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动词的人称,是指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行为动作是属于谁的。属于说话人的叫第一人称;属于听话人的叫第二人称;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叫第三人称。然而,并非所有的语言的动词都有人称。在有些语言的句子里,人称往往借助代词才能表现出来,但鄂温克语的单纯动词(普通动词),无需借助代词也能清楚地表示人称。这是因为鄂温克语的绝大多数动词都带有表示人称的附加成分,不少动词还带有人称领属附加成分,其所指人称一目了然。如果动词在句子里对人称的单数或复数表达得不够清楚的话,加上人称代词和人称领属附加成分就清楚了。…  相似文献   

2.
代词是中学英语重要语法内容之一,也是高考重要考点,其热点考查内容如下:一、考查对人称代词的判断考点说明:人称代词主格常作主语,人称代词宾格常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作主语的人称代词若用于无谓语动词的句子应用宾格形式代替主格形式。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主要作定语,名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具有名词功能,可作主语、宾语和表语。反身代词可作动词宾语、介词宾语,也可放在联系动词后面作表语,还可作主语或宾语的同位语来加强语气,意为自己、亲自。作主语同位语时,反身代词人称与主语一致,可放在句子末尾也可放在主语后面;作宾语同位语时,反身代词人称与宾语一致且放在宾语之后。  相似文献   

3.
根据文言语法关系的定位分析,动词和形容词一般不能作主语、宾语以及定语的中心词。如果把动词、形容词用作主语、宾语或定语的中心词,那么这种动词或形容词,就不再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某种性质特征,而是表示那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特征的名称;或者表示与那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特征有关的人或事物。这时这种动词或形容词,在意义上已有了实体的概念,在词性上也就活用作名词了。动词活用为名词,其具体规律有以下五条: 1.如果把一个动词作为动作的名称来使用,那么该动词就活用为名词。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动词“伏”因在句中作为动作的名称来使用,又  相似文献   

4.
情态、时、人称是构成句子适语性特征的三大基础。维语句子的述语性特征,通常可通过集式、时、人称、数等意义于一身的动词变位形式表现出来。在一些合成谓语中人称和数的特征可通过动名词、形动词的从属性人称形式去体现,时的特征可通过形动词的形式或合成谓语所属语气式特有的时的特征去体现。在“零位系词句”中人称和数的特征只能通过主语自身去体现,除了少数情况外,“零位系词  相似文献   

5.
回鹘文文献语言动词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一)李经纬表示动作(行为、状态、变化、心理活动)的一类词叫动词。动词是回鹘文文献语言的词类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一类词。动词具有语态、式、时、人称等语法范畴,这些语法范畴通过综合或分析形式来表示。一、动词的词态动词...  相似文献   

6.
动词不定式是非谓语动词的一种形式,它的基本形式是“to 动词原形”,有时可以不带to。动词不定式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在句子中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不定式仍保留动词的特点,即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动词不定式又具有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特征,因此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定语和状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7.
动名兼类或形名兼类应当是某些动词或形容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下失去了动词或形容词的某些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名词的某些语法功能.一般语法著作或语法教材只是列举某类词的典型功能,同时又很少指明某项功能是某类词所独有,这就会使兼类词的判断存在一定困难.从语法功能的角度确定词类,划定动形与名兼类应该找出一条或几条析取性的标准,但只要确定了一条,就有与跟这一条标准接近的其他标准,这样推而广之,大多动词、形容词都可以看作兼属名词,如此一来,动形与名兼类的数量就相当大了.动词、形容词到动名词、形名词再到名词的过渡应当是一个连续状态,如果真要做切分,实际上是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8.
谈英语中的逻辑主语王保林逻辑主语是指句子中某个非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执行者。因此,从语义上来说,它是这个动作或状态的逻辑主语;但从语法说,它在句中与相关的非谓语动词一起充当某种语法成分。有时非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执行者借与谓语动词所表示...  相似文献   

9.
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是依靠词序或表示语法关系的“孤立语”,而属于印欧语系的俄语则是词的本身有形态变化的“屈折语”。对汉语动态形容词与俄语形动词在概念、构成、体、意义、功能六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二者在特征上相似,都能做动词,又能做形容词。但汉语中的动态形容词由形容词转化而来,动态性和动词性很强,而俄语中的形动词由动词转化而来,形容词性强,动词性弱  相似文献   

10.
动词不定式可用在作表语的形容词之后,语法学家对这种用法的语法功能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动词不定式是形容词的宾语,有的则主张把动词不定式看作是修饰形容词的状语,还有的人将某些动词不定式看成是主语的补足语。究竟如何看待这种表语形容词后面的动词不定式呢?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其实无须去分析它的语法成分,只要掌握它的一些日常用法就行了。鉴此,我们通常将修饰表语用的动词不定式分为两大类。下面作一简介,供大家参考。1.句子主语和表语后的动词不定式有逻辑上的主谓关系,它又可分为三种。(1)句子的主语一般是表示人的名词,作表语用的形容…  相似文献   

11.
蒙语名词复数附加成分数量多,各个成分的词法功能不同,有的可以用于所有的名词之后,有的只能用在指人的名词后面。有的可以加在过去时形动词的后面,有的可以加在形容词的后面,使形动词和形容词变成名词。在五组附加成分中,有两个是简单形式,即“d’和“s”。  相似文献   

12.
内涵理解:形容词用来修饰、说明名词或不定代词,表示人或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而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有时也能修饰名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高考考点:  相似文献   

13.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它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定语,前面可以附加数量词、指示代词或形容词,但它不能带宾语,不能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而动词是表示行为发展变化的词,大多能带宾语,常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如果一个短语或句子中的名词并不具备以上所说的名词那些特点,反倒具备了动词的特点。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1.名词后带宾语,该名词一般活用作动词:  相似文献   

14.
辨别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几种方法内蒙古/王树义一、从三类词的意义上辨别这三类词的概括意义不同: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和心理活动的;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从这三种词的概括意义上看,对...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里,实词经常活用。下面仅简要介绍一下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几条规律。(一)在意义上不表示实在的动作行为,而是代表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的动词,活用为名词:在意义上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而是代表与性质、状态有关的人或事物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如:  相似文献   

16.
<正>在英语中,不能作句子谓语,而是担任其他语法功能的动词,叫做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有3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现将动词不定式的用法总结如下:动词不定式的基本形式是"to+动词原形",有时不能带to。它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在句子中不能作谓语,但它具有名词、形容词、副词的特征,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宾语补足语、表语、定语和状语,它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并和其一起构成不定式短语,不定式的否定形式是  相似文献   

17.
《简明现代汉浯》系93级文秘、英语等专业的必修课。本文对该教材语法部份的五个重点问题,作些辅导性的阐述。 一、词类划分 通常说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这些说法往往给人们以一种误解,似乎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划分出来的了。其实并不然,表示同类概念的词,它们的语法功能不一定相同。例如“争”和“打仗”都表示一种行为,但“战争”是名词,“打仗”是动词;“蓝”和“蓝色”都表示一种颜色,但  相似文献   

18.
张树勇 《新高考》2008,(12):50-52
英语中为了表示人或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常常使用形容词。而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的,有时它也能修饰名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近年来高考重点考查了形容词、副词用法的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活用是文言中相当普遍的现象。实词的活用一般分为名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直接作副词;动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名词和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包括活用为名词,一般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些活用现象是我们今天用现代汉语的眼光去看待它的结果。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善于从某个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和在语境中的意义出发,去辨析、判断它属于哪一种活用现象。有些实词的活用可以从语法角度辨析。名词作副词的语法条件是:名词放在动词前,不构成主谓关系,而是对动作行为起修饰、限制作用。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语法条件是:形容词、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  相似文献   

20.
动词不定式是非谓语动词的一种形式,它的基本形式是“to 动词原形”,有时可以不带to。动词不定式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在句子中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不定式仍保留动词的特点,即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动词不定式同它的宾语或状语构成不定式短语。动词不定式具有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特征,因此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定语和状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