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理想变压器各物理量的决定因素 (1)电压制约:输入电压U1决定输出电压U2.当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不变时,不论负载电阻R怎么变化,总有U1/U2=n1/n2.  相似文献   

2.
变压器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学生学习以后 ,都知道变压器有变压、变流的作用 ,其实变压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变电阻的作用。如图 1所示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n1∶n2 ,若副线圈负载电阻为 R,那么变压器工作时 ,a、b两点的等效电阻为多少 ?分析 a、b间等效电阻可理解为该两点的电压 U1与流经两点的电流 I1之比 ,即Rab=U1I1,由变压器变压、变流规律可得U1=n1n2 U2 ,I1=n2n1I2 ,且 I2 =U2R,则 Rab=U1I1=n1n2 U2n2n1I2=( n1n2) 2· U2I2=( n1n2) 2 R.图 1图 2上式表明 ,从变压器输入端看去 ,实际电路图 1中 a、b两点…  相似文献   

3.
1、一个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n1和n2,正常工作时输入和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分别为U1和U2,I1和I2,P1和P2,已知n1&;gt;n2,则A、U1&;gt;U2,P1&;lt;P2 B、P1=P2,I1&;lt;I2;C、I1&;lt;I2,U1&;gt;U2 D、P1&;gt;P2,I1&;gt;I2。  相似文献   

4.
一、解题思路思路 1 电压思路 .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为 U1/U2 =n1/n2 ;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 U1/n1=U2 /n2 =U3/n3=……思路 2 功率思路 .理想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为 P入 =P出 ,即 P1=P2 ;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 P1=P2 + P3+……思路 3 电流思路 .由 I=P/U知 ,对只有一个副绕组的变压器有 I1/I2 =n2 /n1;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 n1I1=n2 I2 + n3I3+……思路 4 制约思路 .( 1 )电压制约 :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 n1/n2 )一定时 ,输出电压 U2 由输入电压决定 ,即 U2 =n2 U1/n1,可简述为“原制约副”.( 2 )电…  相似文献   

5.
分压器问题是高中电学实验教学的难点,但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亮点.我们以下题为例予以讨论. 如图1所示为分压器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不计,变阻器总电阻为R0=50Ω.闭合电键S后,负载电阻RL两端的电压U随变阻器a端至滑动触头间的阻值RX变化而改变.当负载电阻分别为RL1=200Ω和RL2=20Ω时,关于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U随RX变化的图线大致接近如图2中的哪条图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6.
如图,理想变压器有两个接有电阻的独立副线圈甲、乙,其匝数分别为n1和n2。现测得线圈甲上的电流与电压分别为I1和U1,线圈乙上的电流为I2,则线圈乙上的电压U2=——,原线圈上的输入功率P=  相似文献   

7.
原题加在理想变压器上的交流电压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与副线圈相连的负载电阻阻值为R,如图1所示,求:(1)原线圈中的电流I1为多大时,负载上获得的功率最大?最大功率为多少?(2)负载获得最大功率时,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多大?这是一个典型的变压器问题,对于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所以要算负载获得的功率,实际上是要计算变压器的输出功率P1,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里面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出现了一些问题。误解假设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则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U1=E-I1r。由UU21=nn21得…  相似文献   

8.
一、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和限流式接法的电路分析 1.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如图1-a所示的电路即为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滑动变阻器总电阻为R0,输入电压为U0,负载电阻R两端的电压U随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而变化的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稳定电源的输出功率电源的输出功率 P_出=UI,U 是电源的端电压,I是外电路的总电流。当电源的电动势ε、内阻 r 确定时,阻值为 R 的负载电阻连接到电源两端,U 和 I 都与 R值有关,使电源的输出功率即 R 消耗的功率变化较复杂,值得注意。R 值大时 U 大 I 小,R 值小时 U 小 I 大,这表明 P_出随 R 的增大不是简单的增大或减小,需要  相似文献   

10.
互感能使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以及两端的电压成比例地发生变化,那么变压器能否变换电路中的电阻呢? 引例 图1中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两线圈直流电阻均可忽略.若副线圈负载电阻为R,那么变压器工作时,a,b两点间的等效电阻为多少? 分析 a,b间的等效电阻理解为该两点间的电压U1与流经两点的电流I1之比,即  相似文献   

11.
1推导 设定值电阻R上加电压U1时流过的电流为I1,加电压U2时流过的电流为I2,则R=U1/I1=U2/I2=U2-U1/I2-I1=△U/△I(设U2>U1). 功率变化:△P=P2-P1= U22/R-U21/R=(U1+U2)(U2-U1)/R=(U1+U2)(U2/R-U1/R)=(U1+U2)(I2-I1)=(U1+U2)△I或△P=P2-P1=U22/R-U21/R=(U1+U2)(U2-U1)/R=(U2/R-U1/R)(U2-U1)=(I2+I1)(U2-U1)=(I1+I2)△U.  相似文献   

12.
1推导设定值电阻R上加电压U1时流过的电流为I1,加电压U2时流过的电流为I2,则R=UI11=UI22=UI22--IU11=ΔΔUI(设U2>U1)。功率变化:ΔP=P2-P1=U22R-UR12=(U1+U2)R(U2-U1)=(U1+U2)(UR2-UR1)=(U1+U2)(I2-I1)=(U1+U2)ΔI或ΔP=P2-P1=UR22-UR12=(U1+U2)(U2-U1)R=(UR2-UR1)(U2-U1)=(I2+I1)(U2-U1)=(I1+I2)ΔU。2应用例1如果加在定值电阻的电压从8V增加到10V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相应变化了0.2A,则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所消耗电功率的变化量为。分析与解直接由结论知:R=ΔΔUI=100V.2-A8V=10Ω,ΔP=(U1+U2)ΔI=(8V…  相似文献   

13.
一、电流随电阻变化的“串反并同”规律如图 1所示电路 ,当变阻器 RW的滑动触头P向左滑动时 ,各电阻上的电流怎样变化 ?图 1        图 2分析 当变阻器 RW 的滑动触头 P向左滑动时 ,RW的阻值减小 ,整个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 ,根据 I=E/( R r)可知 ,电路中的总电流增大 ;进而根据 U端 =E- Ir可知 ,电路端电压减小 ;根据 U3=U端 可知 ,R3两端的电压 U3减小 ;根据 I3=U3/R可知 ,I3减小 ;根据 I2 =I- I3可知 ,I2 增大 ;根据 U2 =I2 R2 可知 ,U2 增大 ;根据 U1=U端 - U2 可知 ,U1减小 ;根据 I1=U1/R1可知 ,I1减小 ;根据 IW=I2 - I1可知 ,IW增大 .分析过程如图 2所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当 RW减小时 ,通过跟 RW串联的电阻 R2 以及电源中的电流增大 ,跟 RW 并联的电阻 R1、R3中通过的电流减小 .同理 ,当 RW 增大时 ,通过跟 RW 串联的电阻 R2 以及电源中的电流减小 ,跟 RW并联的电阻 R1、R3中通过的电流增大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规律 :变化电阻、电源...  相似文献   

14.
题目:将灯L1接在电压为6V的电路中,其功率为6W,若保持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再在电路中连入灯L2使电路的总功率为9W,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连接方法正确的是()。ABCD公式推导: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处处相等,设消耗的总功率和分电阻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UI、P1=U1I、P2=U2I……Pn=UnI将串联电阻消耗的功率相加得:P1+P2+……+Pn=U1I+U2I+……+UnI=I(U1+U2+……+Un)又因为U=U1+U2+……+Un即P1+P2+……+Pn=UI=P,由此可见:串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分电阻消耗的功率之和。图中A和D选项都是串联电路,其中D选项的总功率为12W故…  相似文献   

15.
刘殿岩 《新高考》2007,(12):9-10
对于变压器问题,多集中于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I、U、P、n各量间基本关系的考查.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变压器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三大题型:一、一原一副,“口”型铁芯变压器问题图1例1如图1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4∶1,原线圈回路中的电阻A与副线圈回路中的负载电阻B的阻值相等.a、b端加一定交变电压后,两电阻的电功率之比PA∶PB=,两电阻两端电压之比UA∶UB=.解析此题很容易将电阻A消耗的功率当成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并将a、b两端电压当成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U1,从而得到错误答案1∶1,4∶1.实际上电阻A消耗的功率并非变压器…  相似文献   

16.
在含有理想变压器的交流电路中,原、副线圈分别与其他元件组成2个回路,当负载发生变化时,由I2=U/R,和P2=U2/R可知,副线圈的电流和输出功率直接受到影响,而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功率关系和电流关系可知,原线圈中的电流和输入功率也将受到影响.那么负载电阻R相对交流电源有多大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设定值电阻R上加电压U1时流过的电流为I1,加电压U2时流过的电流为I2,则R=U1/I1=U2/I2=U2-U1/I2-I1=ΔU/ΔI(设U2〉U1)。功率变化:ΔP=P2-P1=U2^2/R-U1^2/R=(U1+U2)(U2-U1)/R=(U1+U2)(U2/R-U1/R)=(U1+U2)(I2-I1)=(U1+U2)ΔI或ΔP=P2-P1=U2^2/R-U1^2/R=(U1+U2)(U2-U1)/R=(U2/R-U1/R)(U2-U1)=(I2+I1)(U2-U1)=(I1+I2)ΔU。  相似文献   

18.
单相理想变压器的变压比公式U1/U2=n1/n2,是在初、次级线圈处于同一磁路的条件下,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得出的.变流比公式I1/I2=n1/n2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P输入=P输出,结合电压比而得出的,用这两个变比公式处理单相多路输出或单相多路部分输出变压器和三相变压器时,由于学生对变比公式理解不深,灵活运用不够.往往容易出现错误,本文拟对此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电灯1.PZ220-40的灯泡要接在380V的动力电路中正常发光,应该怎么办?点拨:家用电器的铭牌上一般标有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当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用电器的电压、电功率等于标称值,且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电流、电阻.这些信息会给我们解题提供很大的帮助.若用电器工作不正常,在不考虑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用电器的电阻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即用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求出的电阻不变.PZ220-40正常发光,则它两端电压为220V,功率为40W,电流I=P/U=40W/220V=2/11A,电阻R=U2额/P额=1210Ω.要接在380V的电路中,需要串联一个电阻R来…  相似文献   

20.
在电路中,一般情况下电源的电压是不变的,导体的电阻也是不变的.同学们在解答相关电路问题时如能抓住这一隐含条件,就比较容易得解.1.抓住“电源电压不变”例1如图1所示,已知R1、R2、R3组成的并联电路,干路上的电流是R1中电流的5倍,R2中的电流是R1中的32,R3的阻值为24Ω.求R1、R2的阻值.分析: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都等于电源电压U这一隐含条件,找出有关等量关系,从而可求得R1、R2的值.解:因R1、R2、R3并联,故三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U,即U1=U2=U3=U.又已知I=5I1,I2=23I1,故I3=I-I1-I2=25I1.图1再由欧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