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教材中《热空气》一课 ,有实验 1 :“把纸剪成螺旋状 ,用线悬挂起来。下面放一枝点燃的蜡烛 ,观察发生的观象。”观察结果 :纸蛇慢慢旋转起来。若是有风 ,效果也不是很好的。在实验 2之后 ,只能用 :热空气“就像比空气轻的氢气球在空气中会上升一样 ,热空气也会上升”来说明实验现象。学生对热空气会上升的现象 ,只能凭想象。为了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热空气上升 ,我在教学中将实验作了如下改进。1 器材酒精灯一盏 (或煤油灯 ) ,纸灯罩一个 (或玻璃灯罩更好 ) ,烧过的薄纸灰 ,小纸滑槽一个 ,火柴。2 使用及制作…  相似文献   

2.
1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归纳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3.
1教具装置图(见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该教具精巧灵敏、材料易得、制作简单,实验生动有趣、安全可靠、便于推广。(2)用途:适于验证热空气上升及反冲现象。3制作材料纸杯1只,小强力磁铁1块,易拉罐皮1小块,  相似文献   

4.
一、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实验器 材料:自行车条一根,棉线一根,标语纸两色各一张,胶水,细塑料管一小段(从废圆珠笔芯上截取)。 制作方法:用标语纸糊两个小纸袋(两色各一个)将两纸袋倒悬在车条两端,(用线拴上挂在车条两头)车条中间部位再拴一根线即可使用,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教材《飞机是怎样飞行的》一课中,多次提到“升力”这个概念。按课本的叙述理解,这里的“升力”是指使气球(包括氢气球、氦气球和热空气球)、风筝、飞机上升的力。倘若仔细地分析,这三种情况下的“升力”却不尽相同。试述如下: 一、气球的升力 气球,不管是氢气球,氦气球还是热空气球,其共同点就是气球内装的气体比空气轻,即它们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相似文献   

6.
1存在问题 高中物理教材和不少大学《力学》教材中有关简谐振动图像演示实验只是给出了如下方案: (1)用以小角度摆动的沙漏来近似演示简谐振动图像(图1a)。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1第93页旋转的液体实验:在玻璃皿的中心放一个圆柱形电极,沿边缘内壁放一个圆环形电极,把他们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然后在玻璃皿中放入导电液体,例如盐水。如果把玻璃皿放在磁场中(如图1a所示),液体就会旋转起来。若按教材所说的器材  相似文献   

8.
1教具装置图(见图1) 2特点和用途 (1)特点 ①创新设计了一种简易实验装置,可以代替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该实验需要真空罩实验仪、抽气机),能有效解决原实验设备笨重、实验效果不理想、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普遍欠缺这些设备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1 背景分析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自然科学课本 (试用 )》的第三册《第四章电磁铁》这一节中有一段关于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的概念性知识 ,这一内容理论性强但没有演示实验 ,因此在实际上课时一般实验室采用了原中小学通用教材《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 (试用本 )物理第二册》中《第十章电磁现象—电磁铁》一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1 蓄电池 ;2 滑线变阻器 ;3 螺线管 ;4 演示电流表 ;5 电键 (开关 ) ;6 弹簧 ;7 钩码按图 1所示给螺线管通电 ,铁块受到螺线管的吸引使弹簧伸长 ,调节变…  相似文献   

10.
首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改实验教材小学科学第3册第15课《沉浮的秘密》一课中有关浮力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是将橡皮泥块悬挂在手持圆桶测力计的下方,读取测力计的读数,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小学自然教材第九册第九课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将其先后置于盛有热水和冷水的容器中,塑料管里的液面会发生变化(上升和下降),从而证明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而拓展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重要的实验,是学生后续学习"光合作用"重要的基础知识。教材旨在通过这个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进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教材虽然设计了详细的实验方案,但按照教材的要求操作很难在一堂课中将实验完成,且实验成功率不高,对实验的讨论不够深刻,导致对知识的掌握欠佳。为此,笔者经过多次实验操作,总  相似文献   

13.
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值得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我所知,在我国自编的中学化学教材里用燃烧磷测定空气里的氧气含量的实验,最早出现在1956年3月第1版许国培等编的初中《化学》77页图52(见图1):  相似文献   

14.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材中一节探究性实验课。该实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1原实验装置(如图1)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1实验装置(见图1)2实验原理某处空间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密度降低、压力下降,周围的冷空气密度高、压力大,便横向流过来补充——形成风。3特点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用料普通,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演示方便;直观明了,成本低廉,推广方便。4制作材料400mm×110mm白铁皮2块,400mm×10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56页,讲解氢氧化钠溶液跟二氧化碳反应,但教材中没有配套的演示实验,这对学习理解这一化学反应原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以致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为此我构思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司南版《物理》(选修3—1,2005年2月第1版)教材中,在静电场一章的“迷你实验室”栏目里有个“电场中的乒乓球”实验:放置2块金属板,距离不要太远,在2块金属板中间用1根绝缘线悬挂1个乒乓球,2块金属板分别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图略)。你会看到,乒乓球将向其中一块金属板运动,当与该板碰撞后就会返回,并与另一块金属板碰撞,如此反复。  相似文献   

18.
正1教具装置图(见图1)2制作背景电解水实验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中的一个演示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知道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认识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可进一步学习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但教材实验存在着以下不足:(1)电极、试管均不固定,不便于气体的收集。(2)试管没有刻度,不易准确地判断电解所得气体的体积比,无法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小学自然教材第九册第九课设计了如图 1所示的实验 ,将其先后置于盛有热水和冷水的容器中 ,塑料管里的液面会发生变化 (上升和下降 ) ,从而证明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进而拓展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图 1这是一个容易操作的实验 ,多年的教学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可是 ,在一次推门课上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上课了 ,在简单地让学生了解该实验后 ,教师便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上述实验装置自己动手实验探究 ,随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满以为会很顺利地得出结论 ,没想到结果却出乎意外 ,有学生汇报说将该装置…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001年6月版)为例,说明运用教材中的实验资源创设新的学习情景的策略。1对教材探究性实验进行深化探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将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活动的一般形式是实验、问题、讨论、归纳。在授新课时,实验讨论一般不易深化,在阶段性复习时教师可利用这些实验资源创设深层次的探究情景。例1广口瓶内水平面上升值为何与1/5体积有明显偏差?(1)问题情境在课题“空气”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