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区分了与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的差异,对拜物教做了一种新的阐释。他从消费社会理论出发,建立了“一般政治经济学”,然后借助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通过类比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与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的关系,不断地进行逻辑转换,最终把能指拜物教确立为消费社会的运行机制。他在自己的逻辑基础上对马克思作了种种误读。他的能指拜物教批判是将德渡景观拜物教批判的彻底化,其解放道路是一种草根浪漫主义的空想。  相似文献   

2.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是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消费异化是一脉相承的.鲍德里亚认为文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种商品,在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动机方面都已经符号化了.文化符号化的实质是在消费社会中文化的意义与符号之间产生了无法逾越的跨距,在大众传媒的强大推动下,文化的意义被消解.人们的文化消费只是符号消费.这些观点对于中国建设先进文化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主要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现象遮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式,而且商品拜物教的消除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的中国,客观上有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条件,因而有必要分析现实中形形色色的拜物教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深刻理解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试图为当前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逐渐进入商品过剩的市场经济时代,日益显露消费社会的文化症候,消费者心理,逐渐出现由遵从商品拜物教到膜拜广告能指符号的拜物教的转向,广告传播的逻辑出现了新动态。当前消费社会广告传播新逻辑主要具有三大特征:以推销身份和欲望为广告传播动力的逻辑;以制造虚幻的类像为广告传播符号的生产逻辑;以生产能指符号为广告传播编码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发展的过程和主要的特征,其中蕴含着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应具有的优秀品质的要求,即恢复人作为主体的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倡导先进的消费理念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代消费社会的出现,大众消费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转型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研究最为重要与复杂的问题之一。当代大众传播与大众消费之间关系紧密,正是由于这一紧密关系促使大众消费成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进而促进了商品拜物教、幸福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等级等四个方面的当代文化观念转型。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的批判活动出现了消费化的倾向,批判的休闲化、商业化、私人化是批判消费化的重要表现.知识分子向价值中立的专家演变,大众趣味的权力化,大众传媒对世界的戏剧化、符号化、碎片化"转播",社会整体的景观化,批判距离的丧失,这些现象使得批判活动消费化成为可能.批判消费化表征着现代性焦虑之自我治疗,同时它使得整个文化生活水准下降,批判所能开启的可能性被窒息,批判与资本达成了妥协.如何超越批判的消费化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对于知识分子而言,首要的是凸显和坚守真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自我批判视阈中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具有深刻的社会自我批判思想.联系当代中国社会改革的实践,就能理解马克思社会自我批判思想的方法论意义.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在"文化大革命"中以社会危机的形式体现出来,社会主义改革是"特定条件"下的社会自我批判,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是"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辩证统一.社会自我批判集中指向"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引出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发展中的历史定位,深刻反思资本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中的两重作用.社会关系的物化形成"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社会自我批判的目的在于限制物化关系的消极作用,以"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对马克思在不同著作中对拜物教现象进行批判的梳理总结和系统论述.拜物教批判理论是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成果.它依次从商品、货币、资本这三个在资本主义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主导因素来论述人与物之间的深刻关系.通过对拜物教批判理论的内容、特点的研究,对于分析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  相似文献   

10.
推动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是实现中国工业高端化转型升级的高效途径。文章首先对工业商品生产价值和消费价值的构成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阐述了文化价值在生产者生产选择和消费者消费选择中的关键性作用,并分析了中国国民教育发展的相对滞后导致生产者对高端工业商品中文化价值的认知能力、生产能力和生产意愿不足,以及消费者对高端工业商品中文化价值的识别能力、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不足,进而对中国工业高端化转型升级形成了制约;最后就研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是在工业化技术和消费社会语境下,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趣味的文化范式和类型,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行为,其最显著的特性:狂欢化。在大众文化的挤压下,而以社会主流文化的承担者和价值观念的代言人自居的精英文化,已经或正在失却社会导师和中心话语的位置,退守到了边缘地带,对自己的身份感到焦虑。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应是两种质地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改造、互相制约的关系。一种健康的多元文化格局应是以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合而成。  相似文献   

12.
《莆田学院学报》2019,(4):23-28
从考察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出发,分析拜金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负面影响,认为拜金主义的本质是一种货币(金钱)拜物教。要克服货币(金钱)拜物教的负面影响,需要在经济上大力发展生产力;在法治建设上,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行为;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商品是拜物教理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从商品入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运动的奥秘。通过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马克思建构了劳动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物化”理论与“符号拜物教”理论,其实质仍然是拜物教性质的,需要加以批判与超越。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并且具有更为广阔的理论意蕴——在实践哲学层面的“未来预见”,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阐发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  相似文献   

14.
网络购物中的狂欢消费、展现个性特征的品牌消费以及短暂忘却现实的虚拟消费是大学生网络符号消费的主要表现形式,受到追求身份认同的自我需要、消费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网络与符号消费谋合发展等影响,大学生网络符号消费行为中呈现出一些非理性现象。过度的网络符号消费不仅会使大学生陷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漩涡,沦为丧失理性思考和批判能力的“单向度的人”,而且会导致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对大学生的网络符号消费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可以通过强化身份认同,提高消费素养,优化网络环境等路径,充分发挥网络符号消费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符号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认识世界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方式,成为一种分析认识和建构身份的工具。它让大学生的自我身份认同建立在虚无缥缈的符号上面,促使大学生不断陷入寻找身份的焦虑之中,并最终引发身份认同危机。对此,应该从他者建构和自我建构入手,以自我反思为根本,以自我实现为旨向来营造生态的大学消费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消费道德和社会责任,重塑大学生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拜物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人类社会关系被物化和物役。对异化劳动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为马克思科学批判拜物教作了重要的铺垫。马克思从商品出发,不断地揭露和批判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虚假性、抽象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生产力的同时,还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消解拜物教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短信发送量逐年攀升。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对于“关系”的强调以及当代社会中人们倾向于用娱乐掩盖内心空虚、以话语权的争夺体现自我价值,民间群发短信现象日益突出。其弊端也渐趋明显:发送短信沦为一种商品消费,制造人情市场;形成群体压力,胁迫短信接收者;造成虚假娱乐,消解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飞天》中的主人公齐兹不是在现实社会中依靠白人的力量找到身份根源,而是借助神奇的时空之旅跨越种族的隔阂,在历经各种窘境之后完成了身份形成过程。这表明文化的杂糅和变革在身份缺失者重新把握文化身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用发展和积极的眼光看待民族文化和主流社会的关系,要在继承和批判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文化,重构文化身份,不断探索新的生存之路。  相似文献   

19.
在对《资本论》第一卷的理解上,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含义,是引起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经济学家卢森贝把商品拜物教解释为“人们生产关系的偶象化”,指出“商品群物教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现象,不是错误的头脑的幻想。”苏联《简明经济学辞典》也认为,商品拜物教是“以生产资料私有  相似文献   

20.
以往人们关注的是霍克海默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其实他所阐述的文化批判功能,才是其文化批判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西方文明启蒙的后果是用理性这种新的统治替代了昔日神的统治.霍克海默提出了新的启蒙就是文化批判的启蒙,即对启蒙的否定、否定再否定.这种新的否定物就是“文化工业”的出现.文化工业造就了一些失去反叛性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认同的被奴役的异化者,要找回和发扬这种文化批判的反叛性,就要实现新的启蒙.霍克海默通过文化批判的反叛性揭示了文化批判的功能,即辩证的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