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允杰 《青年记者》2009,(22):65-6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类型的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公安系统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当前,智能化犯罪、团伙犯罪、流窜犯罪比较突出,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手法更加隐蔽。科技强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是新形势对公安机关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至2011年,中国银联卡发卡量超过28亿张,当年银行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作为使用最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刷卡消费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涉及银行卡的犯罪日益突出,根据公安部发布的“天网2011”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公报,2011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银行卡犯罪相关案件2.4万多起,抓获逃犯近千人.银行卡犯罪不仅严重危害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且由于其涉及面广、危害性大、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极易引发社会矛盾,诱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3.
郭永亮 《今传媒》2010,18(10):26-27
团伙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失业人口较多、贫富差距悬殊、价值观念失范、社会管理存在漏洞等都是团伙犯罪的诱因。团伙犯罪具有行动隐蔽化、纠结方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的特点。对于控制团伙犯罪应实施前置性侦查,即对"多人犯罪主体"实施"由人到案"的工作方式,突出"以侦查促防范"的工作目的。  相似文献   

4.
杨群 《大观周刊》2011,(50):44-44
当前,我国处于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层出不穷,尤其是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犯罪形势,例如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复杂案件,该类犯罪的危害性极大,因此对于此类犯罪使用电子监听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既要鼓励记者通过暗中采访的方式揭露犯罪,但同时又要管理好记者的采访报道活动,防止记者黑白两道通吃.从而激化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6.
社会急需解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由各种矛盾造成的犯罪,对犯罪的防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从社会政策方面关照弱势群体,缓和对立情绪。”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说,“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7.
谷永超 《青年记者》2016,(31):74-75
随着数字技术的升级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网络不但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便利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同时也为一些犯罪的实施开拓了新领域,比较典型的就是通过网络实施版权犯罪.网络的特殊性使得网络环境下的版权犯罪出现一些新特点,由此给版权的刑法保护提出了新问题.鉴于此,笔者拟对网络环境下版权犯罪中的“复制发行”的特点及认定进行探讨,以期裨益我国刑法规制网络环境下的版权犯罪.  相似文献   

8.
"情·罪"小说系列是章诒和先生以狱中结识的女囚为原型而写的系列小说,现已出版的两部《刘氏女》和《杨氏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12),引起了较大反响.女囚犯罪故事的生动性自不待言,就如同小说中所说:"入狱前是个搞戏的,而案情就是戏.凡社会矛盾冲突、家庭生计问题、个人情感风波到了非常尖锐、无法调和的时候,人所采取的极端手段就是犯罪.‘极端’二字就是戏剧性之所在,犯罪情节就是戏剧情节,犯罪技巧就是难得的细节"(《刘氏女》第47页).  相似文献   

9.
李树勇 《大观周刊》2012,(42):63-63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刑事案件居高不下,犯罪的种类和手段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进一步完善了简易程序,本文通过对我国刑诉中简易程序的浅析和同国外的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比较,发现我国刑诉中简易程序的缺陷,对我国刑诉中的简易程序进行一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浅论档案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档案犯罪的概念、特征 由于档案犯罪是1997年刑法典新设立的犯罪,档案犯罪在我国也是一种新的犯罪类型,目前学术界对于档案犯罪概念的探讨还不多.笔者认为,所谓档案犯罪,是指涉及档案和档案管理的犯罪.  相似文献   

11.
朱芊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10(3):67-69,78
1.依据四版类目设置,确定"计算机犯罪"应分入"刑法分则"有关类目 研究计算机犯罪的著作不再靠入"D917犯罪学"以及"TP309(计算机)安全保密",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刑法分入刑法分则有关类目.如<计算机犯罪的定罪与量刑>的类号是"D924.3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相似文献   

12.
既要鼓励记者通过暗中采访的方式揭露犯罪,但同时又要管理好记者的采访报道活动,防止记者黑白两道通吃,从而激化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3.
颜恺 《大观周刊》2011,(22):202-202
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是我国现阶段预防与惩处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大胆探索,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将有助于做到——既有力打击犯罪,又有效减少社会矛盾,从而实现法律效用和社会效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新闻周刊:从社会的层面上,如何尽量减少变态犯罪?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1.尽可能减少他和社会的矛盾。比如特殊偏执性人格(认死理)、自恋性人格、同时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排解内心的体验的人,社会就要关注、干预。事实上,过去也有干预机制,过去都是靠单位,现在要靠社会救助措施,为他提供方便合法合理的排解渠道。 2.针对人格缺陷的变态(病态),采取专门矫正措施。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体系要共同努力。特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以犯罪主体为新视角,以同主体类型犯罪为研究对象,提出"情报源-主体-案件-犯罪问题"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研究思路,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特点以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犯罪主体的影响因素,揭示未成年人犯罪规律,从而为实践中防控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提供更多战略情报分析思路。[方法/过程] 采用文本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设定同主体类型犯罪问题而并非单个案例为情报研究对象,通过提取该类案例样本中与犯罪主体相关联的信息,构建犯罪主体社会网络,进行相应的理论探讨及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分析适用于一定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研究。基于犯罪主体社会网络的未成年人犯罪战略情报分析有利于客观地揭示此类特殊主体犯罪规律和犯罪特点,发掘犯罪主体影响因素,能够为未成年人犯罪战略情报分析的实施提供有效的辅助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一些社会矛盾所引发的突发事件日趋增多,成为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地方的个别部门在处置这些事件时,习惯以传统的"保密思维"对待媒体.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12,(7):8
当前,我国传媒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出现在传媒人的面前。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面对矛盾和问题,不能否认、不能回避,而应直面矛盾、解决矛盾,在正视矛盾中谋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12月17日,记者从重庆市检察院了解到,为遏制贿赂犯罪,重庆市检察院新成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中心,按规定向社会提供查询,让那些有污点的单位和个人"一朝行贿、长久后悔"。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阶层分化加剧,利益日趋多元,新老矛盾叠加交织,大变革大转型既激发出蓬勃活力,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创新社会管理思路、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而媒体的特性和功能定位,决定了  相似文献   

20.
王菊荣 《新闻知识》2007,(10):85-86
打开网络,任何一个新闻网站,法制新闻报道都在社会新闻报道中占据一半甚至超过一半的比例。法制新闻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说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司法审判活动、罪犯的犯罪事实以及犯罪的心理特征、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等等,充满了新奇、刺激、惊险、矛盾。而这些又与社会新闻当中的一大部分相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