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伟 《黑龙江档案》2013,(5):112-113
1936年,抗日武装斗争达到最高潮,敌人的铁路交通线频繁遭到东北抗日联军的袭击。同年秋,东北抗日联军为了避开日满军警秋季"大讨伐"的锋芒,同时,为了开展获取越冬物资的行动,东北抗日联军决定联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在穆棱沿线进行一次袭击日满军军用列车,夺取其军用物资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戴伟 《黑龙江档案》2013,(4):138-139
1938年9月26日至10月18日,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当局在东南满地区对以抗日名将杨靖宇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展开了秋冬季"大讨伐".  相似文献   

3.
1939年,东北抗日斗争进入了极端艰苦的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联军进行残酷的大讨伐,疯狂地围追堵截,企图把抗日联军一网打尽.形势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4.
《兰台内外》2011,(3):53-54
上世纪50年代初,随着一部名为《赵一曼》的电影,使"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的英雄形象被传遍全国。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抗日。1935年任东北抗联第3军第1师第2团政治委员,同年11月与日军作战时受伤被捕。1936年8月2日,在珠河(今尚志)县被日军杀害。  相似文献   

5.
谢文东原是依兰县大地主。1934年,土龙山农民反对日寇掠夺土地,掀起大暴动时,他当上了领袖成立了民众军。我东北抗日联军为了联合一切抗日力量扩大抗日武装,便把这支队伍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谢文东为军长,活动在依兰、勃力、方正一带。1938年日寇大举讨伐,谢文东见势不妙,便投降了日本,当了可耻  相似文献   

6.
国民参政会于1938年7月成立,至1948年3月结束。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政府成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内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国民参政会总共开过4届13次会议,经历了前期(第一届)、中期(第二、三届)、后期(第四届)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1939年9月24日,陈翰章指挥东北抗联第三方面军,在敦化县寒葱岭设伏,使日军松岛讨伐队大部被歼。此次战斗震动了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集中体现了陈翰章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在抗联抗日斗争史上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8.
1936年2月21日,在绥远达尔罕草原的百灵庙(今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镇),以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蒙政会)保安队保安处二科科长云继先、保安处三科科长朱实夫为首的1000多名官兵发动兵变,脱离业已勾结日寇、举起蒙古“独立”旗帜的蒙政会秘书长德王的控制,通电全国,投身傅作义将军领导的抗日行列,这就是震惊全国的“百灵庙军事暴动”。  相似文献   

9.
马杰 《黑龙江档案》2012,(3):143-143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东北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武装侵略战争,蒋介石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日的号召下和全国人民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当时东北各地出现了许多自发性的抗日武装队伍。如何团结他们,共同抗日,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一个迫切而复杂的问题。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于1933年1月26日给满洲省委发出了《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的指示信(即"一·二六"指示信)。  相似文献   

10.
《湖北档案》2013,(1):10-11
(本刊讯)2013年元月,湖北省档案局推出"2012年档案工作集锦",湖北档案系统2012年十大亮点正式出炉。壹3月25日,湖北省档案局、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湖北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了全省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和6大任务,并对全省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两项目标。一是完成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  相似文献   

11.
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经过长途跋涉,艰苦转战,先后进入甘孜藏区。1936年,红二、六军团为北上抗日,也从云南进入甘孜藏区,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师。从1935年5月至1936年7月的15个月时间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在甘孜藏区的泸定、康定、丹巴、道孚、乾宁(已撤消)、炉霍、甘孜、瞻化(今新龙)、雅江、理化(今理塘)、稻城、定乡(今乡城)、得荣、巴安(今巴塘)、白玉、色达等16个县经过和停驻。红军长征在甘孜藏区的活动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在整个红军长征途中都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陕北延安有两所著名的"红色高等学校"——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简称陕公,是抗战时期中共创办的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干部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前身)。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造就大批革命干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创办了陕公。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则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原江西瑞金中国红军学校与陕北红军学校合并组成的"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20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将其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相似文献   

13.
马芳 《档案天地》2012,(10):38-43,5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辽阔东北大地的崇山峻岭、荒原水畔,一支新型的人民抗日武装、一支顽强的雄师劲旅——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诞生了。在此后的14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联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为光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相似文献   

14.
根据胡耀邦同志1984年3月关于加强史料整理工作的批示精神,陕西省档案馆组织和加强了编辑出版《陕甘宁边区政府档案史料选编》工作。 陕甘宁边区是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到达陕甘与一方面军、陕甘红军会师,陕北根据地遂成为主力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的落脚点。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陕甘宁边区又成为人民军队开赴前线和敌后进行抗日战斗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档案》2013,(1):5-5
(本刊讯)在2013年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上,甘肃省档案局张蕊兰局长提出要按照进一步健全"三个体系"、服务"四大领域"、破解"四大瓶颈"、突出"五大重点"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甘肃档案事业大发展。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静 《湖北档案》2013,(7):43-46
1946年3月10日上午,在哈尔滨市水道街9号(现兆麟街96号)二楼一个门前堆满砖头、门上着锁的屋里床下.发现了一具用大衣盖着的男性尸体。经过辨认.这具尸体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原总指挥、中共东北地区委员会常委李兆麟将军。  相似文献   

17.
马少华 《新闻前哨》2012,(9):103-104
邹韬奋(1895~1944)原名邹恩润,是我国著名新闻出版家。他的新闻、出版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40年代,其间主编《生活》周刊,创办《生活日报》、《大众生活》周刊、《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等报刊和生活书店。他秉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的理念,直面社会问题,倡导民主政治,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舆论领袖——1936年因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的著名"七君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方婷 《新闻世界》2011,(10):155-156
胡愈之(1896-1986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众多杰出人物中其中一位,被夏衍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其新闻工作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其新闻思想在抗日阶段得到实践和发展。本文以胡愈之抗日时期(1931—1939)主办的报刊和撰写的文章为研究文本,探讨其新闻思想发展过程及思想实内涵。研究胡愈之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新闻工作经验和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现代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现在的新闻工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在正宁县档案馆采访时,发现一张1937年3月由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邓小平、正宁县县长朱门签名的借粮借据(原件现存省财政厅)。原文如下:穆平辉先生:本军此次奉令驻扎正宁一带,整理训练,需要粮食,在本军军费尚未解到以前,决向先生借粮二十六石,将未按时价由本军政府负责归还。抗日胜利之礼!人民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邓小平正宁县县长朱门三月二十九日1936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奉命驻防陕甘一线(兰田、富平、正宁、宁县),军团政治部及政治部主任邓小平驻正宁县官河王录村。1937年6月撤离。驻防期间,当地党…  相似文献   

20.
杨平平 《新闻世界》2014,(5):222-223
近年来抗日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风靡一时,而抗日剧的娱乐化倾向严重,抗日剧一时"泛滥成灾"。抗日剧的泛滥主要表现在其数目之多和其情节之雷人。过多的行政干预、电视剧从业人员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和部分观众的需求是抗日剧大行其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