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文题】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也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精彩。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次回味,是一次新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对于"发光"有两种看法:一是如天上的明星般发出耀眼的光,在万众瞩目下实现自己的成功;二是如灯塔般默默无闻却又坚定地发着光,默默地为世界做贡献。在生活中,第二种发光很常见,但我们也许经常注意不到。而第一种发光却颇为少见。在我看来,这两种发光的本质,都是人们在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那么,不发光又是指什么呢?也许是一个低谷、一次失败,也许是一个放松、一次休整。人们暂且停下了手上的工作(包括学生也可以),为了某种未知的原因,他们也无法确定,到底还会不会继续发光。  相似文献   

3.
<正>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如何"穿针引线",如何"弹好钢琴",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数次地我问,是哪扇门,我在它前面无数次徘徊,它却早已为我打开?也许是一扇不起眼的校门。可在那里,开放、包容、平等、科学、每个孩子的权利……像新鲜的花儿,每天幸福地绽放迎接我们。  相似文献   

4.
我的作文观     
写作文,怎么才能写得好?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靠勤学苦练。但如果用心总结经验教训,就可能找出几条规律而有助于写作。我以为重要的有4条,第一要有生活,第二要有观点,第三要有文采,第四要有特色。也许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但真理是不怕重复的。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     
正常常听说"凡事都会有第一次的"。的确,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会经历无数的第一次:有意义的,毫无意义的,会深深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或者隔一天就会忘记掉的。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经历的每一个"第一次"都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因为它们给我们开创了一条走上成长的路。而此时,我希望跟大家分享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第一次"。春假的一个星期里,八岁的我天天待在家里无聊透顶,动画片也看腻了。这时,爸爸站在窗外面往里面挥了挥手,叫我出去。二话不说,我赶紧穿  相似文献   

6.
4月20日晴 人生就如一条漫长的路,这条路可能并不平坦,也许有无数的磨练在等待你。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就是一位历经磨练的伟人。司马迁刚刚开始写《史记》时,家人都反对他,后来皇帝还把他关进了监狱。虽然受尽了酷刑,但他忍受住了一次又_次的磨练,以顽强的毅力,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宏篇巨作—《史记》。  相似文献   

7.
三根铅笔芯     
有这么三根铅笔芯,由同一个工厂生产,被装进同一个盒子,但却有着不同的命运。第一根铅笔芯被装进了一支粉红色的自动铅笔中。过了一会儿,它觉得自己开始"分身"了,分成了无数线条。原来,小主人在画图啊!这根铅笔芯想到自己在为小主人作贡献,心中无比自豪……第二根铅笔芯是最短的一根。在第一根铅笔芯被拿走后不久,它便听到主人与同桌在说话。男生说:"我忘带铅笔芯  相似文献   

8.
"语文从来就是一门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2013年北京市语文高考状元孙婧妍如是说。但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否矛盾?我们追求的是一个果,而且在结果的过程中会无数次被人将还没有长成的果跟人家的果去比,企图用一点别人的催熟剂就让自己的果长大一些,效果也许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诗     
诗人李白,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是吟着他的诗长大的,他的《静夜思》也许是大多数人会背的第一首唐诗。诗仙李白,他带着豪情和美酒,一路纵歌,留给我们无数千古绝唱。若要你说出李白的哪一首诗最好,可能一时之间难以取舍,  相似文献   

10.
毛雪军 《新教师》2020,(2):25-25
为了让学生在习作时说真话、诉真情,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在日常小事中发现不平凡,发现美好的东西。巧妙的导语运用,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为写好情感打下基础。1.煽情式导语。如笔者教学《难忘的"第一次"》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我们在生活中经历过无数的‘第一次’,这一个个‘第一次’:或许曾经让你怅然若失、辛酸流泪;或许曾经让你欣喜若狂、欢快不-已;又或者曾经让你心生安慰、无比感动;……也许:只是一刹那"也许只是那一刻"却永远烙在了你的脑;海里。静静地回味那人、那事……"随着笔者动情的:导语"学生的情绪在生成"情感在积淀"为下笔作文;做了良好的铺垫。如学生在习作中写道:一路上"我:无时无刻不在想那件事。  相似文献   

11.
精神枷锁     
无数人就像马戏团的这头大象一样,他们受到束缚,听到的是:“你永远也做不到。”经过无数次重复,他们最终放弃了。他们可能有梦想,但却止步不前。  相似文献   

12.
正"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是最近大热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中让无数人泪崩的结尾词。也许在某个时空中,我们之间的确曾发生过很多很多的故事,只是忘记了。所以,再一次相遇时,我们才会有久别重逢的熟悉和默契。茫茫人海,我们与谁相知、相守,哪怕是短暂的相识,都是一种或深或浅的缘分。因为有缘,才会相遇。你选择订阅或购买了这本杂志,就是一种缘分。也许是她严谨、丰富的内容打  相似文献   

13.
迪拜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虽然它只是阿联酋的第二大城市,但奇迹却使它的知名度远在首都阿布扎比之上.这里出现了无数"第一":世界上最高的楼,最昂贵的人工高尔夫球场,最大的室内滑雪场,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海岛……  相似文献   

14.
手机的故事     
《海外英语》2012,(2):29-29
还记得你的第一部手机是什么型号么?还记得你的第一部手机有什么纠葛的故事么?你可能是手机界的资深玩家,换机无数;也可能是一名莘莘学子,刚有第一部爱机。但是,我们和手机之间总会有许多故事发生。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9~102页。教材介绍: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人教版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  相似文献   

16.
高三下半学期一开学,就真的进入冲刺阶段可能是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下游的时间太长,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心中也就多少有些自卑。但奇迹发生了。有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比高考都要难,尤其数学试卷难倒了很多人。老师判完试卷,意外地发现全班只有两个同学及格一个是我们班学习成绩历来都很好的同学,另一个就是我。意外归意外,老师并没有吝啬表扬的话语,在班上,我第一次被表扬得红了脸,同学们也都把佩服的目光投向了我。第一次得到这种鼓励,心里舒服极了,同时也开始有些兴奋的期望:这一次也许是意外,但我应该对得起人家的表扬,下一次,我的成…  相似文献   

17.
有关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概念中文版中的"游牧部落"一语系"畜牧部落"一语误译的说法是可信的。但"其余的野蛮人群"一语的真正含义,应是指那些仍以渔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但很可能已有家畜饲养,只是不拥有大规模畜群的部落。这种部落参与分工的"资本",除了少许的渔猎产品之外,还有可能要靠他们的"匠人"生产出更多的"武器和工具"来。此外,那种把恩格斯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理论简单地理解成"生产经济与攫取经济的分离"的做法连同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理论本身,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经历无数个第一次,它犹如满天繁星一样闪烁。但在我的人生中最明亮、最璀璨的一颗星是我的第一次实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哈哈镜     
很多人都有过照哈哈镜的经历第一次照镜时,镜中形象可能让你惊讶不已,忍俊不禁,照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面对哈哈镜,我们也许对镜中的自己感觉非常陌生,但你无法否认那个变形的人就是你自己。  相似文献   

20.
对不起,我不想勇敢了我当初考研考了两次才考上,第一次考的时候,差了十几分。所以,坦诚一点讲,我的第二次考研是因为执念。"可你知道二战考研压力有多大吗?成本有多大吗?你能再撑一年吗?""我能。"我设有任何思索、任何顾虑地说了一句"我能",然后第二年,我以总分前三名的成绩考上了。但这个故事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