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歌可以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种境界(《诗格》),物境即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情境即诗人主观世界的情感,意境则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现实之境的和谐统一。因此,指导学生品读意境幽远的诗歌时,要在扫清文字障碍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想象诗中的形象画面,再调动审美经验深入体验诗中的情感,最后品味所蕴涵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在中小学的诗歌教学中,我以为,是阅读,还是审美,是“技术训练”,还是精神陶冶,既反映着教学品位的高下、文野,也折射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品位。不同的文体、文章,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层次和境界。一篇普通的说明文、应用文、新闻通讯,是一个教学层次,而脍炙人口、蕴含极深的文学名篇应是另一个教学层次。它应从阅读的层次迈向审美的层次。诗歌教学只有进入审美体验才能进入较高的教学层次。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歌可以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种境界(《诗格》),物境即客观现实生活中的物象,情境即诗人主观世界的情感,意境则是…  相似文献   

3.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人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而读诗最主要的是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传统的理解是指作者(有时也包括读者)的主观情意和作品反映的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的构成,要求有鲜明的形象,强烈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三者相统一,形成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读诗的过程,也就是进入艺术意境的过程。诗歌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这是由诗歌的特点决定的。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呢?  相似文献   

5.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境理论的发展早已为我们确证,意境的构成远非"情景交融"的二元结构,王昌龄所提出的"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已能够在颇多的诗歌中得到有机地融汇,呈示出由实到虚、由浅入深、逐层升华的动态意境结构。雨巷诗人戴望舒大胆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精神,以纯主观的现代性物境,折射出多维的情境,深层次上则呈示出与天冥合、天人合一的最高意境。本文试以现代意识来解析,证明诗人对于东西方艺术的借鉴与融汇。  相似文献   

7.
正教法是辅助教师顺利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常见的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发现法等。"意境教学法"作为教法的一种,高中语文教师在运用时应熟练地掌握其内涵,结合课文实际,准确地运用。一、"意境教学法"的内涵"意境"是意和境的结合,文艺学中,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诗格》中指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诗的国度,加强诗歌教学对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审美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高职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大都停留于对诗歌进行理性的分析上,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误区,因为中国诗歌历来都强调一个“意境”,而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一种感性形象,需要的是感悟和体验。诗歌教学应强调其整体性,具体地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入境——审美感知阶段“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意境”,它有“物境”和“情境”之分。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中的“味摩…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闪烁着灿烂光辉的明珠,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是无价的精神文化财富。学习古诗词时,正确理解诗词中的精髓,了解诗人的情怀,对继承发扬古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要做到这点,就要理解诗词的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意,即思想感情;境,即境界,诗中所描绘的图画、艺术形象。意由境体现,境又以意为统帅。故所谓意境就是指体现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图画,也就是说,诗歌的意境是诗中所描绘的图画、艺术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统一体。怎样理解诗歌的意境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由词入境,由境索意,由局部…  相似文献   

10.
意象即文学作品中表达主观思想情感的客观外物,是沟通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诗的创造力、想象力,诗的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读诗,必先读懂意象.鉴赏诗歌时,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欣赏诗人创造的意境,把握诗人跳动的脉搏,透过意象的外在而去寻找作者所寄寓其中的内质,这样也许就能较好地深入诗歌与作者之中,较高水平地鉴赏到诗歌的真魂.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诗歌表现生活,抒发感情的独特手段,是语文科对学生进行艺术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分析意境是诗歌教学的特殊内容。有的散文作者象写诗一样写散文,所以散文诗也有意境。本文研究的,主要是诗歌教学中的意境教学。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即“诗言志”中的“志”,也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形象,也就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单纯的景物描写,虽然可以构成形象,但不能称为意境。意境必须是情景交融的。  相似文献   

12.
马磊 《语文知识》2003,(9):45-46
诗歌的最高美学层次是它的境界。所谓境界,即古典诗歌中的意境,它是意与境的统一,是情与景的和谐。王国维说:“诗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可以说,意境是诗歌的艺术精灵,评赏一首诗的艺术效力和审美价值,最基本的审美准则就是看其有无独特的意境创造。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正是以其清幽的意境,使作品富有独特的魅力,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项峰”。在诗歌中,诗人将主观感情与客观外物结合起来,细致地描绘了春江之夜从月升到月落的迷人景致,字字句句交织着青春的美好和人生离别的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概括诗的意境:有我之境,元我之境。诗人在写诗时会进入这两种意境,而在诗里也着力营造这两种意境。那么,我们在小学诗歌的教学中该让学生用哪种境界赏析呢?多数小学生在诗歌的鉴赏中,都会侧重对诗本身的理解,而对其意境却几乎不深思,原因跟学生有关,跟小学诗歌教学中的引导方法也有关。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诗学历来都强调的一种艺术境界,要求诗歌创作中使主观的情思与客观的物境互相交融、和谐统一。它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可激起欣赏者无穷的审美联想。因而,在诗歌教学中应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歌所描绘的生活情景,展现诗歌形象,启发学生的丰富想象与联想,引导学生进入诗的艺术境界,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对诗歌教学只停留  相似文献   

15.
<正> 在诗歌欣赏问题上,向来把诗的意境看得非常玄妙,认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意境能深刻地“意会”,还就必须由教师生动的“言传“作基础才能奏效。这就提出了诗歌教学中的意境再现问题。诗人用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画面或思想境界,即描绘诗的意境,这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教师用深入浅  相似文献   

16.
王昌龄《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日物境,二日情境,三日意境。现在一般认为物境和情境分别指诗中的意象和感情;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  相似文献   

17.
常青 《中国成人教育》2006,(12):158-159
诗歌中创设的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境界的完美结合,但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一般的解释是: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境是指客观生活或氛围。意和境有机的融合从而造成一种艺术境界,称为“意境”。换一个角度来说,“意”是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形象描绘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二者的关系是“意”借“境”而表现,“境”则以“意”为灵魂,情景相生,形神交融,方可成为意境。追求意境美,是有情有景的抒情诗的艺术极致,更是中国古典诗的特点,那…  相似文献   

18.
<正> 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我国传统诗歌美学审美理论的核心和最高审美原则。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就提出过“神与物游”的艺术要求,后来又有唐皎然的“取境”说,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论,明代王世贞的“意象”说,胡应麟的“兴象”说,清人王国维的“境界”说,他们都对诗的意境理论作过多方面的探讨和阐发。我们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诗学的意境理论体系构成无非包括“意”与“境”这两个重要因素。所谓“意”,是指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境”,是指用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即把情感客观化、对象化。“意”是诗的生命,“境”则是附丽“意”的形象的外壳,是表现诗人主观情志的手段和工具。诗人的思想情感只有借助于具体形象的描绘才能得到生动的抒发,而具体形象又因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熔铸而获得强烈的美感力量。诗的意境创造,就是要求“意”与“境”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强调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的高度统一与交融。古人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景相融而莫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些艺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即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它是通过诗人描绘的事物和画面来外化的,这些描绘的事物和画面即是“境”,在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和描绘的物象——“境”融合而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即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它是通过诗人描绘的事物和画面来外化的,这些描绘的事物和画面即是“境”。在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和描绘的物象——“境”融合而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歌教学要求教师能从品悟意境这个角度来感受作品字里行间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学作品,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享用。”叶老的这句话从实质上道出了诗歌教学应立足的方向。那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把握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