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世纪法国洛可可时代著名画家让·巴普蒂斯特·乌德里(1686-1755),他属于早期洛可可艺术的代表。乌德里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画家,他早年是个插图画家,为《圣经》等经典著作描绘插图。1720年前,他是个肖像画家,专画肖像。以后,他成了动物画家,一心研究动物的外形、动态,画得惟妙惟肖,成为法国画坛上首屈一指的动物画家。不久,他转向静物,又成为了静物画家。不过他的静物画内容,又与一般的静物画家不同,虽然也画水果、杯盘、瓶子、器具,但是他却常常以死去的动物作为静物画的描绘中心,如死狗、死狼、死的野猪之类。1734年他担任博维挂毯厂的美…  相似文献   

2.
让·弗朗索瓦·特鲁瓦(1679———1752)是法国十八世纪洛可可时代的又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以装饰、肖像和风俗为特长。所谓洛可可时代,是指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建筑风格,它在十八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这种风格在绘画上的表现是色彩的力求奢丽、华美,描绘对象,力求精致、纤细、繁缛。洛可可绘画的题材,大多是贵族的享乐。不过,他们在表现豪华的场面、纷繁的人物上,确有高超的技艺,能够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是因为画家们对这种奢侈的生活场面并不是向壁虚构,凭借想象所得,而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缘故。特鲁瓦就是这样一位生活在贵族圈…  相似文献   

3.
曲钟 《职业技术》2011,(10):119
一、《红磨坊》与洛可可的由来"洛可可"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红磨坊》叙述的是发生在"花都"巴黎红磨坊夜总会里的一出爱情悲剧。"洛可可"一词源自法国字汇"Rocaille",是法文"岩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强调C型的漩涡状花纹及反曲线的装饰风格。洛可可  相似文献   

4.
作为法国洛可可风格的代表画家,弗拉戈纳尔在这幅人物肖像中表现出了熟练的塑造女性形象的技巧,但也与他其他作品的风辂略有不同。这幅肖像并不是为某位名流贵族绘制的肖像汀件,而更像是一幅风俗画。少女右手拿着一本小书,正专注地看着,左手扶在座埼扶手上,腰背梃直地靠在一块软垫上。她身穿柠檬黄的裙子,带有白色的花边领口,头发和胸前都...  相似文献   

5.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一生著作等身,他的小说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笑面人》《海上劳工》等都为我国读者所熟知和喜爱。法国作家阿拉贡曾经说过:“全世界人民由于雨果认识了法国,就像由于但丁认识了意大利,由于莎士比亚认识了英国,由于普希金认识了俄国,由于歌德认识了德国。”由此可见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885年6月雨果逝世,法国举国哀悼,巴黎万人空巷为他送行。雨果的一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他既是文学家又是斗士,一生笔耕不辍,又积极参加实际政治斗争。就像伏尔泰、…  相似文献   

6.
西蒙·武埃 ( 1 590- 1 6 49)是法国巴洛克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巴洛克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一种艺术风格 ,它的特点是一反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平衡 ,倾向于豪华与浮夸 ,追求动势与起伏 ,力图表现幻象般的图景。西蒙·武埃曾经在意大利生活了十六年之久 ,因此深受影响 ,最后终于成为法国巴洛克艺术的最突出的代表。武埃出生在巴黎的一个画家之家 ,童年时代就受父亲的艺术熏陶 ,十四岁就被邀请去为一位法国贵夫人画肖像 ,显示了他早熟的天才 ,被誉为“神童”。 1 6 1 1年 ,他已经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宫廷画师 ,这时 ,他随从法国大使去…  相似文献   

7.
正洛可可艺术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风格,因盛行于法国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所以在美术史上又被称作"路易十五式"。洛可可艺术的总体特征为轻快、华丽、精致、细腻、繁琐、纤弱、柔和,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纤弱娇媚,纷繁琐细,精致典雅,甜腻温柔;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其工艺、结构和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的特点。其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  相似文献   

8.
千真万确,《文学报》上的这幅肖像确确实实是我的画像,而且写得明明白白,纳季姆·希克迈特就是我。怎么,一点也不像我?看看画像,觉得说得也不无道理,这完全是另外一个人。这可怎么办?肖像上的人是个长脸,可我是圆脸;肖像上的人头发老长,可我的头发并不长。再看看下巴,更不像,他的下巴像根老黄瓜,我的……脖子更别提了,有那样的脖子吗?要多  相似文献   

9.
狄德罗(1713一门84) 法国思想家,生于一手工作坊家庭_他曾主持《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在美学、戏剧理论上也有建树我为名人画肖像(狄德罗)@吴墨言$江苏省海安县胡集镇中心小学  相似文献   

10.
(课前投影巴尔扎克肖像)师 :世界文学史上有四大吝啬鬼形象。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还有就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李健吾先生说 ,这四个吝啬鬼写得都非常好 ,其中最生动、最逼真 ,可以说是吝啬鬼中的吝啬鬼的 ,就是葛朗台。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课文《守财奴》。〔点评〕从四大“吝啬鬼形象”谈起 ,旨在明确鉴赏的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四大形象…  相似文献   

11.
正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年),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进人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他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郎世宁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精。在绘画创作中,他重视明暗、透视,用中国画工具,按西洋画方法作画,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郎世宁的作品大都被宫廷收藏,民间罕见。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城战图》等。  相似文献   

12.
我的肖像     
千真万确,《文学报》上的这幅肖像确确实实是我的画像,而且写得明明白白,纳季姆·希克迈特就是我。怎么?一点也不像我?看看画像,觉得说得也不无道理,这完全是另外一个人。这可怎么办?肖像画的人是个长脸,可我是圆脸;肖像上的人头发老长,可我的头发并不长。再看看下巴,更不像,他的下巴像根老黄瓜,我的……脖子更别提了,有那样的脖子吗?要多别扭有多别扭,眼睛也不像,那对耳朵也不像!不过,领带倒是像的,可以确切地说是我的领带,是我在伊斯坦布尔买的那条领带。从外观上看,这幅画像与我本人相差极远,尽管如此,我还得说它是我的肖像,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3.
像法国巴尔扎克这样的天才作家,世界上几乎难以有人匹敌。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了90余部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早为中国读者所熟悉。雨果在致悼词时说:“在最伟大、最优秀的人里,巴尔扎克是第一等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感受卢浮宫     
门口永远是拥挤的人群与排着的长队,这就是它——法国卢浮宫艺术博物馆独一无二的标志。这个无疑是世界上历史渊源最久远、收藏最丰富、价值最珍贵的艺术博物馆。走进它的每一位观光者,无一例外地像走入一个恣肆汪洋的海,人类最丰富的情感在此升华,梦想、追求与渴望在此集结。这无尽藏的艺术珍品不时使灵魂颤栗,不时让人窥见原来在自己心灵竟也有如此鲜亮而又隐秘的世界。这里有来自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老的艺术品,有来自人类文明另一个摇篮古埃及的艺术珍品;这里屹立着各个时代艺术的高峰:展翅飞翔的《萨姆特拉斯胜利女神》;《和平的雅典娜》,手指微微伸开,她的一双手,美得像一朵花;不朽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出崇高的典雅与神性的美,这一切产生于公元前的时代——人类的童年,使所有的后来者望尘莫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拉斐尔的《美丽园丁》、提香的《田园音乐会》这些不朽的意大利名画,涌动出人文主义思潮的暖流;还有法国的以浪漫主义萌生到浪漫主义高峰的大师画作:从达维特的《马拉之死》,到格罗、安格尔、席里柯与德拉克洛瓦等,在卢浮宫画廊里放出异彩……当我们穿过这艺术之海,时光回到原来;这个海却被汹涌的情感带走。这就是罗浮宫的骄傲——于此,真正看到了由人类的双手创造的奇迹!  相似文献   

15.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David,1748-1825)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画家、新古典主义的旗手,同时还是一位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战士。大卫(又译达维特)崇拜古代希腊罗马艺术,强调“古代是近代画家的学校,是近代画家对于自己的艺术取之不竭的源泉”。他借古代历史题材,宣扬爱国主义、歌颂古代英雄人物为共和国英勇献身的精神,主张艺术为资产阶级革命服务,故其艺术不同于旧古典主义,称为新古典主义,或称革命的古典主义。他的作品一反“洛可可”风气,提倡创造英雄人物形象,号召为自由而战。在表现手法上强调…  相似文献   

16.
洛可可艺术与中国文化●孟华洛可可(Rococo),是盛行于欧洲18世纪的一种艺术风格,因其在建筑及室内装饰中喜用贝壳、石子的旋涡状曲线而由法文“rocaile”得名。它源起于法国,而后影响到整个欧洲。治艺术史的人,一般都不重视洛可可风格,认为它过于细...  相似文献   

17.
洛可可时期的音乐在很多人研究西方音乐史时非常容易冷落的一种音乐风格,它产生于巴洛克晚期的法国,持续时间大约是十七世纪晚期到十八世纪中期这段时间,也就是在巴洛克晚期到古典主义时期之间,所以洛可可时期也算是连接这两大时期的一座桥梁,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是通过洛可可时期这座桥梁慢慢过渡而逐步形成古典主义时期的,下面,我是从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三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方面去分析和评估洛可可时期与这两大时期之间的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迁想妙得”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重要的美学观点,他虽是针对绘画而言,实际上生动恰切地揭示了审美创中的普遍规律。 顾恺之(约公元346~约公元407),字长康,乳名虎头,晋陵无锡人。他工画人物、肖像,兼善山水、禽兽,在造型艺术美的实际创造方面有突出的贡献,著名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就出自他的妙笔。正是因为他有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实践经验,所以他在绘画美学理论的建树方面显示了超卓的水平,传世的论画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三篇。这些论著含英咀华、包前孕后,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增添了异彩,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丹青大师和理论家。  相似文献   

19.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这段文字篇幅不长,却集中写了六个人的肖像。这六幅肖像描写,手法不同,方法各异,却都收到了形神兼备、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难怪脂砚斋要发感慨道:“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  相似文献   

20.
日高 《孩子天地》2013,(7):36-37
"在商业方面出类拔萃是一种最令人心醉神迷的艺术。"安迪·沃霍尔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中最著名的艺术家。波普艺术采用广告和电视这样的大众媒体中的图像。安迪·沃霍尔最杰出的作品是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那些影星肖像——这些肖像在他当时的作品中格外引人注目。这些作品探讨了如雷贯耳的名声、风情万种的红颜和似水流年之间的关系。同时,安迪·沃霍尔向当时司空见惯的观念发起挑战:艺术是什么?美术和大众文化之间似是而非的界限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