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大学生体重超重、肥胖对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体重超重、肥胖对学生生理、心理及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河北省大学生肥胖率低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但超重形势不容乐观;超重、肥胖的生理疾病检测还处于空白;超重、肥胖对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4000名学生(男生2000人、女生2000人)的体质指数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师范大学学生体质指数(BMI指数)相对集中,总体分布正常,且男生的肥胖率高于女生肥胖率。通过对4000名大学生的体质测试得出,大学生BMI指数对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都有影响,尤其对肥胖和超重的学生影响较大。分析结果表明,在肥胖和超重的学生中,耐力、爆发力、速度和移动都随着BMI值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价城乡居民体重超重及肥胖现状,探讨超重肥胖流行在性别、年龄、城乡分类上的特征。方法:取2014年国家国民体质监测22个省(区、市)国家监测点20-69岁城乡居民共计107330人的年龄、性别、城乡种类、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样本总体 BMI为23.83±3.33kg/ m2,男性为24.40±3.26kg/ m2,女性为23.24±3.30kg/ m2;超重率为34.26%,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9.91%、28.42%,城镇和乡村分别为34.03%、34.70%;肥胖率为10.98%,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3.29%、8.59%,城镇和乡村分别为10.19%、12.47%。(2)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的均值,男性为85.88cm、0.904、0.507,女性为78.81cm、0.845、0.498;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超标总率为49.67%、50.21%、50.34%,其中男性超标率为55.31%、54.19%和54.70%,女性为43.86%、46.11%和45.84%。(3)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全部 P <0.01),并且男性比女性高(全部 P <0.01)。(4)城镇男性体重、BMI、腰围均值高于乡村男性(P <0.01),乡村男性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均值高于城镇男性(P <0.01),乡村女性体重、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均值高于城镇女性(P<0.01)。结论:(1)20-69岁样本人群超重和肥胖合计达到45.24%,中心性肥胖人数过半,揭示城乡居民身体形态处于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的高发期。(2)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其中,城镇男性高于乡村男性,乡村女性高于城镇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民族、年龄段、世居海拔、体重指数、吸烟、家族史和日食盐量等影响因素对特定大学生群体血压水平的影响,藉以探讨不同民族大学生血压水平与这些因素的相关性,了解该地区大学生群体的血压值及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并为其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姑咱镇四川民族学院(平均海拔1400m)51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家族史、生活习惯,并同日测量受试者坐位血压.结果:518名受试者的收缩压为(120.68±9.50)mmHg,舒张压为(76.69±7.31)mmHg,动脉压为(91.35±7.36)mmHg,高血压发病者89人,发病率17.18%;性别、民族、年龄段和吸烟情况不同,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差异极显著(P<0.01),体重级别和世居海拔不同,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食盐量不同,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段、体重级别、吸烟情况不同,高血压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民族和世居海拔不同,高血压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食盐量和运动习惯不同,高血压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学生群体的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和高血压发病率男性较高,汉族比彝族和藏族均高,21-24岁年龄段较高,随海拔增高而降低,肥胖人群较高,而与日食盐量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健康教育干预对广州市小学生肥胖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晓港湾小学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运动健康教育干预,同时以万松园小学作为对照,测定干预前后学生身高、体重,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根据年龄别BMI分类筛选超重肥胖合率。结果: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身体形态生长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0岁男生9,1、0岁女生的身高的增长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8岁男、女生体重的增长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长(p<.0.05)。2)91、0岁男生及9岁女生的BMI有显著的下降(p<0.05);男女生的超重肥胖合率的增长速度,干预组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结论:运动健康教育干预通过对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和将营养知识宣教与科学的运动健身方式相结合的学校健康教育,增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对学生身体形态生长水平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对学生BMI、超重和肥胖的增长速度起到较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6.
了解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肥胖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增进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学教师的健康。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地区中学教师203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男、女性的体脂百分比(%BF)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性50-59岁年龄段除外),且男性在40-49岁、女性在40-49岁、50-5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呈"中年肥胖"现象;②男性的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女性的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和上臂。内脏脂肪指数男女性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段相比男性均高于女性,呈"向心性肥胖"现象;③采用%BF法的肥胖检出率最高,体质指数(BMI)法检出率最低;④男女肥胖率分别为72.58%、32.35%,其中隐形肥胖者分别为48.39%、24.68%;⑤影响肥胖发生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健康意识、饮食习惯、饭后是否久坐或躺下、睡眠情况。结论:湘西地区中学教师的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健康意识,坚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预防肥胖和超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委机关工作人员身体成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北京市委机关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体重、身体脂肪量、体重指数等身体质量指标,对该群体人员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进行研究评价。结果显示,该群体中男子各年龄段BMI均值高于全国同年龄段的均值;女子在31~45岁之间的BMI均值高于全国同年龄段的均值;男性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高于同年龄段的女性,特别是出现在低年龄段(30岁以下),肥胖人数占整个群体人数的49.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群血压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州市6所高校大二学生共6225例的个人资料,对其体重、身高、体质量(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超重肥胖学生采用运动干预措施.结果:肥胖组SBP与DBP分别为(134.2±15.32)mmHg (88.54±9.21) mmHg,超重组SBP与DBP分别为(121.6±12.54) mmHg、(81.63±8.45)mmHg,体质量正常组SBP与DBP分别为(114.6±11.28) mmHg、(72.31±8.11) mmHg,低体质量组SBP与DBP分别为(102.3±10.35) mmHg、(67.21±8.22) mmHg,两两比较具有统计意义差异(P<0.05).对体重肥胖组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后发现,肥胖组学生BMI、SBP、DBP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BMI与SBP、DBP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入学时间无相关性.结论:大学生血压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体检过程中可将BMI偏高作为预测肥胖大学生高血压的指标之一;通过对肥胖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可有效控制学生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1985-2008年间6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资料,分析我国大学生20多年来体质变化趋势,包括肺活量和其他身体素质指标以及超重和肥胖等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身高上逐年增高,但仍然表现为城市大于农村,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随着年代的推移逐渐缩小,体重无论男女均逐年增加,男生BMI城市大于农村,而女生则基本上表现为农村大于城市;肺活量、50 m跑及耐力跑男女均随着年代推移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男女大学生耐力跑成绩农村组好于城市组学生;男女生立定跳远,耐力跑及肺活量指数各年代超重及肥胖组显著性低于正常组,并且除了立定跳远以外,随着年代的推移,成绩逐渐呈下降趋势。表明:但是城乡间男女大学生身高差距逐渐缩小,各年代大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影响了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体重指数与体质健康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吴新宇  付晓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87-1088,1093
分析研究河北理工大学2003级大学生体重指数(BMI)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多数学生的BMI分布于正常范围,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超重或肥胖的学生,以及低体重学生.男生BMI较女生高;同时男生超重组及肥胖组所占百分数明显高于女生;2)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低体重组高于正常组;超重组低于正常组;3)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指数低体重组高于正常组,而超重组和肥胖组低于正常组;台阶试验指数超重组和肥胖组低于正常组;立定跳远超重组也显著低于正常组.表明:1)男生超重及肥胖明显高于女生,需加强锻炼;2)BMI偏低组呼吸机能及握力较好;3)BMI升高至超重甚至肥胖时可影响生理功能及呼吸机能,肌肉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减低.  相似文献   

11.
内地藏族大学生不同BMI指数大小,将其分为五个类别,并对不同类别学生的体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内地藏族大学生体质指数总体处于良好状态;营养不良组女生多为瘦高型,而男生为瘦矮型,超重的男女学生体型都较高大;体重偏轻学生的身体机能要优于超重和肥胖学生;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男女生下肢爆发力普遍较差,耐力水平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通过探究消除体重污名的有效手段,为全面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研究方法:选取江苏省内21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调查对象,采用Antifat Attitudes Test(AFAT)、体重偏见内化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论:大学生对体重污名态度差异显著,BMI值未达到超重、肥胖的大学生中自感超重、肥胖的群体以及低体重BMI值体型大学生和超重、肥胖大学生群体相比,前者体重污名内化程度更深,男大学生较女生来说表现出更高水平的体重污名。通过树立大学生对肥胖的正确认知,营造良好的校园反污名化环境;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提升肥胖大学生的体重管理能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从而缓解与抑制肥胖污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上海市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学生的肥胖、血压及其与家庭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城市组大学生肥胖率显著性高于农村组大学生肥胖率;大学男生肥胖组家庭人均收入显著性高于正常组及偏瘦组,女生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肥胖组大学生的血压显著性高于偏瘦组及正常组大学生的血压;随着体重变动率的逐渐增加,血压变动量也随之显著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随机抽查我校1~2年级的3067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以及对2013年~2016年超重、肥胖检出率的二次开发利用,采用BMI指数分类法,对我校大学生超重、肥胖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将变化趋势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我校男生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生,且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测试法和数理分析法对大学生的BMI与其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学生保持适宜体重,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学生的BMI指数相对集中,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但也存在着一定数量体重偏低和超重或肥胖的学生。男、女生的BMI在均值和分布上也存在差异。大学生的BMI与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BMI的大学生的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男生握力和握力体重指数、女生仰卧起坐以及男1000米/女800米跑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说,超重或肥胖者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最差。体重正常与体重偏低者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在不同性别、不同项目上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于通过运动和心理健康干预辅以行为矫正来对超重和肥胖大学生进行干预,探讨超重和肥胖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体质测试等研究工具,通过搜集、整理青岛农业大学422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对肥胖和超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多重比较和分析,探讨系统的运动与心理干预对超重和肥胖大学生产生的效果及其机制,预防超重向肥胖转化和对既成肥胖的大学生进行运动与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7.
河南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5年和1995年河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资料为样本,对7~22岁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发展及健康变化进行动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中小学生形态发育迅速,大学生形态发育趋于稳定,身体发育匀称度,充实度有所改善,速度、力量、爆发力等素质指标有所提高,龋齿等常见病有所下降,学生口腔保健水平有所提高;而耐力、柔韧素质、肺活量仍有下降趋势,肥胖及超体重学生比例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乡村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水平仍较低;城乡间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仍有一定的差距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群血压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州市6所高校大二学生共6225例的个人资料,对其体重、身高、体质量(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超重肥胖学生采用运动干预措施。结果:肥胖组SBP与DBP分别为(134.2±15.32)mmHg、(88.54±9.21)mmHg,超重组SBP与DBP分别为(121.6±12.54)mmHg、(81.63±8.45)mmHg,体质量正常组SBP与DBP分别为(114.6±11.28)mmHg、(72.31±8.11)mmHg,低体质量组SBP与DBP分别为(102.3±10.35)mmHg、(67.21±8.22)mmHg,两两比较具有统计意义差异(P0.05)。对体重肥胖组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后发现,肥胖组学生BMI、SBP、DBP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可知,BMI与SBP、DBP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入学时间无相关性。结论:大学生血压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体检过程中可将BMI偏高作为预测肥胖大学生高血压的指标之一;通过对肥胖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可有效控制学生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生肥胖流行现状及体质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1985-2005年间五次全国体质调查资料,分析与探讨我国大学生20年来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大学生体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无论城市组还是农村组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均逐渐增加,1985年至2005年间我国大学生机能显著性下降,在体能方面,大学生虽然爆发力及柔韧性素质显著性提高,但是50m跑及耐力跑则显著性下降.结论:我国城乡男女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快速的经济发展与滞后的健康教育体制;大学生体格向高大细长型发展,机能和耐力等素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自身肥胖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其认知准确性及对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2067人,男生1007人,女生1060人,年龄从6-18岁。分别对其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发放问卷调查其对自身体重的认知情况及日常身体活动状况。结果:对身高体重的调查表明,营养不良的为5.4%,较低体重39.7%,正常体重40.1%,超重5.5%,肥胖9.3%。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对自身体重认知情况的调查表明:认知准确率为41.5%,过低评价自身体重占17.4%,过高评价自身体重占41.1%。其中13-15岁的男生和16-18岁的女生更倾向于高估自身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的更倾向于高估自身体重,正常体重的对自身体重的评估相对准确,高于正常体重的更倾向于低估自身体重。对不同认知状况的运动习惯的调查表明,16-18岁的男生有更多的日常活动。结论: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整体对于自身体重的认知准确率较低1,6-18岁的女生更倾向于误以为自身出现肥胖情况,但是并未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增加活动来改善体重状况。目前体育课对于学生体重的改善和对提高自身体重的认识准确率作用不大。建议在体育课中加强对自身合理体重的健康教育,同时家庭、学校、社会和传媒等也应为儿童青少年更多提供准确的健康体重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