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纪录片作为电视叙述领域的一种重要类型,叙述者的角色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纪录片叙事文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文以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结合纪录片内容,探讨叙述者在纪录片中的角色类型及其与文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何凡 《新闻世界》2012,(8):218-219
中国电视纪录片从1958牟开始,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本文主要采取文本分析的办法,将不同时期我国电视纪录片的不同特点和该时期的代表作品相结合,试图勾勒出一幅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脉络,并对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南 《新闻窗》2013,(2):51-51
一、电视纪录片的性质特点 电视纪录片不同于记录影片,是在伴随电视的产生而衍生的一个全新表现领域中的电视节目类型,它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观众并且受到观众的支持。因为电视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能实现制作者与观众的某种共鸣或者共识的达成,因此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电视上播放了大量关于历史文化的专题纪录片,无论是专家叙述型还是情境再现型或者是考古探索型,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新历史主义叙述。新历史主义电视纪录片的叙述模式依然可以正叙、倒叙和插叙划分。这三类叙述模式在叙事文本中往往相互作用,即产生交叉与转换,导致同一文本中存在两种叙述模式,可看作模式的变异,或称之为“转换模式”。  相似文献   

5.
唐婷 《现代传播》2017,(11):167-168
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纪录片分为两类:在互联网上播放的传统纪录片和专为互联网而创作的新形式的纪录片。微纪录片属于后者,它是一种凝缩型的互联网纪录片,是刻有互联网媒介符号的完整的叙事文本。纪录片作者将传统纪录片的美学元素压缩并凝练为简短精粹的微纪录片,以适应互联网用户的观影习惯。近几年微纪录片成为了互联网上传播的最为重要的纪录片类型之一。本研究将微纪录片定义为时长在10分钟以内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6.
黎仁刚 《青年记者》2010,(16):87-88
长期以来,纪录片的叙述者就是纪录片的作者,由作者来告诉观众他的所见所闻。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喇叭”式纪录片、苏联和中国“形象的政论”式纪录片、概述片的解说词天马行空大而无当,画面支离破碎、毫不相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让许多观众望而生厌。由创作者充当叙述者的纪录片,走入了由“意识”充当叙述者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7.
在电视媒介产品中,纪录片是最具有文化留存意义的类型。这主要源自它对社会生活及文化结构的嵌入式作用机制。纪录片生产区别于一般新闻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新闻资源开发与社会文化因素结合起来,由此形成独特的视听文本。近十年来,我国的纪录片生产在地域文化的呈现与传播上,最突出地体现在海外华裔纪录片新题材的开拓与创新上。  相似文献   

8.
故事化叙事者的叙事学分析任何叙事文本都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即故事和故事叙述者。“所谓叙事,我们指的是所有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文学作品,即存在一个故事和一个故事叙述者。”这是叙事文本区别于其它文本的最基本特征。戏剧文本有故事,但它缺的是故事叙述者;抒情诗有讲述人,但他讲述的不是故事而是主人公的情感。因此,在纪录片的故事化中,除了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还必须有一个讲故事的叙述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有两种摹仿的方式:纯叙事(di啨g啨sis):诗人以自己的名义讲话而不想使我们相信讲话的不是他。完美摹仿(mi m啨sis):他(诗人)…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是叙事的艺术。它通常会有一个叙述者给我们讲故事。在默片时代,这个叙述者讲故事的方法是在片中打上字幕;有声片出现之后,叙述者就用旁白叙事。但有一类纪录片,叙述者解说起来,不发出任何声音,它只是将拍到的实况镜头编辑好,呈现出来。这类纪录片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直接电影和法国真理电影。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直接电影和真理电影式的纪录片被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人创作出来,被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大奖评委所看好,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从叙事学角度来看,纪录片诞生11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是纪录片叙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和某类叙述者不断调整、消亡的历史.参加200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送来的510部纪录片,呈现了当代中外纪录片叙述者的整体群像,它们是用第三人称叙事的创作者,是不说话的创作者,是当事人、见证人和探索者.就在叙述者的不断选择和调整当中,纪录片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纪录片的叙述者就是纪录片的作者,由作者来告诉观众他的所见所闻.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喇叭"式纪录片、苏联和中国"形象的政论"式纪录片、概述片的解说词天马行空大而无当,画面支离破碎、毫不相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让许多观众望而生厌.由创作者充当叙述者的纪录片,走入了由"意识"充当叙述者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12.
冷凇 《声屏世界》2011,(2):45-47
纪录片能够营造其他类型电视产品无法比拟的"真实感"体验。某种程度上,纪录片在对外交流上的语态与语境相对客观,这种易于接受的"软性宣传"优势明显超过新闻、娱乐、电视剧等其他领域的电视节目。纪录片对外传播的最高境界应当是"以国际受众市场为导向的国家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3.
富颖  程郁儒 《报刊之友》2012,(12):84-85
鉴于纪录片创作实践中虚构手法的运用和纪录片真实性理论边界的消失,基于作者创制的电视记录场理论,分析了纪录片拍摄现场的微观结构和内在机制,认为电视记录在被摄对象的自然状态下可以记录和还原事物的真实面貌,在被摄对象的自主状态等建构性场境中的电视记录也有真实性成分,因此纪录片拍摄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要遵循若干基本原则,理论发展需要扼守内容上的“事件本原”和方法上的“探索发现”的底线,以捍卫使纪录片区别于其他形态的媒体文本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文献纪录片的特质及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洁 《东南传播》2011,(10):137-138
随着电视这一传播媒介的普及,电视纪录片已逐渐广为人知,同时受众对纪录片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献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类型,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本文将从三方面逐一探讨这一类型纪录片:(一)关于文献纪录片的界定。根据其定义找出区别于其他类型纪录片的特质。(二)文献纪录片的特质。分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连宇平 《东南传播》2011,(12):77-79
中国电视纪录片在20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走过了30多年的探索道路,也取得丰硕的成果。从形态上分析,经历了与电影、新闻的重合与决裂,终于形成一个独立的节目类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掀起中国电视纪录片历史的第一次系列创作浪潮和第一次栏目化浪潮,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延续、改进着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专题形态模式。早期的形态探索,是中...  相似文献   

16.
孙桂杰 《今传媒》2011,(9):141-142
纪录片作为一种高品位的影视传播形态,越来越追求个体化的创作方式,从而为纪录片打上了个人化的烙印,从纪录片作品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创作者的价值观,而纪录片又通过电视这种大众传播渠道为受众所接受,纪录片文本所体现的价值观也影响着受众对世界和周围事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吴健 《传媒》2021,(6):53-55
融媒体时代,清晰地把握不同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叙事特征,有助于提高其传播效果.目前国内纪录片的创作主要是针对院线、新媒体、电视进行投放,在叙事视角上各有特点.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讨2013年以来中国纪录电影、新媒体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包括谁在讲(角度),讲了何人、何事(内容),以及不同的叙事视角给观众带来的不同感受(效果),同时解释为什么这三者会使用不同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一 中国电视纪录片自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观众和制作人,涌现出一大批社会反响强烈的优秀之作.众多电视工作者热情地投入到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它一方面推动了此类创作的发展,同时,由于许多人缺乏理论上、实践上的必要准备,在纪录片表现艺术上出现了种种误区,影响以至制约着该类创作的提高与繁荣.如何提高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表现,值得纪录片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19.
赵志洋 《今传媒》2016,(8):117-118
国产纪录片经历了多年的市场沉寂,在近几年迎来了复苏并出现了一些现象级的作品。随着创作时代的更迭,纪录片在文本创作上发生了嬗变:受到创作技术、社会文化、观众偏好的影响,创作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逐渐契合市场的需要,纪录片的文本创作也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国产纪录片随着时代的需要产生的变革。纪录片文本主要包含的影像文本和文学文本,由于这两者的相辅关系也决定了在嬗变过程中无法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20.
吴喆 《记者摇篮》2013,(1):20-21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最初的几年里,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过一段经典纪录片的黄金期。然而今天,我们却很难在电视台的节目播出表上看到纪录片,尤其是经典纪录片的名字。经典纪录片不吃香了!这是为什么?经典纪录片为什么渐行渐远?纪录片的瓦解今天,除了专业的纪录片频道,经典纪录片在电视荧屏上已经难寻踪迹,主要的原因就是,主流媒体培育经典纪录片的大环境不存在了。曾几何时,电视剧、电视文学、纪录片被视作衡量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