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与“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最突出的表现是教师要求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对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恩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逐步形成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想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就必须让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怎样爿‘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质量提高方面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这无可厚非。深入探究,教学质量是通过学习的主体——学生凸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外也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大舞台”。这一点“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就此,笔者提出“三抓一延伸”也正是基于这两点的思考。“三抓”是从学习的主体入手,所谓“三抓”是指:一抓学习态度;二抓学习环节;三抓学习方法。“一延伸”即把学生的学习阵地由课堂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到家庭、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践,实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一个教师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如“审美情境”、“问题情境”、“形象直观情境”),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加实用性的教学内容等。  相似文献   

6.
“有意错误”在语文教学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注重于一个“活”字。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呢?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有意错误的课堂教学法。故意给学生以错误的思路、答案,造成一种激发学生去研究、辨析、比较、掌握学习内容的态势,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但使语文课堂活起来,还能使学生动起来,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国传统的教学法通常是把学生看作被动的接受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有错,教师指出,学生订正,很少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学能力,强调受动的一面忽视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  相似文献   

7.
导学法要求通过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根本目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来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那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中学英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研究课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使其自我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为考而教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动态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实现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在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上必须进行转变,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视听”积极性,“思维”积极性,“手口”积极性,使学生眼、耳、手、口、脑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实践家陶行知曾说过: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也应实现这“六大解放”。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即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给学生刨设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机会参与教学过程。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变一味灌输为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本质是主体的“建构”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就非常明确地指出: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过程中阅读、思维和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扮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好主导作用,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李平 《四川教育》2000,(10):25-25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地发展,主动、生动地发展”。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那么,课堂教学中怎样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引导”,即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活动。“导”的实质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充分反映了他们思维活动的活跃程度。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涉及到激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思维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贵在于“问”,教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提出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解决向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寻问题、自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刘兆军 《文教资料》2005,(16):141-14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努力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如果不把这两件事和谐地结合起来,那么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一种苦役。”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师和学生则是这个动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要素。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质量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而学习质量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凡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选择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实际上是特殊的“服务员”,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引导性、指导性、辅导性的高层次的服务,因此在教学中要彻底转变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第一,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启发、诱导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第二,引导学生学习领会知识的系统性,在头脑中清晰地组建知识体系的网络,不作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作稀里糊涂演题的“奴隶”;第三,从大多数学生实际水准出发确定训练的标准;第四,要以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难点为主攻目标,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侧…  相似文献   

16.
初中历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新时代,如何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以“接受性”、“结论性”为特点的教学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主动学习、自我教育、全面发展,是目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一个重要的突破点是,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主体性教育思想观念。   主体性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问题之一:“转头议一议”——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这样的吗?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培养学生:“……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小组合作学习”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教学。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部分教师引导的探究式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历史教学中,陈旧的教学观禁锢着教师的思想,教师一味地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使得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缺乏兴趣,普遍认为历史学习“背背而已”,这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历史本身功能的充分发挥。那么,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历史课堂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9.
“举一反三”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教师经常向学生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举一反三”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举一反三”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教人认识四方的东西,举一角为便,让他类推另外三个角,如果不能类推,就不再教他。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就要使学生能从教师讲授的“一”点中,推想到二点、三点……;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养成善于动脑,能够联想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观、教师教学观根本变革的教学方式。它是在系列问题导引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生、师—生的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的教学方式。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力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地实施“讨论式教学”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