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以晋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为主题,通过分析晋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和晋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晋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架构。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的晋商对我国经济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产生的晋商档案更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晋商的精神与文化如何在新时代与晋商档案资源结合起来,更好地传承下去,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数字记忆的兴起为晋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在分析晋商档案资源保存现状基础上,结合数字记忆理论,参考国内已有数字记忆项目提出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晋商档案资源的设想,以期为晋商档案资源建设以及晋商精神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晋商的发展对于整体的镖局行业而言是利弊共存的,换言之,就是说晋商的发展对于镖局行业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票号的出现算得上是晋商发展和镖局行业的催化剂,使得晋商发展对于镖局行业的依赖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资本经营是以资本的直接运动为先导,运用资本价值原则处理企业的兼并、收购、联合、重组等实现资本资源优化组合、从而使资本增值最大化的一个过程,一种经营形式。在中国商海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明清晋商是如何进行资本经营的呢?笔者首先把拥有各种商号、票号的晋商作为一个整体,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分析其资本经营。一、晋商商业资本经营特点分析晋商商业资本经营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先秦时代晋南一带就有商业交易活动。宋代,他们以山西富有的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特产,再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明末…  相似文献   

5.
晋商的兴衰     
社会热点往往是时代变迁最敏感的反映。时下各种有关晋商的著作、小说、电影、电视剧层出不穷,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三十年向“工商社会”的转型。在持续“发烧”的“晋商热”中,新近面市的《小民话晋商》是迟来之作,乍看甚至使人有“凑热闹”之感,但由于作者是资深经济学家,所以独特的创见与深入的分析却并不少。  相似文献   

6.
3.晋商与镖局晋商的历史声望来自金融业,即票号.但票号是商业资本发育和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绝大多数的商人而言,他们一辈子从事的都是货物贸易,根本不可以涉足金融业.即便是以票号著称的晋商巨贾,他们的发迹无一例外是以货贸起家的.就是说,尽管票号已经成了晋商的历史商标,但晋商的真正商业常态是异地货贸.  相似文献   

7.
明清晋商的伦理道德教育与晋商的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晋商,明清时期最为显赫的地域商帮。在其五百年的经营史上,他们创造了无数的商业奇迹。勤劳质朴而又极富商业智慧、政治智慧的山西人把握住了明初“开中制”的有利契机,凭借盐粮贸易迅速积累起大量财富,为晋商五百年的繁荣拉开序幕。从“挟轻资牵车走四方”的艰苦创业开始,男人们用辛劳混着思乡的苦楚,女人们用寂寞浸着无奈的闺思,成就了辉煌的晋商。一曲凄怨哀凉的《走西口》也伴着山西商人的日渐成功而日显大气磅礴:他们从最初的盐业贸易为主扩展到丝绸、棉布、木材、矿冶、中药材、茶叶、典当等商业的所有方面;他们把生意从北方…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晋商发展的历史轨迹,以会计学发展为视角,考察了晋商对我国会计学发展的贡献。晋商的历史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古代、近代会计制度的发展,推进了我国会计制度规范化的进程,并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天津这座有着600年的历史名城中,其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和晋商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津城的各个商业行业和各个居住角落,都可以寻找到晋商的身影。当电视剧《乔家大院》热播的时候,让我们再一次想起当年活跃于津城商业领域的晋商们,至今我们仍可寻觅出他们发家致富、驰骋商场的踪迹: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晋商兴衰的原因,内部创新元素的变化是引致其兴衰的重要因素。晋商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创新性的管理制度、经营技术及区域文化等,但其衰败也能从其创新的停滞找出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1.
道光二年,清未大儒龚自珍以“我劝天公重抖擞”的诗人气魄,勾勒出一个极具超前意识的“西部大开发”计划采。他将他的惊天计划撰成《西域置行省议》一文,上奏道光皇帝,提出把东部、中部和南部城市中的无业人员向大西北迁徒创业,凭借国家的政策倾斜,让这些城镇“待业青年”到大西北去变成有屋有业的成功人士。在龚老先生的设想中,有两个地方的人是不用考虑西迁问题的:一是江浙一带的人,理由是江浙人筋骨柔软,耐不住长途跋涉之苦;再就是山西人,理由是“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涉,毋庸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晋中地区为例,从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和藏书特点三方面对晋商藏书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晋代是古籍版本学的发展时期。论文从同书异本、校勘活动、版本学家和标志性成果四个方面,论述了当时古籍版本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明朝末年,兵燹不断,土寇四起,世居闻喜县城十字街府厅前的李振庚携妻带子来到稷王山下峨嵋岭上的上岭后村定居下来,过起了与世无争的农耕生活。时光很快到了康熙年,李振庚的孙子李九献已经是李晏、李景、李、李昌、李这五个儿子的父亲了。据王五乙先生的《嵋岭居士集》记载,九献“于村西岭上种李若干,树蔚然成林,岁售钱以度日”。然而好景不长,李树林“被偷儿骚扰,遂决然砍去”。为了养家糊口,九献“赴河南汤营镇,肩挑货物,昼出夜入,辛苦备尝,数十年如一日,而又手减口省,衣粗布,食蔬食,不肯妄费分文,始则稍有盈余,如数带归”。友人劝他:…  相似文献   

15.
信誉管理系统在促进顾客对电子零售商的信任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电子零售商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和保证。顾客的文本评论是信誉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大量的零售商的实际交易和信誉信息。本文从顾客文本评论的视角,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对大量的顾客评论进行文本聚类,通过分类整理和知识提取,以期找出顾客最关注的电子零售商的信誉维度。本研究选取国内最大的IT专业网站——中关村在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详细说明了通过文本聚类发现电子零售商信誉维度的方法和过程。本研究对电子零售商的信誉维度知识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电子零售商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廖铭德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140-148
历代史籍对梁元帝萧绎“江陵焚书”卷数的记载存在歧异,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史料,认为“江陵焚书”十四万卷为确切之数。以此伸展分析,《梁书》、《南史》、《隋书》及《志》不载和散见《金楼子》是因为在唐史馆臣在编修贞观诸史时未见《金楼子》一书。《金楼子》复出的时间约在唐中、晚时期(约八至九世纪),两宋时期已入秘府收藏。探讨“江陵焚书”的卷数,还有助于明晰当代历史文献学对这一图书厄难史实的歧异。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描述徽州商人的三个帐簿,即盘货帐簿、当铺经营帐簿与生活消费帐簿。徽州商人经商的帐簿现存很少,特别是清咸丰年间的帐簿,图书馆少见,是经济史研究的珍贵文献。文章重点研究了帐簿的版本状况、帐簿的记帐格式,及其帐目内容,并做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大元故河东廉访转运司奏差王公墓志铭现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该志此前未见著录。由志文可知,王进所出之家族本女真完颜氏,因受汉风浸染,故又有王姓之称。至早于金世宗统治时期,王氏家族始授华州郑县罗文寨猛安,并世镇此地。志主王进(完颜忽察席),生于金宣宗贞祐三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卒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值时局动荡,王进年方七龄便同父祖相失,出于规避兵乱、护佑自身周全等考量,王进随其母刘氏徙迁山西,壮岁归附蒙古,从军征伐,屡立战功,后改隶民籍,再授职官,是由金入元的北方汉官典型。因史料阙如,目前学界对王进及其家族一无所知,墓志所载王进民族、家世、生平及金代史事丰富,可印证、补充传世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