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许多富有人文关怀的先觉者,尤其是女性作家们开始以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浓重的否定意识审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历史命运和现实遭际。他们认识到封建婚姻和家庭是父权制对女性进行性别压迫的重要手段,女性在婚姻关系中普遍存在着生命贬值和人格异化的现象,于是他们坚持不懈地对封建家庭中的婚姻异化和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许多富有人文关怀的先觉者,尤其是女性作家们开始以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浓重的香定意识审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历史命运和现实遭际。他们认识到封建婚姻和家庭是父权制对女性进行性别压迫的重要手段,女性在婚姻关系中普遍存在着生命贬值和人格异化的现象,于是他们坚持不懈地对封建家庭中的婚姻异化和婚姻悲剧进行控诉和抗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婚姻与家庭伦理的角度来解读《十三夜》中的女主人公阿关,探讨在与丈夫期待的理想婚姻发生冲突时,在家庭、婚姻束缚下以及在社会伦理制约下觉醒与放弃中沉浮的女性形象。表明在明治时期,处在社会变革中的女性,女性意识开始萌芽,但在父权、夫权的压抑下,最终放弃挣扎,其自觉意识和自身知识的局限导致了女性的悲哀。  相似文献   

4.
肖红是一个女人,她有着极不幸的家庭与婚姻的悲惨遭遇;肖红又是一位女作家,她有着极短促的文学生涯。本文从肖红所经历的生存不幸中,寻找构成肖红女性意识的精神支点;从肖红作品的艺术魅力中,阐释肖红女性意识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5.
“女性意识”是解读女性作品的钥匙。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爱玛》,一方面呼吁男女平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另一方面视婚姻为女性体面的出路,将家庭定为女性的最佳舞台。与女权主义者那强烈、彻底的女性解放意识相比,小说《爱玛》的女性意识是朦胧的,带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6.
婚姻与爱情贯穿了中国文学的始终并成为其基本主题.新时期以来,有以张洁、张辛欣、张抗抗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她们从女性的角度表现了现代女性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反抗意识;有新写实作家如刘振云、池莉、方方等对普通琐碎婚姻生活的平面描述;也有诸如<爱又如何>、<别人的爱情>等作品对婚姻和爱情的消解.在众多作家作品中,王海鸽婚姻题材小说可谓独具特色,其创作既如实描绘了普通家庭婚姻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实际上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结婚以后》主要通过女性的身体、婚姻和家庭的叙事,揭示女性在所谓的"私人领域"内的生存困境:"沉重的肉身"成了男性欲望消费的对象,"无爱婚姻"是女性在婚后生存的"人间地狱","家之囚笼"使女性生存在"在而不属于"的惶惑之中。概括地说,《结婚以后》主要破解女性"私人领域"内黑暗无光的历史。高长虹以"人"的意识、用艺术想象暴露男权社会制造女性生存困境罪恶的同时,却始终无法摆脱男权意识形态隐性的羁绊,无意中流露出男性作家"大男子主义"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奥斯丁是女性觉醒时期一位很关键的挑战男性文学创作传统的女性作家,在世界女性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她是女性文学的启蒙者与开拓者,第一次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奥斯丁从对前辈男性作家的反拨入手,拨开了笼罩在女性头上的那层不是“天使”便是“魔鬼”的浓雾,以女性的视角感知女性,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书写和构建自己的女性观念,即家庭内男女平等、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恋爱时理智与情感平衡。  相似文献   

9.
关园园 《现代语文》2006,(10):43-45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是台湾第一位女作家,也是台湾学中女性意识最早的呼唤和奠基。”(《台湾地区学透视》,古继堂,黎湘萍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83页)林海音的小说,不管是以北京为背景还是以台湾为背景,几乎全都是以女人、婚姻、家庭为中心,叙写了女性的种种不幸和悲哀、忧愁和痛苦、忍受和反抗。  相似文献   

10.
简·奥斯汀作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涉及了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意识。人物模式、婚姻模式和爱情观均体现了与当时时代相符合的女性主义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笔下的厄秀拉是一位现代恋爱与婚姻关系的探索者。她的思想随探索而演变。恋爱和婚姻是厄秀拉生活的中心。她的性爱观点表现了劳伦斯所说的人类感情现实,是劳伦斯性爱理论的诠释者。在恋爱婚姻方面,厄秀拉的斗争不是为争取支配权,而是为了寻求一位能引导她走向创造性生活的男人。她与两个男人有过恋爱和婚姻关系,与前者由于彼此个性和思想的差异而分手,与后者虽然彼此也有分歧和斗争,但经过磨合,最终实现了尊重彼此个性,实现了一种“行星式均衡”的婚姻关系。劳伦斯这一解决方案是否有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个独特、超前的诗人。在个人生活道路的自我设计上 ,在诗歌创作的主题内容、思想倾向、语言技巧和写作风格上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她以前的美国女诗人的道路 ,表现出了她的现代主义特征。从分析她的生活方式、爱情诗、宗教诗着手 ,可以阐述出她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 ,划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期  相似文献   

13.
迟子建小说中,我们能时刻感受到她从自己生命体验出发,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对生命之真、生命之理的书写和思索。"生命"是迟子建创作的全部基石,她以温情之笔书写生命,传达"温暖"和"爱意"的生命本质,描述刚柔相济的生命形式,其终极指归是对"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的追求。迟子建在其创作中融注生命美学意识,汇成了其独特的生命美学观,是其特立独行于当代文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论池莉作品中的女性婚恋历程及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以"新写实主义"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通女性的成长轨迹,尤其是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念对传统意识、心理、生活的影响。她们都经历了从最初对爱情的憧憬、婚姻的向往的虚幻时期,爱情理想和现实婚姻的矛盾冲突后的失落,最终在经历种种矛盾、挣扎后,逐渐理性、成熟起来,破茧成蝶,完成自我的蜕变。作者通过对现代女性婚恋的真实写照,显示出现代女性意识心理的改变过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对妇女问题进行了高度的现实主义探讨。她对以前男性作家笔下的男权视角和某些观念进行反驳,以女性的视点讲述女人自己的故事。文章探讨简.奥斯汀小说的文学基础、社会背景、以及其中展示的这位女作家的女性意识、前卫的婚姻观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对妇女问题进行了高度的现实主义探讨。她对以前男性作家笔下的男权视角和某些观念进行反驳,以女性的视点讲述女人自己的故事。文章探讨简·奥斯汀小说的文学基础、社会背景、以及其中展示的这位女作家的女性意识、前卫的婚姻观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她的6部以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中有清晰的体现。她的婚姻观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但并不是完全正统的。奥斯丁的婚姻观一直在“理智”与“情感”中徘徊,但最终“情感”战胜了“理智”,“爱情”取代了“金钱”。她最终把爱情、把男女双方真正倾心的爱慕视为婚姻的基础,冲破了当时正统的观念,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娃是唐传奇中充分展现了人性复杂的女性形象.随着情节的发展,她的性格也体现出变化性和多样性.在她身上,善良与邪恶、真实与虚伪、仁爱与奸诈、忠诚与背叛、勇敢与怯懦并存.她既不同于妖界的凡人任氏,也不同于人间的仙子霍小玉,她冷静而实际的追求美满爱情和婚姻.她是传统女性美德与时代女性叛逆的合体.在她身上既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情怀,又折射出深广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朱淑真有着不同于男性的女性特质。从其作品看,她对情爱的大胆追求和不顾一切的叛逆行为,显示出朱淑真自我意识、平等意识的觉醒。同时,朱淑真还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女性笔调书写女性情感,表现出女性的深层意识和情感体验,这些都共同构成了作品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