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中提倡参与意识尤为重要,因为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是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的关键,是克服学生害怕作文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一、指导写“应需之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往学生作文往往是为写作文而作文,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也往往提不起写作积极性来.于是,出现了装腔作势、假话套话连篇的毛病.写“应需之文”,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在60年代就提倡的.他说:“课内作文最好写应需作文,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  相似文献   

2.
怎样批改作文,是长期困扰着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问题:一些人主张详改,但详改作文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如果按每改一篇作文半小时,每排五十位学生计算,每改一个班的作文就需二十五个小时,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窒息的数字!而这样改作文又给大部分学生造成依赖性和被过度褒贬的不安,学生常常感到自己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而没有自信心的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近几年又有许多教师提出“抽改”、“略改”甚至“只评不改”……这样虽然避免了详改的一些缺点,但又会造成学生写作文的随意性,所谓“写不写都一样,优与劣难捉摸”的糊涂认识。我认为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个好办法,近年来我按照高考评卷标准,指导学生改作文,摸索出一套办法。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作文难,原因何在?主要是因为学生不明白写什么,怎样写。因而不少学生一遇到作文就“头痛”。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不贴近生活,或者就是大段大段地抄袭。这些现象都是脱离生活实际,胸中无“素材”导致的。怎样在小学生开始作文阶段就使他们摆脱“作文难”的困境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最终确定了中段作文训练的突破口——学会观察生活,积累说写素材。学会观察静物。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首先应从观察周围事物中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静物入手。譬如:一本字典、一件小玩具、一幅年画、一盆鲜花、一棵大树、一家店铺等等…  相似文献   

4.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教学中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呢?这就必须深入地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探索学生发现作文素材的心理过程. 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一篇作文——《吃肉粽》,讲的是端午节那天,妈妈带回来许多粽子,有肉粽、豆沙粽.这  相似文献   

5.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存在心理障碍。有的一听到作文心里就发慌,甚至厌倦:有的冥思苦想,有无心下笔之感;也有的急于求成,草草了事。最后文章虽写成,但多半是奉命为之,为了应付交差,编写、硬写的不乏其人。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是把作文作为一种苦事。学生形成这些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不是不会写,而是觉得没什么可写。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发写作灵感的平台,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就成值得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常为学生作文水平难于提高而大伤脑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从鲁迅先生所说的不仅要使青年知道“应该怎样写”。还要知道“不应该怎样写”得到启示,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干巴巴、抽象、不具体的毛病,分类对照选编了“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的范例,发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这一“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通常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怕写作文,一提起写作文,心理就产生消极反应,不是发愁就是紧张;二是胡编乱造,不敢说真话、写真事, 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方面: 一、缺少鼓励。学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一篇作文,面对一大堆诸如“语言生动”、“描写细致”、“脉络清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低年级的说话、写话,中年级的写短文,高年级的初级作文三个阶段组成。作文这一教学过程,概括起来可说成是"怎样说、怎样写,说什么、写什么"。对学生来说,"怎样说、怎样写"的基础知识能从课本中的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中获得,而"说什么、写什么"就是作文材料的获取问题。这一点如果不引导学生解决好,就会造成学生"作文难",每次写作文就"头疼"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很难  相似文献   

9.
田翠艳 《考试周刊》2012,(43):51-51
学生怕写,老师怕教,三年级一开始写作文,就好像面对一个关卡,心里忐忑不安。如果老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将严重影响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开始习作训练呢?我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读者》2013,(5):36-36
学生都很害怕作文课,当年钱穆教作文的方法很有趣。他认为,作文就是说话,口中如何说,笔下就如何写。出口为言,下笔为文。他要求学生想说什么如实写下即可,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提问。一天下午,钱穆要求学生做作文,作文题目为《今天的午饭》。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以后,钱穆选择一篇写得好的抄在黑板上。这篇作文结尾是这样写的:“今天的午饭,吃红烧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些。”通过这篇作文,钱穆告诉学生,说话、作文要曲折,要有回味的余地,就像这篇作文的最后一句.“可惜成了些。”  相似文献   

11.
作前指导是学生动笔前的临场指导,其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明确作文的要求,展开作文的思路,指导学生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根据大纲的这一精神,作前指导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写”,然后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是作文教学另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教师不明确这一任务,往往出现两种极端和一个偏差.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除了密切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名家名篇的写作方法,和不断积累字、词、句等构成文章的“砖、瓦、泥、沙”以外,还必须在学生每次作文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能够独立创造出一篇文章来。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作文,开始时往往搔首咬笔,不知写什么好,不知怎样下笔。教师的指导,就应针对学生实际,启发学生知道写什么,知道怎样下笔。这应该是在学生每一次习作时,教师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教学大纲要求高二学生“继续提高比较复杂的记叙能力”,我在高二上学期,安排了两次这方面的作文。这两次作文的具体启发工作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往,我较轻作前指导而重作后讲评,题日一出,就坐等学生交卷,还以为这是“让学生写放胆文”。结果,不少学生不是中心偏离就是选材陈旧,或者谋篇布局不当,结构残缺不全。这使我认识到,指导学生作文,功夫必须下在学生作文前。因此,每次作文前,我都根据本次作文的目的要求帮助学生解决“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两个问题,这对于学生明确作文方向,少走弯路,是很有好处的。一、从正面说明应该怎样写。有一次,我们以“表彰大会上,校长给优秀学生发奖的情景”为内容作一场面描写,题目是《一个发奖时的热烈场面》。这次习作的要求很明确,重点是写发奖时的“一个热烈场面”,  相似文献   

14.
每当和学生谈到作文,大多数学生“谈虎色变”,不喜欢作文。有的说没有东西写,有的说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还有的担心写的不具体达不到要求。这正是因为学生的知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所造成。如何解决学生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这一难题,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下列情况:教师劳动高消耗,学生作文却低效率。一是基础差的学生,不管教师作文要求讲得多么详细,范文选择怎样周到,学生的作文总是刚开了头就结了尾,真有点向子期《思旧赋》的味道,无话可说,有的甚至抄别人的文章来蒙老师,以完成作文任务;二是不管你怎样精细批改,作文水平总是难以提高,真可谓“事倍功半”。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曾做了这样的尝试——一是搞讲演,二是写评述。 讲演,即班级演讲。利用每天的读报,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演讲的进度分三步: 一、讲故事。讲故事的内容、题材不作限制,由学生自找自选。开始时,难度较大,好些学生记不住稿子,讲演时时中断,讲不完一个完整的内容。遇到这种情况,我就鼓励他们,记不住不要紧,忘了就编,哪怕是编内容,编故事,也要讲完。凡是我认为没有合格,没有过关的学生,一律要重讲,下一次的演讲首先就从他们开始,直到我认为合格为止。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初学作文,常常感到无从下笔,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即使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也往往是说得太笼统,不具体,所表达的意思不明确.怎样指导学生把一句话写具体呢?这就需要认真地进行“四素句“训练,同时多进行一些扩充句子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初学作文,常常感到无从下笔,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即使绞尽脑汁写出的作文,也往往是说得太笼统,不具体,所表达的意思不明确.怎样指导学生把一句话写具体呢?这就需要认真地进行“四素句“训练,同时多进行一些扩充句子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作文?吹呗!""作文?不就是胡编乱造!""烦死了,又是作文"……听听,这种认识,这种心态明显表明他缺乏写作兴趣,更无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这才是提高作文课堂指导的有效性途径.否则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你老师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在台下听得神情冷漠,到头来你口干舌操,学生还一头雾水,甲此,我们不妨巧借"他山之石"来攻"玉",即要提高作文课堂指导有效性,就用心理学理念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一、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项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双重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熟谙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在低年级经历了看图说话、看图写话以及各种说话训练和写话训练以后,到了中年级就要开始作文了.怎样指导学生迈进“作文”的大门? 除了在别的课文教学以及作文训练之外,现行教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