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看,研究者注重的往往是经济增长的供给因素分析,而忽视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本文认为经济增长是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脱离了满足需求的经济增长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从宏观角度入手,结合经济增长理论,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山东经济增长的最终需求贡献进行了整体研究;然后分别从投资、消费、对外贸易等方面分析它们对山东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征,并提出了促进山东经济增长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于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18-20,30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生产要素的投入,而忽视了技术创新的力量。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证明: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到达一定阶段后必然要面临投入生产要素总体效用递减的难题,长期依赖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则不可避免要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难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以河南省为例,通过分析河南省技术创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充分发掘河南省技术创新的后发优势,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古典经济学承认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却把技术进步视为其外生力量.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是由经济系统决定的,并建立起技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但完全忽视了创新系统中制度因素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科技税收政策的作用机制是以一定的创新理论为基础的,对创新活动认识的不同,科技税收政策目标、职能、范围也将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杨垠 《科教文汇》2011,(8):F0003-F0003
近年来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家长抛却娇女贵子或南下,或北上打工挣钱。他们拼命挣钱,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的经济增长尽了自己的一己之力,然而他们都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使那些幼小的心灵留下了许多阴影,其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全方位打造互联互通背景下我国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经济中高速增长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在互联互通蓝图下,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互动之间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经济增长对传统产业存在惯性依赖、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现有体制机制制约产业活力、忽视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延迟作用;产业壮行升级与经济中高速增长互动中人口老龄化、高端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企业家精神等。提出我国抓住互联互通提供的转型升级机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有为政府;转变人才投入方式,吸收引进外来优秀人才;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活力等以形成一个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中高速增长积极互动的良性格局。  相似文献   

6.
国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创新发展”居首位的五大发展理念,科技创新投入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探讨经济增长目标设置如何影响科技创新投入。研究发现:经济增长目标设置对科技创新投入并非单向线性影响,而是呈U形曲线关系。经济增长目标设置对5类科技创新投入的影响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U形曲线拐点所对应的目标水平。这揭示了经济增长目标设置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非预设结果,弥补了以往研究忽视目标设置对不同类型科技创新投入异质性效果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宫昉 《科学中国人》2007,(5):110-112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不协调,忽视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破坏等问题,成为制约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总结国内外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新时期、新阶段我国发展的全  相似文献   

8.
李霞 《中国科技信息》2014,(13):180-181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电子商务应用步伐的加快,社会跨入了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规则、经济增长模式以及社会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营销不等同于传统营销,它是伴随着网络虚拟市场而诞生的新营销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面对新兴的网络虚拟市场,企业要运用网络营销的理论和方法,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以及发展需要的营销系统。  相似文献   

9.
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趋势--产业生态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弃物,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致使资源枯竭和生态恶化。目前,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已经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资源严重短缺,以致许多国家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环境和资源的短缺就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研究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战略的众多成果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过分看重本地区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简单地等同于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并又从这种优势的角度构造偏农型、偏资源型产业结构,从引进资金、技术,开发地下、地表资源入手,寻找经济振兴的突破口;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