内心信念、社会员论和传统习惯来调整人的自我行动的行为规范。有道德者必“内待于已,外施于人”。其自身会受到社会赞誉,而得到发展。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征战杀伐、尔虞我诈现象丛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l)孔子此时提出“道德”思想观念,希望能用它来匡正社会,匡正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是有其积极进步意义的。。以孔子伦理思想为代表的儒家道德规范,这种“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3.
孔子仁学是对社会人生的观照。孔子说“仁”,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述的。在孔子的仁学话语中,“人”是社会的人。孔子认为真正的“人”要“知天命”、“明道”、“行道”。孔子的仁学,以有别于西方世俗化人文主义的东方社会化人文主义为其思想基础,要求“人”参与社会、关心天下,求得“己身”与“他者”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4.
孔子德育思想对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孔子德育思想中的“立志”与现代社会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关注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取利有道”与现代经济伦理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明公私之别”与现代政治道德的要求相契合 ;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仁者不忧”与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要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过程中,常常是渐变和剧变两种方式交替进行。孔子是主张渐进变革的,所以,他的思想在社会剧烈动荡时期常被激进的人们所抛弃。但是,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的两大主题,当我国正在进行循序渐进的伟大改革开放的时候,孔子的这一思想方法,仍有其巨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孔子这位在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圣人,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革中,却成了必须解决的大问题。从太平天国到"五四"时期对孔子及其儒家文化的批判,再到"文革"当中史无前例地对孔子的革命,百年以来的反孔可谓轰轰烈烈,此起彼伏。但从基本思维和手段上看,大致是以强制性的革命来压倒孔子,仍然是一种专制思维,始终没有跳出尊孔与反孔的藩篱,用文化的思维和文化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所以从总的趋向上来观察,百年以来的反孔基本是失败的。而要真正解决孔子问题,必须在创建现代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输入新学理,采用新方法;立足现实,重塑传统;弱化政治,还原孔子。一旦孔子回到了原生态,就将和老、庄一样,成为建造中华新文化和新文明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大哉孔子》教学电视系列片在加紧制作一部反映孔子及其思想的大型教学电视系列片《大哉孔子》,e7月底投入拍摄,外景已拍摄完成,现正加紧进行后期制作。该片共12集,每集25分钟左右。它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孔子这位文化巨人的坎坷一生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学说。...  相似文献   

8.
<正>要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要认识中国的礼俗社会;要认识中国的礼俗社会,就要认识孔子的礼俗思想对构建这一社会模式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孔子谈人性,仅一句话,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①如何理解这一句话,历来分歧颇大。但笔者认为,以往关于孔子人性思想的讨论至少有两大缺陷。其一,停留于静态的文本层面考察,未能从历史的角度来探寻孔子人性论与孔子以前人性观念之间的思想渊源关系。这使得我们对孔子人性内涵的理解有空穴来风之感。其二,只依孔子之“仁去理解孔子的人性论,而未能从“礼”去理解孔子的人性论。这使我们无法从结构层次上完整地把握孔子人性论的内涵。本文则将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孔子性论同以往人性观念的思想渊源关系;从仁和礼相结合的关系层面来…  相似文献   

10.
针对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动乱,孔子构建了以“小康”为现实目标,以“大同”为理想境界,以仁政礼治为主要措施的社会管理模式,这是孔子社会改革的思想基础,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宝贵遗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深受孔子文艺思想的影响。那么,孔子文艺思想的精髓有哪些?探讨它,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应是十分有意义的。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文艺的领域不象今天这么广阔,不外乎诗、乐、画、舞这几个品类。从今天保存下来的典籍中看,孔子对文艺现象没有系统的理论论述,但不等于说孔子的文艺思想不成体系,我们可以从他对上述文艺品类的零星谈话中,尤其对诗乐的评说中,体会、概括出他的文艺思想。一、关于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是孔子文艺思想比较核心的问题。以往的一些论者曾认为孔子主张文艺…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最高理想,也是广大人民时至今日一直追求的理想。孔子的和谐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和谐社会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又能正视并妥善化解矛盾和冲突的社会。孔子追求普遍和谐的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框架和具体思路,通过人的身心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我想讲文学和社会的互动关系。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学社会功能的国家,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我们有文章济世的传统。中国的文论浩如烟海,我想还是从孔子的诗教说起。孔子一大贡献是编辑,如果给孔子评职称的话,一个是教授,一个是编审,他编辑了《诗经》,这是了不得的事。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观、群、怨,如果让古代学究们解释就复  相似文献   

14.
同为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大思想家,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对中西方产生深远影响.孔子的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相比较,两者存在将中庸之道视为最高德性,都认同中庸之道是相对的中道,不是僵化的中庸之道;而两者的差异之处在于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先验人性论,讲求的是道德义务,重视社会的和谐稳定,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是经验德性论,讲求意志的自由,崇尚个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研究孔子,固然应该遵循双百方针,但也应该尊重历史对孔子的客观评价,尊重“孔子圣之时者也”的社会历史地位(《孟子·万章下》)。我认为,研究孔子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论点: 一、以十三大精神为指导思想研究孔子。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近现代又被西方学者尊奉为东方伦理道德之祖,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之所以如此闻名占今中外,其原因不仅他有博学于文多才于艺的知识技能素养,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孔子有众多的门人弟子,他们各有各的特点、长处和优势。门人弟子在孔子生前和逝后对孔子多所助益,他们尊师重道,给孔子以精神鼓舞;他们照顾孔子日常起居生活,使孔子安心从事各种活动;他们维护孔子威信、宣传孔子,扩大孔门弟子集团,使孔门团结;他们提升孔子学问道德;他们慷慨资助、并跟随、保护孔子周游列国宣传思想学说;他们辅助孔子设坛教学、为政治国、整理典籍;他们践行孔子为政治国理念、传播孔子学说,发展儒家学派。门人弟子对孔子的助益是多方面的,是相当之大的,可以说没有这些助益孔子是不可能闻名当时,也难以蜚声后世的。一言以蔽之,孔子的炼成,儒家的形成,儒学的盛行,孔子门人弟子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记述孔子言行的《论语》为依据,探讨孔子关于言语交际应切合语境的思想。结合话语分析等学科关于语境的理论,论文从社会环境和交际情景两大语境因素分析孔子的观点,其中交际情景又具体分为时空场合和交际对象。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哲学史上,义利问题一直是儒学的首要议题。关于一代儒学大师孔子的义利观,多数人认为孔子重义轻利,义利对立。笔认为,孔子承认人们对利的欲望和追求的正当性,他强调义利的统一,但由于社会环境所限而“罕言利”。孔子义利观对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孔子把人从天上的神界拉下来,放在人世之中来认识人的本质规定性。孔子感性地认识到,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能意识到自己是在社会情感的维系中群居在一起的,能意识到社会职责和义务,并能用社会道德来规范自己。  相似文献   

20.
孔子德治的最高理想是大道之行下的大同社会,王道之行下的小康社会则是其最低理想。“仁”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礼”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总纲,“天命”则成了孔子德治思想的封闭环。“克己”与“爱人”是实现孔子德治思想的两条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