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宗和 《中国考试》2007,(4):57-58
2006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3.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5580人,单位公派7542人,自费留学12.1万人。2006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2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716人,单位公派5267人,自费留学3.3万人。从1978年到2006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06.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7.5万人。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79.2万人,其中58.3万人正在国外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学术访问等。  相似文献   

2.
樊瑛华 《留学生》2013,(9):55-57
留学人才一直是我国建设中的生力军,吸引留学人才回国服务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留学人才状况不容乐观。就陕西省的情况来看,从1978年以来,公派和自费留学生13.6万人,截至2012年底,在陕西省工作和创业的留学回国人员总共有1.08万人,占出国留学人员的8%。  相似文献   

3.
周健平 《留学生》2013,(9):14-15
2011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862万人,同比增长38%。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7%。但同时,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  相似文献   

4.
刘洪进 《教师博览》2008,(12):18-18
近年来,我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人数逐年增加。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07年度各类留学人员情况统计结果。2007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回国人员总数为4.4万人,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一倍多,创下回国人数的新高。从2004年至2006年间,留学生回国连续3年保持了20%;2上的增速。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负责人估计,2008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有望突破5万人。  相似文献   

5.
马建明 《留学生》2009,(10):1-1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30年间中国共输出留学生13915万人,迄今回国39万人.目前仍有约100万留学生在海外。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2013,(6):8-17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统计表明,2012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7.29万,较2011年增加8.67万人,增长了46.57%。如今,超过70%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中国留学生“新回国潮”正在到来。中国正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方针指引下,从1978年到2002年底,我国共有58万人留学。留学出国人员分布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目前为止,已有15万人学成回国。即所谓的“海归派”已经成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支重要生力军,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内,回国留学人员在教学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于2001年1月9日召开留学工作暨表彰大会,对39位留学回国人员、26位留学管理先进个人.7个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山西省主要领导及中央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讲话并为代表颁奖。(图为表彰会现场有关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山西省从1989年每年拿出100万美元资助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资助金额累计达7346.35万元人民币,资助留学回国人员610人次、项目1098个,平均项目资助力度为6.69万元人民币,对吸引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列入“863计划…  相似文献   

9.
月度扫描     
《留学生》2011,(4):4-5
我国留学回国人员已达63.2万人 【人民日报】据"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透露:截至2010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632万人.其中,2010年回国人数为135万人,增幅达247%。"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总数已达1143人。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有 32万人出国留学,有11万 多人先后学成回国。这些人回国后有什么感受?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他们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围绕这些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们从1997年4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沈阳、西安、南宁等8个城市的22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对471位留学回国人员进行了实地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我们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多为…  相似文献   

11.
根据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2006年度,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3.4万人,从1978年到2006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06.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7.5万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学子海外求学的浪潮奔流不息。来自教育部的一项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8年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到了139万.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近39万。  相似文献   

13.
出国     
《留学生》2013,(1):5-5
2012年出国留学人数增幅趋缓 【中国教育新闻网]近日,中国教育在线与留学监理服务网联合发布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出国留学人数再创新高并接近40万人,但增幅开始趋缓。同时,回国人数在快速增长,达到23万人,几乎与出国净增长人数相当。  相似文献   

14.
据俄罗斯教育网2012年3月29日报道.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富尔先科指出.随着俄罗斯中学学生数量的剧减.俄罗斯高校的数量需减少。他指出.最近5年俄罗斯中学毕业生的数量减少近一半.从2007年的140万人减少至2012年的73万人,预计到2020年前,11年级(中学毕业生)学生数量将基本保持在现有水平。  相似文献   

15.
魏祖钰 《神州学人》2006,(10):30-31
近年来,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人数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回国人数2001年1.2万多人,2002年1.7万多人,2003年2.1万多人,2004年2.4万多人,到2005年回国人数已经达3.5万多人。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优秀拔尖人才的回归率还不够高。如何使更多的留学人才,尤其是优秀尖子人才回国和为国服务,是一个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探索的课题。如建立全国统一的留学人才信息系统和留学人才库;建立和完善国际人才市场;加大对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国资助力度等。这些均为留学人才工作中十分关键的问题,特别是在国际人才争夺日趋激烈,国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层次人…  相似文献   

16.
萧杨 《留学生》2013,(12):1-1
对于中国海归人才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为何是最坏的时代?因为随着海归人数的不断增加,今日海归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远超他们的前辈改革开放以前,包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归数量非常少。2000年左右,每年回国的海归大约只有两万人、但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每年回国海归是27万人,而在出去的40多万人里,很多人未来也可能回归.海归人数的增加,让昔日的“抡手货”不再那么吃香,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海归”变“海待”,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7.
人才流动与留学效益之评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我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讲话精神的指引下,20余年来,我国的公派留学政策适时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关于人才外流和留学收益却有很多争论。笔者在这里推出一些自己的见解,与读者共勉。关于人才的外流与回归据统计,从1978年到199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计约27万余人,回国9万人,回归率为33%。其中:国家公派4.4万人,回国3.7万人,回归率84%;单位公派8.6万人,回国4.8万人,…  相似文献   

18.
正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统计,2013年我国迎来了史上最大"海归"潮,留学归国人数达40万。对比2011年的18.62万、2012年的27.29万,2013年中国的"海归"人数涨幅十分惊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预测,2017年海外留学生回国人数将增长到66.6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则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大于出国人数的历史性拐点。为什么会出现"海归"热潮?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指出,家庭团聚是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原因。其中有90.9%的留学生因为不想远离父母而回国,78.4%的留学生因为对国内发展有信心而回国,66.7%的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2012年高考报名人数是900万人,这是2008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第四个年头。四年来,报考人数已经下降140万。与此同时,录取人数持续增长,从2008年的近600万,增长到2012年的近700万,高考录取比例也呈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2011年为72.3%,2012年可达75%以上。(光明日报6月1日)  相似文献   

20.
刘继荣 《师道》2012,(7):114-114
2012年高考报名人数是900万人,这是2008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第四个年头。四年来,报考人数已下降140万。与此同时,录取人数持续增长,从2008年的近600万,增长到今年的近700万,高考录取比例也呈现大幅上升趋势,2011年为72.3%.2012年可达75%以上(山东省实际录取比例超过了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