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具体实践操作活动密不可分.重视有效的动手操作,引导低年级学生循序渐进的探究知识,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操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动手操作活动是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在探究学习时、猜测验证时、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时、深化认知时等时机,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过渡的发展认识过程的.教学实践表明:动手操作活动对学生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算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教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才能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呢?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动手操作也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谢治  邵汉民 《教师》2012,(14):44-46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笔者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等因素,进行操作活动设计的探索与初步实践,构建了“三段六环”小学数学操作活动教学模式,试图通过精心设计有效的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动手操作也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实践和观察,利用感官去感知外部世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清晰的表象,可以为概括知识的学习活动提供素材,也是进行知识的抽象学习活动的依托和支柱。因此,在数学…  相似文献   

8.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所需要的人才,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从一年级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操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新课改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操作实践活动、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教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发动手操作活动,才能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感受。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具体宴践操作活动密不可分。重视有效的动手操作,引导低年级学生循序渐进的探究知识,  相似文献   

10.
徐晗 《现代教学》2013,(12):59-59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该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而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呢?这就需要探讨提升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动手操作是学生思维的源泉与起点,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趣味性动手操作、思考性动手操作、探究性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过渡的发展认识过程的。教学实践表明:动手操作活动对学生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算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教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才能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呢?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据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优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感受、探究,获取知识,明晰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本质,帮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有效的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知识,学生在"动"中"思",在"思"中"问",以"动"促思,以"问"促学,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参与中,通过操作和实践来完成新知识的获取,"知识来源于动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情地实践,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实。动手操作益处多,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卢现飞 《中学文科》2009,(17):48-48
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并指出:“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8.
卞琴娟 《小学生》2013,(3):11-11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我们在数学课堂中经常要开展操作活动。合理的操作活动能产生有效的探究,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现,最终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9.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数学系列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必须要明确操作活动的目标,重视操作方法的指导,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无可取代的教学活动形式.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生拥有思考、交流和探究的空间,能获得广泛的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