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就叫我去借把酒壶来斟酒。隔壁的吴爷爷家里有一把好酒壶,是他女儿从城里带回的,细瓷红花,上有《杜康酿酒图》,漂亮极了。每次斟完了酒,父亲怕打碎了这把精致的小酒壶,便马上让我去送还。我每次送酒壶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捧着,因为借来时是把空壶,而  相似文献   

2.
人生一壶水     
我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带弟子们瞻仰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发现一把形状古怪的酒壶。孔子便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答:“是君子放在座位上用来警惕自己的酒壶。”“啊,我知道它的用处了!”孔子转头对弟子们说道:“快去取清水来,灌进这把酒壶里。”弟子舀来清水,徐徐注入酒壶,大家都屏息静气地观看。只见注水不多时,壶开始倾斜。当水达到壶腰时,酒壶重新立得端端正正的,再继续注入,水刚满到壶口,酒壶就“砰”的一声翻倒在地。大家都莫名其妙,一齐抬头看着孔子。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信     
上学的时候,我每周都给家里写一封信,而每次给我回信的总是我的父亲。父亲的信是很有特色的。在信的开头,父亲从来不用所谓的昵称来称呼我,总是连名带姓地直呼我的大名。我每次读到自己的名字时,总有一种想立正大声答“到!”的冲动。这种感觉很不错,就像我是父亲手下一名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父亲的信话语不多,通常是刚刚写满一张稿纸,但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比如冬天到了,是嘱咐我穿棉衣的时候了,父亲在信中便会说:“把你的棉衣穿上,别因为臭美而弄得涕流满面。”没有苦口婆心的劝导,而是先下命令,再向我点明违抗命…  相似文献   

4.
楚国有个人,祭过了祖宗,把一壶酒赏给管家们喝。酒 少人多,怎么吗法呢?大家商量决定: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 谁画得快、画得像,谁就喝这壶酒。其中有个人画得很快,又 很像,他想这壶酒无疑是他的啦!可是他见别人还都没画 完,心想:“我给蛇再添上几只脚还来得及啊!”于是他一边 抓过酒壶,一边给蛇添上了几只脚。正在这时,另一个人把 蛇画成了,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是没有脚的,你画的不是 蛇。第一个画成蛇的是我不是你!”画蛇添足的人反而没喝 上美酒。这个故事记载在古书《战国策·齐策二》,成语就出自这里。讽刺做事节外生…  相似文献   

5.
孙娜 《山东教育》2014,(11):1-1
古时候有一个人,饱读诗书,是一个名闻乡里的儒生,非常看重礼节。一天,儒生家里着火了,想要灭火.却没有梯子上房。父亲让他去邻居家借梯子。儒生听说要他去邻居家借梯子,就把衣帽穿戴整齐,迈着四方步踱到了邻居家里。  相似文献   

6.
一米阳光     
一年中父亲总会几次去乡下的老家。其实,自从20多年前父亲从乡下搬到城里后,父亲在乡下已没有房屋,也没有亲戚,每次去乡下时,父亲总是去看一位朋友。那次,也是因为我的好奇,父亲便同意带我去一趟乡下。在出发前,父亲还捎上了他珍藏的酒和平时舍不得抽的烟。我也是惊奇父亲对那朋友的厚爱,因为只有在家里  相似文献   

7.
画蛇添足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祀过祖先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人。人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的话,就不够了,一个人喝正好。咱们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其中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得意洋洋地左手拿起酒壶,  相似文献   

8.
丁娟 《教书育人》2010,(1):65-65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是个瓦匠,家里经常是靠父亲出去做工来维持生计,那时候父亲经常出去给人盖房砌院,但是,每次完工的时候,父亲都会把对方不要的砖和一些零散材料拉回家,放到院里的角落。在路上,父亲看到废弃的砖头和木料也都拿回家,但那时,我还不理解父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白的酒壶     
李白是唐朝的著名诗人,号称“诗仙”.他嗜酒如命,且往往借助酒兴吟诵诗篇;所谓“斗酒诗百篇”,其中不少成为传世佳作.有人据此编了这样一道趣味题: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李太白,原有酒几斗?这道题的意思是:李白有一次提着酒壶去街上买酒,壶中原有一些美酒,每遇到一家酒店,李白就要进去买酒,使壶中的酒增加一倍;而每次看到娇贵的牡丹花,就要喝掉一斗酒(斗是古时的一种容量单位).就这样,他先后三次遇到酒店和牡丹花.当他第三次看到牡丹花时,正好把壶中的酒全部…  相似文献   

10.
我正坐在家里看电视,父亲让我到楼下找一个收废品的来,把家里没用的旧东西处理一下。 我下楼找来了一位老人到家里收废品。可当他快要离开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手表不知道弄到哪儿去了。我怀疑是他拿的,便高声呵斥,叫他还给我。父亲一个箭步上前制止了我,并从他包里拿出了我的手表。原来父亲今天上班时看见我的表停了,就拿去换了一个电池。正当我准备道歉时,老人  相似文献   

11.
陶平生 《中等数学》2013,(10):12-15
画蛇添足的故事说的是: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了他的门客.有人提议说:“这壶酒,若大家都喝则不够,一人独喝便充余;咱们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完壶中酒.”一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  相似文献   

12.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他的诗中也有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一日,李白无事街上走,提着酒壶去买酒,便作诗一首: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李白的壶中原来有多少酒呢?看似较难,但倒着思考就容易多了。第三次遇花前壶中有酒:0+1=1(斗)  相似文献   

13.
孔子带着他的弟子瞻仰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发现一只形状古怪的酒壶。孔子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酒器?”守庙人回答.“是君王放在座右,作为铭志用的酒壶。”“啊,我知道它的用处了。”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快取清水来,灌进这只酒壶里。”  相似文献   

14.
【情境再现】在学习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一天,一名学生拿着一道题目来请教我,让我帮助她来解决,这是一道以著名诗人李白为题编的一道数学题: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酒几斗?此题是以诗歌形式出现的应用题,学生对这类题目有浓厚的兴趣,但理解诗歌的意思较为困难,再加上这道题的过程较复杂,因此很难解决,翻译诗的意思是:李白有一次因酒壶中的酒所剩无几,便提着酒壶上街买酒,他每遇到酒店便要进去买,每次买的酒与壶中的酒相同,每遇见娇贵的名花。便要喝酒一斗(斗是古代一种容量单位),他先后三次遇到酒店和名花,  相似文献   

15.
我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每周末我回家的时候,只有母亲对我嘘寒问暖,父亲只是淡淡地问一声: “回来了?”我只“嗯”一声,有时甚至置之不理。每次和父亲一起走路,都很沉默,我感到不自然和压抑。  相似文献   

16.
这天,小山羊像往常一样又提起酒壶到老狐狸开的酒坊去买酒,只见老狐狸迎过来问:“小山羊你要买多少酒?”小山羊答道:“1千克。”“好的,我来给你打!”老狐狸一边说着一边接过小山羊手中的酒壶。当它拿出一个圆锥体的勺子时,小山羊奇怪地问:“我以前来买酒,你用的都是圆柱体的勺子,今天怎么换成了圆锥体的?”  相似文献   

17.
父爱无言     
周蕾 《初中生》2008,(12):56-57
记忆中父亲瘦弱的肩膀,承载着的不仅仅是各种重物,还有无形的压力和痛苦。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我和妹妹的学费靠父亲一个人辛辛苦苦去挣,缺少的那一部分只得向亲戚朋友去借。借的次数多了,亲戚们不免会担心我父亲能否偿还。久而久之,遇到我父亲来借钱便都搪塞起来,这个说没钱,那个说手头紧。父亲在察颜观色中只能叹息自己无能。  相似文献   

18.
父亲出门的时候,月亮还没下山。父亲回家的时候,月亮早就上山了。三五岁时,去镇上看杂技,父亲总是把我扛在肩膀上。我的目光,可以穿越无数个黑压压的人头,十分清晰地看到那个放开双手,在圆铁桶里骑车的漂亮女人。看到一个猴子,穿着小孩子的花衣服,扭着屁股在地上推滚轮。还有大力士,赤裸着膀子,让一条粗大的蟒蛇,缠在身上。杂技很精彩,每次我都看得手舞足蹈。我总把我看到的精彩场面,颠三倒四又挂一漏万地说给父亲听,父亲每回都听得乐呵呵的。回头,到家里,有人问起:你们今天干嘛去了?父亲就答:看杂技去了。又问:好看不?父亲就说:好看。然后…  相似文献   

19.
<正>那一年,我初三毕业。母亲得了一场大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眼看着开学的日期越来越近,但我和哥哥的学费依然没有着落。父亲把旱烟袋抽得啪啪直响,但里面没烟,父亲抽的是无奈和焦急。父亲只好去借高利贷。说实话,我是不愿意去读师范的,我想读高中,读大  相似文献   

20.
上高中的时候,因为好奇,我学会了抽烟。白天不敢抽,怕被老师逮着。只有等到晚上宿舍熄了灯,生活管理员查房过后,偷偷地抽。每次抽完之后,我都会把香烟塞到被子的夹层里,小心地藏好。庆幸的是,一年下来,我抽烟从来没有被老师发现过。二年级的时候,我得了心肌炎,需要回家住院治疗。父亲到宿舍替我取行李的时候,是班主任薛老师陪他去的。我的床在上铺,当父亲踮着脚,把被子从床上拽下来的时候,“啪”的一声,一把梳子和一包香烟同时掉在了地上。“什么东西掉了?”当父亲转过身来在地上寻找时,薛老师已经用他那双大脚把香烟严严地踩住了。“是把梳子。”薛老师弯腰捡起梳子,递给我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