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作文试题】 素质教育要求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我们不能只从课本上、课堂上学知识,而应该从生活中、社会中广泛地学习知识,应该思考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师范学院时,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的观点,我们应该从社会中、生活中学习知识,从自然生活(一草一木等)中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当前,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我认为就应该在中小学阶段大力加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教育。一、时代的变迁昭示我们要加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教育记得我在上中小学的时候(毛泽东时代),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教学联系实际。于是,我们农村的中小学生活中就有了割草、种菜、挖萝卜、喂兔子、  相似文献   

3.
徐玉岭 《辅导员》2013,(27):40+44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当前,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我认为就应该在中小学阶段大力加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教育。一、时代的变迁昭示我们要加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教育记得我在上中小学的时候(毛泽东时代),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教学联系实际。于是,我们农村的中小学生活中就有了割草、种菜、挖萝卜、喂兔子、  相似文献   

4.
生活即课堂。无论是孔子“以天地自然为师”的主张和卢梭“世界以外无书籍”的思想,还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无不表现出倡导学校教育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观念。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习对生活有厢的地理”,因为生活与学生的距离是最近的。我们难以想象,那种把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骨肉分离”,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的"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主张以社会为学校,教育材料、教育方法、教育工具、教育环境都可以大大优化;先生应该更多,任何人都可以做师生。他从社会和政治高度研究中国教育,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搞好教改实践的理论宝库,是我们在各种教育思潮中站稳脚跟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技能出发,联系实际情况教科学;把生活经验科学化,科学问题生活化,体现"科学源于生活(自然)、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7.
陆义苹 《考试周刊》2014,(64):195-19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科学领域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中"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等清楚地折射出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本文从科学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科学活动场地要走向周边环境、科学活动过程体现教学做合一三方面细致反映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而自然生长观下篮球课堂必须是生活化的课堂。本文拟从:一、挖掘自然特色材料,拓展幼儿艺术空间;二、建构自然特色环境,营造开放的体验场;三、开展自然特色活动,享受篮球艺术情趣。三方面来阐述自然生长观下幼儿篮球特色资源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生活即教育"从萌芽、形成、发展到批判、重评再到应用,经历了六个阶段。它主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同时教育要改造生活。"生活即教育"具备师承性、大众性、批判性、实践性、终身性以及民族性。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即教育"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重视培植学生的生活力,构建教育活动主体;打破教育的封闭性,加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扩展教育的延伸性,实现终身学习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当前美术课程标准提倡的"关注文化与生活"具有指导作用。为此,笔者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思想,让美术教学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从自然中感受美,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创作实践中创造美,努力实现美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他的教育思想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初中物理教材也特别强调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的联系。这一切为我们指明了物理教学的方向,物理教师必须冲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把物理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延伸到大自然中。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生活需要物理,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呢?一、在生活中流露真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因此,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他们写实感、抒真情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生活中大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顾名思义,我们的教育应该以不断变化发展的生活为内容,以生活实际为内容,在平时生活中贯穿教育思想,在教育中不断融入生活实际。实现教育的知行统一,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当前,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我认为就应该在中小学阶段大力加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教育. 一、时代的变迁昭示我们要加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教育 记得我在上中小学的时候(毛泽东时代),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教学联系实际.于是,我们农村的中小学生活中就有了割草、种菜、挖萝卜、喂兔子、捡拾棉花等等.我们的学习是一种生活,我们的生活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生活技能的学习,是一种热爱生活的学习,同时,它更是一种亲近自然的学习.学生们在增长技能、获的锻炼的同时,嗅惯了小草和泥土的气息,嗅惯了庄稼和收获的气息.嗅惯了旷野的气息,自然也就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们"人心无私天地宽"的胸怀,同时它也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15.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使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更加紧密。只有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自然天地,融入社会大课堂,张扬自己的天性,习作的内容才能丰富多彩,习作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6.
施建平 《考试周刊》2014,(61):178-178
<正>"生活即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因此,小学实验教学应该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相结合,通过"玩"的方式对基础的科学原理形成感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让学生  相似文献   

17.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哲学观应该包括两层要义,即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教育化.教育的生活化包涵了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生活化;生活的教育化则包涵了生活是个学习过程,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教育的宗旨是为了生活的幸福,因为教育本身是幸福的,并且还能促进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物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然而现代教育的实践却提醒我们教育偏离了生活世界,现代教育应该从生活世界中来,最终回归于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正>结合我校"活力课堂"的教研主题,笔者对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构建活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据此开展了实践活动。笔者认为活力课堂应该是空间、形式、内容三个方面上都开放的课堂。一、开放空间,释放活力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由三个部分组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离开了一本正经的课堂,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