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扫描农村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 通过调查,我所在初中学生中父亲一方外出打工占41.97%,母亲一方外出打工占7.43%,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占20.4%。这些孩子由父母一方或隔代亲人、亲戚代为教育,在缺乏母爱、父爱的环境中成长,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与“隔代教育”现象,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而导致“教育断链”,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一些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撤进了一些农村小学。有些孩子要到较远的学校上学。由于离校远、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照料等原因,许多小学生成了寄宿生。这些孩子乍离开父母,在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多不适应,主要表现有:  相似文献   

3.
在广大西部农村地区的学校涌现出一个新名词留守学生,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祖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学生逐渐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留守学生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流生、问题少年等,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一系列的思想道德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我的身边就有很多有  相似文献   

4.
<正>留守儿童分为双方留守和单方留守,双方留守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打工或者干其他活,孩子留在家里,而单方留守是指父母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占班上学生总数的30%。通过与他们交谈和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了留守儿童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一)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亲子分离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处山区,经济落后再加上农村多余劳动力,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其子女就成为"留守生","留守生"在学校已成为"社会现象"。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  相似文献   

6.
当年轻的父母纷纷外出打工,由祖辈带养孩子已成为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模式。针对此问题我对我园幼儿的家长进行了调查:留守儿童达30%左右;父母因工厂晚上加班无暇顾及孩子的达35%左右;加上部分父母只管自己享乐,根本不管孩子,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老人,因此我园由祖辈负责照管孩子的家庭数高达总数的75%左右。我们认识到祖辈家长已成为农村家庭教育的一支庞大的"教  相似文献   

7.
邓祖光 《考试周刊》2010,(1):203-203
一、新时期农村初中“留守孩子”的现状分析 “留守孩子”指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被寄养在祖辈或亲友家中,常年仅靠祖辈或亲友看管的这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大量人口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这些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儿童被称作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均属农村户口且经济条件差,都外出打工,或父母一方丧偶而另一方也外出打工,把子女寄养在其祖辈、父母亲友或远房亲成家里的儿童。这一类学生的教育属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这种隔亲教育现象随着本地区的经济结构的变化而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孩”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农村“留守孩”在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最新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孩”人口约1000万。笔者在某市农村学校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抽查11所中学的842名初中学生,其中“留守孩”451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3.6%;6所中心小学的420名学生,其中“留守孩”216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1.4%;5所小学的141名学生,有23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47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留守孩”比例占抽查学生总数的47%。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这些孩子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在学习、生活、心理、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家长、学校和政府必须共同关注并加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村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跟奶奶一起生活,生活较自由.由于隔代教育原因、信息闭塞,得不到锻炼提高等多种原因导致阅读能力普遍较弱.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阅读教育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应注重“寄养探亲型”孩子的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外出打工青年夫妇人数的剧增,出现了一种新兴的群体——寄养探亲型孩子。笔者曾对一所200多名学生的农村小学进行过调查,共有56个家庭93名学生,父母均不在身边,他们或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或寄养在亲戚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流于形式,不良的社会风气、文化氛围等始终围绕着这些孩子,学校教育动机失当或者教师责任心的严重缺乏,外出打工父母的文化层次不高、教育方法简单,关心方式不当"留守学生"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课题组经过实践研究,认为应做以下教育转化工作:师生结对包干,明确工作职责,定期检查了解、实行长效管理,定期集中同学中正面的事迹进行引导,作好普查工作,将"留守学生"纳入特殊学生档案中,确立建档对象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外出打工青年夫妇人数的剧增,出现了一种新兴的群体——寄养探亲型孩子。笔者曾对一所200多名学生的农村小学进行过调查,共有56个家庭93名学生,父母均不在身边,他们或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或寄养在亲戚家,只有暑假才来到父母打工地生活。据教师反映:这些孩子存在两种情况,一类是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失落感严重,自信心不强;另一类是刁顽、任性、不思学习,因溺爱过度,显得有些放纵。总之,问题生”不少。如果班主任对这些学生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耽误良好的教育时机。几年来,我多方探索和实验,变不利为有利,效果明显。一、勤…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可分为"代管留守儿童"和"隔代管留守儿童"两类.这些孩子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和教育缺失,产生了困惑、孤独、焦虑、淡漠、自卑、失望等心理.此外,有的外出打工的父母,为了减轻家里老人的负担,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就读,一些在校寄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集体生活不适应,又增加一重心理压力,对他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对这些孩子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便成了学校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村双亲外出打工户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在双差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 ,即父母外出打工户的子女居多。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 1143名学生中有 188名学生 (男生 118;女生 70 )双亲外出打工或经商 ,占总人数的 16 4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现象在其他学校的情况 ,我们对周边地区兄弟校进行了摸底调查 ,结果参见下表。双亲外出打工户子女调查统计表校名学生总数双亲外出户子女数占总数百分比旭光初中 1143 18816 4六洲初中 780 13116 8红旗初中 50 2 5110 2合计 2 4 2 5370 15 3  其实这一现象不仅初中有 ,而且高中乃…  相似文献   

18.
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一批优秀的班级管理人员——班主任。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与智育的管理与实施,还必须对小学生实施生活管理,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在校学生中(以校为单位,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外出打工的最高达到69.2%,最低为15.9%,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最高达41.5%,最低为7.2%,从我们周围的三个县市平均数来看,中小学生单亲外出打工者占31.5%,双亲外出打工者占13.4%,二者合计为44.9%,调查还显示,小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比初中生家长外出打工的多。这些留守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也急速提高,但农村教育也出现了新问题。农村中许多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人来带,长辈们用他们“特别的爱”使多数孩子形成了傲慢、骄横的心态,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等不良行为和习惯。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使农村家庭教育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20.
李仁平 《考试周刊》2014,(59):160-160
我国农村很多地方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文化信息闭塞落后,群众生活贫困。为了养家糊口,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给学校带来了大批"留守学生",越来越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难中之难。本文着力探讨应如何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