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轫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伴随"五四"运动的开展达到其高潮,衰落于1925年左右.在这期间大批青年远涉重洋,赴法留学.保定地区是这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中心之一,不但发起时间早赴法人数多,而且开办了整场运动中最早的两个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在这场运动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保定兴起的原因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我国爱国知识青年追求新思潮、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道路的产物。在此期间,专门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各团体在国内组织创办了大量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本文简单介绍这些预备学校的发展情况并剖析了这些预备学校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1918年秋,由蔡元培、李石曾等创立的北京华法教育会在长辛店开设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青年学生半工半读,攻读法文的同时也经受劳动锻炼。后来,这批毕业后赴法留学的青年学生中的很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这座二层小楼见证了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的光辉不朽的足迹。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远渡重洋,赴法学习,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100多年的历史几度辉煌几多灿烂。勤工俭学光照千秋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847年前后,就有来自中国的学生自费到法国留学,1872年首批官派生赴法学习,辛亥革命以后,各种形式的留法学生大量出现。尤其是1920年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风靡全国,在中国近代留学史和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后来,其中的许多人成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创业者。中国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是当时中国的知识青年追求新思潮,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在这次大规模的向西方学习活动中,留法勤…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由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和吴玉章同志等倡导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曾受到当时国内广大青年的热烈响应.从1919年到1920年底,在我国最早一批共产主义者赵世炎、周恩来、蔡和森等同志的率领下,全国约有一千六百多名青年学生,先后赴法勤工俭学,开创了我国留学生运动史上的新篇章.他们到达法国后,借助于勤工俭学这一形式,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考察了西欧工人运动的状况,从事革命斗争活动,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中国革命事业最杰出的领导骨干.1919年到1920年间,大批勤工俭学生到达法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期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保定作为该运动的发祥地、留学预备培训基地及发展核心地,对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蓬勃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弄清湖南省赴法勤工俭学人员的数目和人员众多的原因以及他们的去向,对于正确估价该省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历史作用将会有所裨益。一、人员的数目及其活动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新民学会积极发起组织会员和湖湘青年西渡赴法,为湘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旅法会员通过勤工俭学生涯的艰苦磨练和斗争实践,大都抛弃了工读主义等幻想,走上了信仰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救国道路,从而奠定了学会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基础,为日后肩负起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研讨了蔡和森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思想飞跃和重大贡献:(1)倡导组织和领导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2)从尊崇墨翟信奉工读主义到笃信马克思主义;(3)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引导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0.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始于1912年。它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留学生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留法俭学会、勤工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等若干阶段的发展,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才形成了一个空前规模的热潮。“勤工俭学”,是“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之意,即用自己做工所得的收入,作为入校学习的费用。当时留法的学生,包括官费、俭学和勤工俭学三部分  相似文献   

11.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留学生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曲中思想解放的先声。这一运动的发轫,可以追溯到1912年李石曾、吴玉章等“拟振苦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而发起留法俭学会,但直到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才如狂飙突起,蔚为时尚,吸引着一代中国青年的精英。从1919年3月到1920年底,国内就先后有20批1,600多莘莘学子远涉重洋,赴法求学。据周恩来在法  相似文献   

12.
五年的留法经历是徐特立从"教育救国论者"到"人民教育家"的重要转折点。目前,论者普遍认为张敬尧的通缉是促使徐特立赴法的直接原因。但实际上,在张敬尧以通匪之名通缉徐特立时,徐特立早已远赴法国。通过分析和梳理文献可知,"教育救国"理想的破灭和"劳工神圣"学说的鼓舞是徐特立赴法的主要原因,而当时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则是其赴法的契机和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许多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主要是因为当时留法勤工俭学有组织,并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再加上当时“工读主义”思想盛行,抱着救国理想的青年人自然就汇合到这一潮流中来了。  相似文献   

14.
高远 《留学生》2010,(5):41-41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迄今已近百年,此运动无论在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还是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皆造就了无数栋梁人才。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有后来成为中国政界领袖及要员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蔡和森等,  相似文献   

15.
李金发(1900.11.21—1976.12.25)原名李权兴,笔名有淑良、金发等,广东梅县人。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特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多数研究者对其在传播与实践象征主义诗艺的贡献上是首肯的,其人被称为“第一个有意识地把西方象征派引进中国新诗国土的诗人”,其诗则是“中国新诗中最典型的象征派作品”。研究新诗,要从李金发开始;研究李金发,则不得忽视其第一本诗集…  相似文献   

16.
邓辉 《现代教育科学》2000,(3):43-46,30
勤工俭学是从20世纪初,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始的。建国50年来,勤工俭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历了以学生个人为主体的“工读结合”的勤工俭学形式,发展到以教育部门和学校集体为主体,以兴办以专业工人为主要生产经营者,  相似文献   

17.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造就了一批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者,这也是此次留学运动的一大特色。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之所以会造就如此多的革命者,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勤工俭学一事本身,而是围绕留法勤工俭学群体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革命导向的社会思潮背景、特殊的留学生构成、劳工救国的留学目的、明确的勤工俭学组织宗旨与职能、工读与抗争交织的留学生活动等五个方面,它们共同促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革命者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四川是五四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展得最好的省份,不仅参加人数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而且许多学生归国后都积极地投身于革命 活动,成为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相对落后和闭塞的四川兴起如此大规模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并得到蓬勃发展有其思想、经济、政治和组织等方 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新发现的《向警予致南洋侨胞父老昆季诸姑伯姊书》刊于1921年12月初的新加坡《叻报》上。向警予在该信中详细记叙了勤工俭学女生赴法的历史,所面对的困难以及各方的救助情况,呼吁南洋华侨提供经济援助。该信对于研究向警予女性教育思想的发展演变以及民国时期女子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留法俭学会的成立是20世纪初西方先进文明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该会在李石曾等人的组织领导下,本着改良社会造就新国民的宗旨,进行了一系列的留法俭学活动,首开勤工俭学之先河,成为近代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