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美国心理学家亚力山大在1935年发表的《具体智力与抽象智力》一文中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以来,半个多世纪来,人们对非智力因素进行了愈来愈深入的研究。70年代至今,我国心理学、教育学的专家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重视培养青少年的非智力因素。本文主要谈谈班主任应具备哪些非智力因素。班主任应具有远大而崇高的动机。动机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  相似文献   

2.
情感智商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战,只有20%是依赖于人的智力因素。也就是智商水平的高低、而80%是决定于人的非智力因素,也就是鲜为人知的情感智商。“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由来已久。早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其论文《具体智力与抽象智力》中,即已提出了“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但并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6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维克斯勒在他的论文《认识的、先天的和非智力智慧》中,详细阐述了这个概念后,非智力因素才为世人所公认。1991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  相似文献   

3.
非智力因素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初公开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必须把培养非智力因素既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又作为德育的基本目的来对待,才能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现仅就非智力因素与教学改革的关系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人们的心理活动,不管多么形形色色、纷繁复杂,总可以把它划分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两大组成部分。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们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心理学便把这些特点称为智力。那么,到底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我以为必须用系统论的观点,把非智力因素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4.
试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随着科技、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21世纪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片面强调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自身也对非智力因素的潜能认识不足,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素质方面存在着一定缺陷,甚至影响了智力因素的成功发挥。为此,必须扭转我国高等教育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重视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培养跨世纪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天津市《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课题组一、问题提出8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一股智力热,片面追求发展学生智力,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完美的性格,造成厌学等...  相似文献   

6.
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在多元智力取向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智力理论,是对传统智力的扩展和补充,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测验的因素不能解释而又与智力活动有关的另类因素。国内学者与西方学者在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认识上有着巨大差异,无论从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概念定义、研究内容、应用范围还是生理机制等方面都存在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概述 智力不仅影响符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足影响着学生掌摊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儿等。它是人们在埘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珊性,址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与认识过程有关,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莫吉均 《教育》2007,(8S):57-57
学习是智力与非智力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感知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智力以外的一切因素都可以统称为非智力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成分。研究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首先,不能抛开它对培养良好的智力因素所起的巨大作用;其次,学习动机、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还有超越智力因素以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Alexander)在其论文《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1935)中最先提出来的。对于这个概念,目前人们在使用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因素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在学习心理研究中,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故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谈到学习、学习成绩等,人们往往只注意…  相似文献   

10.
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全部心理活动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基础上的,要实现德育课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必须依靠智力因素(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与非智力因素(如注意、情感、意志、情绪等)。智力因素提供学习、操作的程序,非智力因素提供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部积极的参加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时,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然而,传统的教学片面地认为教学过程只与学生的认识智力有关,抹杀非认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概述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性,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与认识过程有关,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较稳定,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智力是五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正在讨论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所谓素质是指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从结构上讲: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人类一切活动的精神基础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众所周知,心里素质中的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智力和学习、社会交往、品德行为等实践活动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德育、劳动教育、计算机操作教育,还是其他特殊才能教育,都应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前提,并应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当前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共识的今天,我们选择了非智  相似文献   

13.
章存林 《中学文科》2007,(11):47-47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埋怨学生智力不好,不够聪明,但却忽视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但制约着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包括动机、兴趣、情趣、意志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智力活动中发展智力,使其潜在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减轻其课业负担,提高其学习成绩。下文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谈点笔者的心得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外语学习动机、兴趣与学习成效的观察研究刘利民一、问题的提出本次观察研究的问题是由近年来我国心理学、教育学界关于“非智力因素”是否科学,是否有价值,赞同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所谓“非智力因素”,指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至少狭义他说包括动...  相似文献   

15.
“非智力因素”概念在我国提出来已经十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这一问题引起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探讨都产生了比较好的影响。但其中仍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讨论这些问题,对进一步完善非智力因素理论是非常必要的。在这里我提出几点商榷性意见,不妥之处,还请专家学者鉴正。一、关于非智力因素的归属问题燕国材根据潘菽倡导的心理学二分法,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识和意向二类。他关于智力与  相似文献   

16.
一、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智力因素是相对稳定的,而非智力因素的可塑性很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丛立新调查发现,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因素优秀者其成绩可与智力较高者相当。张履祥、钱含芬的研究把中学生分为四种类型: A型,智力较好,非智力因素优秀,学习成绩优良; B型,智力较好,非智力因素欠缺,成绩不良; C型,智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优秀,学习成绩优良; D型,智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不良,学习成绩差。李洪玉、阴国恩也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普遍认识到智力因素的重要性.而对培养学生非智力品质,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居于重要的位置,对于身心健康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重视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才能保证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它起着动机、定向、激励、强化等作用。在环境、教育条件及智力水平大致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笔者认为,在…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7,(22)
学习是智力与非智力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感知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智力以外的一切因素都可以统称为非智力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兴趣、动机、情  相似文献   

19.
智力,就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五种因素有机构成的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不少老师觉得,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天生注定”,相差不多,在日常学习中,智力因素远不如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大。因而,关注和探讨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常成为现今教学教研中的一股潮流,而对学生智力因素发展的探索却受到一定忽视。布鲁纳、乔姆斯基等学者认为,智力是学习过程中的可变因素,其质量高低,直接制约着人们的各种认识活动的质量。研究表明,就不同学力而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水平高低分别对应地与学习成绩较差和较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曲世礼 《现代教育》2003,(14):48-48
所谓非智力因素,即人们常说的“情商”。它是指智力因素(知觉、记忆、思维等)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成才的过程正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