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追求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是一切社会生活价值的核心体现。教育是一种教人获得幸福品质的教育,教师幸福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美好生活的现实体验,体现了教师作为主体在与人相处和社会交往中的生成和实现,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教师幸福本是一种应然的伦理价值追求;教师幸福的保持需要伦理道德的维系;教师幸福的实现有其内在的德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政治伦理实践论是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以公民和城邦两个层面的主体为政治伦理实践的实施者;以维持城邦制度和对幸福、至善的追求作为政治伦理实践的目的;将公民教育和制度安排作为政治伦理实践的手段,实现了其思想自身的“完满”和“自足”。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划专业工程伦理道德教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城市规划本科教育中普遍重视技能教学而轻视工程伦理道德培养的现象,文章从优化教师队伍的工程伦理素质、强化城市规划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建设、拓展专业教学中的工程伦理道德教育、强化产学合作模式的实践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工程伦理道德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使教师教育评价的工具理性更加合乎价值理性的追求,将评价活动开展得更加合乎伦理道德要求,有必要从教育伦理规范的视角来审视教师教育评价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具体言之,教师教育评价应以高素质教师的标准为指导原则;应以"服务和指导教师教育"为最终目的;在教师教育的评价内容方面如教师教育课程的开设、教师教育管理、教师教育主体等方面都应当给予伦理道德的关注;教师教育评价过程应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评价主体应对教师教育和评价活动有深入思考和远见卓识,懂得教师教育评价规律,人格高洁,处事公正,实事求是;评价结果方面,要正确使用评价结果,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宗旨,避免评价结果的滥用和误用。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已成为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其教育应用价值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引起了伦理隐忧.教育伦理范畴视角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的内涵,即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工智能"间的道德关系.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旨趣在于"助",而助什么和如何助是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原则应从教育主体维度展开,其中教育管理者需遵循权力规约原则,具体表现为数据收集的尊重原则、数据处理的理解原则和数据利用的边界原则;教师需遵循和谐共生原则,具体表现为人本原则、适度原则和关怀原则;学习者需遵循形塑自我原则,具体表现为良善原则、诚信原则和节制原则.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实践过程应遵循从个体的伦理认知、伦理行为到社会的伦理制度,再到个体认知和行为伦理的轨迹,即由个体走向社会,又由社会反作用于个体的螺旋循环过程.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两种研究范畴——技术伦理和教育伦理杂糅交错,不利于伦理实践的开展,希冀跨学科学者能够专注于教育伦理范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教师幸福是教师美好生活的现实体验,体现了教师作为主体在与人相处和社会交往中的生成和实现,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教师幸福本是一种应然的伦理价值追求;教师幸福的保持需要伦理道德的维系;教师幸福的实现有其内在的德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制度的伦理道德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制度作为规范主体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主体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指导和支配。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的价值系统和规范文化,既为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变革提供了伦理价值基础和导向,又为教育制度的运作提供了伦理道德担保。  相似文献   

8.
教育制度作为规范主体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发展和入的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主体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指导和支配。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的价值系统和规范文化,既为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变革提供了伦理价  相似文献   

9.
教学伦理是指教学中富有道德理想和伦理使命的向善的活动.它是指教学不仅要遵循科学标准,更要符合伦理原则.英国教育哲学家彼得斯在《伦理与教育》中提出教育的两个标准:一是传授有价值的东西;二是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明确提出符合伦理道德也是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10.
食品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从生产、分配、流通到消费过程中,处处充斥着伦理道德的价值诉求。以人的绝对价值为起点,可以得出生命价值原则作为食品伦理的基本前提。通过食品之于生命的消极价值和积极价值,从而得出无害和健康分别作为食品伦理的消极原则和积极原则。而随着食品伦理基本原则的扩展,以及关注对象由单个个体向社会与人类整体的扩展,公正原则必然成为食品伦理的扩展原则。因此,这四个原则共同构成了食品伦理的基本原则体系,同时也是食品伦理的基本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张华 《现代教育论丛》2007,(6):78-83,86
开展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有必要在思想观念上有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为此,笔者参照生本教育理论,考查语文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做出了一些分析和思考,提出了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的思想框架,概括成为"一二三四五",即一个目标的把握、两个理论的结合、三个观念的运用、四个课堂的构建和五个关系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道德法制观教育,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并解决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广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德文化资源,包括爱国主义文化资源、社会伦理文化资源、家庭伦理文化资源、生态伦理文化资源等。将广西道德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之中,成为广西本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建构和谐校园需要以伦理学的视角审视学校本身的正当性和校园关系的道德性,寻求和谐校园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和谐校园的价值追求应以伦理的视角建设校园,提升学校的伦理品性以及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关系的人文性;以共享价值观为核心,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以关怀为切入点,营造师生的精神家园。和谐校园的伦理特质应该从公正、团结和尊重三个方面来把握,公正和团结反映了学校作为教育共同体的文化特质,尊重则反映了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文化特质。理想的和谐校园应该是充满个人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尊重个人自由和价值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提出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当代社会道德滑坡和不断出现的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是直接的原因.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内涵,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理论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解决道德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问题的可能途径.价值观的非理性和非知识性特点使得价值观教育要远复杂于理性的知识教育.关乎个人道德成长、关乎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等的价值观是底线伦理和最低限度的道德所必须要求的;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需要吸收现代德育研究成果,使其更为生动和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价值观教育还要求一个公正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的发展,土地、天空、河流、海洋、地上、地下,社会、人,精神、文化、道德、教育等大分野,社会经济已经形成了高山与大海,而人的精神却在谷底,皆为生存而生存.教育从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跌落在没有教育精神的学校考试的阴霾中,学生和老师都是考试动物,和教育没有关系.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精神是人的改造和社会改造,社会是伦理学的,当下的教育精神则以理解为叫嚣,社会是社会学的.政治伦理已成为社会的精神,也是规定教育精神的形而上,教育仍然陷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合一牢笼.这几十年甚至不能积淀出教育观念,教育失去了对知识的忠诚,失去了儿童青少年.社会文明的断裂与塌陷,使教育要还原其精神: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道德危机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道德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交往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包括自由、开放与规范、秩序、理性的统一,公共意识与个体文化自觉的统一,对数字的尊重,有限共享与互惠的统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须面向以网络文化为交往媒介的网络交往伦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公平”抑或“美善”——道德教育哲学基础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是将道德的核心建基于利益平等抑或公平,都始终是在群体伦理规范的意义上谈论个体道德价值,这只能将个体内在道德尺度引向道德之外的利益比较的物质层面,而不能有效逼近人们心中的价值核心——爱或美善。个体的道德实践不是对群体伦理规范本身的刻意满足,也不是为了寻求个体之间的利益平等抑或公平,而是出于保持自身行为美善的精神需求。爱或美善是一切道德实践得以可能和一切道德规范得以生成的价值前提,道德实践是一种建立在道德自足(自爱)基础上的价值选择。道德教育的价值使命在于使人养成对其内在固有的美善法则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8.
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被作为法律规范纳入学校教育之中,它既具有现实安排的正当性,也具有理论上的正当性.然而,作为一个问题应当解决的是,如何使其正确扮演在学校德育中的角色.日常伦理和基础道德的教育可能欠缺对价值核心和社会主流的关注.作为价值的榜样、标准和示范,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道德领导功能.与此同时,日常伦理和基础道德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为政治伦理所代替.基础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一般以道德"养成教育"为主体,具有相对稳定的体系和结构.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学校融入中,必须保证学校德育的基础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于道德建设和教育的根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伦理精神的准确体现,是人类伦理道德的科学提升。  相似文献   

20.
在理学思想体系中,诚、信是两个不同的伦理范畴。诚看作是天理的根本道德属性,是道德的形上本体,而信只是诚体之用,是人伦日用的实践法则。诚信道德的合理性是建立在天道与人道合一的基础上,体现了理学诚信理论建构由体达用、体用合一及由天及人、天人合一的思维向度。理学诚信思想为现代儒商诚信尚德的形象塑造奠定了价值信仰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