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来说,报刊上揭露批评性的文章容易引起读者兴趣,而正面宣传的文章,若缺乏可读性,很多人便不爱看。有的读者认为,正面宣传的一个致命弱点是脱离实际,不实在,不亲切,与读者离得远,八股味浓,这就不能不影响宣传效果。要提高宣传效益,就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我想,文章的可读性是否可以这样表述:有益、有用、有味,有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文章的思想内容好,还要讲究写作技巧,娓娓道来,使读者有兴趣读完,能解决问题,有所收益。有的同志把可读性偏重理解甚至简单地理解为趣味性,而忽视应占首位的思想性、政治性,这是一种曲解,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把外壳当成了实质,降低了可读性的意义。古人把写文章看成“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精心经营,反复推敲,务求尽善尽美。我们报刊的文章,会影响到千百万人的思想状态和情绪,不注意思想性、政治性,不把它与可读性联系起来,是不行的。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应力求做到: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2.
企业报作为我国一种具有特定编采、发行范围和读者群体的新闻媒体,应特别凸现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而通讯较其他体裁更能体现这“三性”,使其可读性得到强化。企业报周期长,速度慢,在新闻时效性上与大报根本无法相比,因此必须在可读性和耐读性上做文章,以提高报纸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铜川矿工报》1970年10月24日创刊,自今走过30余年历程,开初不定期出刊,后来发展为周一刊,上世纪90年代以  相似文献   

3.
寻求思想性与可读性的最佳结合龚惠民每一家报纸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都必须力求提高思想性和可读性,努力寻求这二者的最佳结合。思想性、可读性,这二者对于“周末”这种报纸来说,具体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又如何求得它们的完美结合?周末类报纸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4.
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道德风尚的社会新闻,以其较强的思想性、知识性、越味性和可读性,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现在无论是晚报还是党的机关报,刊登的社会新闻越来越多,社会新闻在宣传阵地上恢复了它应有的地  相似文献   

5.
新闻应当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但不可缺少一个灵魂——思想性,我在1988年12期的本刊上发表过《社会新闻要有选择》的短文,谈及这方面的问题,但没有展开。现在,我想就“社会新闻的思想性”作一点探讨。社会新闻的思想性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6.
理论宣传历来是党报的优势之一,纵观当前一些党报的理论版,一般在导向性、指导性、权威性、思想性上做得较好,而在新闻性、可读性、群众性、时效性方面相对较弱。理论宣传如何在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又能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吸引更多的读者,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这是一个有待被解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晚报界曾提出过一个口号:软些,软些,再软些。我想,地方党刊界也应提出这么一个口号:可读性强些,强些,更强些。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  从根本上说,可读性是任何报刊书籍都应追求的一个目标。主妇做的食品营养价值再高,如果不可口,也满足不了家庭成员。出版物观点再鲜明,立场再坚定,再有益于社会人心,却板着教师爷面孔,佶屈聱牙,也难以吸引众多的读者,难以起到应起的作用。目前的地方党刊是指中国共产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组织,及少数特殊的市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州一级组织所主办的刊物,主要包括思想理论刊物和党员教育刊…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7,(6)
试谈杂志封面的思想提示文/高淑琴杂志的封面犹如人的面孔,往往是这本杂志精神面貌的体现,其品位、档次通过直观的表现形式给读者传送不可磨灭的第一印象,其中非常重要的是要给读者以思想性的提示。思想性是一切读物的灵魂。思想性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在杂志封面上向读者...  相似文献   

9.
许佳文 《新闻实践》2004,(10):57-58
长期以来,在读者的印象中,党刊的思想性、指导性和权威性比较强,而可读性则相对弱一些。因此,在今天探讨如何贯彻中央提出的新闻“三贴近”原则的时候,我们有理由说,党刊除了坚持思想性、指导性和权威性外,还要努力增强可读性。本文结合《共产党员》杂志的实践,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案例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一个有机部分,它因本身具备的可读性、新闻性和颇具警世作用的思想性,备受众多媒体的青睐。案例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案件事实(包括作、发、侦、破、判等过程及其结果)及时而简短的报道。案例新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标题制作上更须讲究艺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 标题是作者传递给读者的第一个信息,它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出稿件的具体内容,有时还提示出稿件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正在当今人人关注健康的新时代,如何创作编纂出一系列内容科学实用,贴近大众需求,使读者能够"看的懂、学得会、用得上,行之有效",融"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医学科普图书,是摆在我们从事医学科普编辑出版工作者面前的研究课题和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一部优秀的医学科普图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以及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这些是对医学科普作品的基本要求,凡从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报作为我国一种具有特定编采、发行范围和读群体的新闻媒体,与其他新闻媒体有许多不同的特点,除了注意报纸的新闻性这个共性以外,应特别凸现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而通讯(报告学)一类作品更能体现其“三性”,使报纸的可读性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3.
强昌洋 《新闻世界》2009,(10):67-68
长期以来,党委机关刊物(以下简称“党刊”)给读者的印象是,思想性、指导性和权威性比较强,而可读性则相对较弱。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党刊如何在坚持宗旨、定位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可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宣传功能,是每个党刊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编辑思想素质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等出版物是精神产品,它是由作者和编辑共同创作出来并奉献给读者。它作为一个载体,把作者和编者的思想、文化、道德、艺术等等传达给成千上万个读者,使读者在阅读或观看的心理过程中受到精神享受。一部好的出版物,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必将感染读者,影响读者,使读者在享受精神愉悦的同时,思想也得到一次洗炼的升华;相反,一部荒诞、淫秽的出版物却像一剂灵魂腐蚀剂,侵害读者的思想灵魂,给社会,给读者造成心理或思想上的伤害。因此,作为出版工作的核心———编辑来说,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思想素质在编辑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安波舜同志说:“一个好的编辑,能够包装一部作品;一个更好的编辑,能够包装一名作家;一个最好的编辑,能够包装一种思想。”由于编辑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须是读者的表率和楷模。因此,好的编辑,就应该有纯正先进的思想,美好善良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正派的作风。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我国的广播、电视、图书出版部门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应该以党的事业为己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传播一切有益于经...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各媒体的法制报道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有“趣”没有“劲”。“趣”是指它的趣味性、可视性、可读性,“劲”是指它的思想性。很多媒体并不把法制新闻当成主要新闻来对待,而往往把它当成新闻的”调味品”和茶余饭后的“品料”。笔者认为,法制报道应注重思想性,应在思想性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企业职工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对企业报副刊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在新形势下增强企业报副刊的吸引力和指导性,让企业报副刊更具魅力,笔者认为,只有将新闻性、思想性和可读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给读者以活泼清新的艺术享受和思想共鸣,才能受到企业职工的喜爱和欢迎。  相似文献   

17.
《仪征化纤报》在副刊中设立“工厂的故事”已有14个年头了。编辑人员几番变化,版面几经调整,但是“工厂的故事”栏目在仪化一万多名职工中的知名度却是与日俱增。“工厂的故事”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内容为读者开辟了一片缤纷灿烂的文化园地。在组稿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在思想性与可读性的最佳结合上动脑筋、下功夫、用气力。我们不敢说每一篇稿件都体现了思想性与可读性的最佳结合,但我们完全可以说,我们的目光始终聚集在思想性与可读性最佳结合这个目标上。围绕这个目标,始终不偏离这个目标,是我们努力办好“工厂的故事”这个栏目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8.
新闻强调新闻价值,而新闻价值最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的思想性上。事实上,真正的好新闻必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我们平常评价一篇新闻稿时常说:“这篇稿子有新意”,“那篇稿子有深度”等等。仔细琢磨琢磨,这里所说的“新意”、“深度”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思想性而言的。留心一下令人击节赞叹的新闻佳作,我们就会发现,它们无不闪烁着一定的思想火花。新闻报道中的思想性,不是凭空想像,而是来自社会实践。对记者来说,他的社会实践就是调查、采访,有采访就要挖掘思想,要写稿就要融进思想性。穆青同志1979年采写的通讯《一篇没有写完的报…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事报纸副刊采编工作多年,采写过无数大案要案,所写的侦破通讯,曾多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深受读者的喜爱与好评。回顾近20年来笔者采写侦破通讯所走过的路,每一篇获得成功的作品都与采访深入细致,注重社会效果、注重选择的适宜性、文章的可读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分不开。  相似文献   

20.
所谓可读性,若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即是一种阅读认可,是主体(读者)和客体(文本)交合时的和谐状态,往往伴随着主体的想象、兴奋、激动和理智的快感。反之,则是阅读拒绝,其在主体心理上的反应是厌恶、反感或淡漠。 《陕西日报·周末版》自创刊以来就一直把增强报纸的可读性作为重点来抓,“努力追求高层次、高品位、高格调,把思想性和可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承担起严肃庄重的舆论导向责任和社会责任,又尽到让读者‘放松一下,欢愉一宵’的义务,真正做到方向正确、视野广阔、淡雅清新、文图并茂、情景交融、寓教于乐。”我们尤其重视这个“放松一下,欢愉一宵。”如果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