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爱尔兰文学巨匠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是对爱尔兰昏昏噩噩的群体精神文化现状的真实写照。乔伊斯在无意识的创作过程中深入地剖析了爱尔兰国民文化的劣根性,同时也对自己的精神和心理进行了解构与分析。《憾事一桩》中的主人公达菲先生就是乔伊斯无意识的化身,是乔伊斯力求拯救的业已陷入精神沦陷危机边缘的那部分自我。文章从分析心理学角度分析达菲先生的精神并建构达菲先生的心理原型,力求呈现乔伊斯在无意识的创作过程中的动态的心理图景。  相似文献   

2.
《死者》是二十世纪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压轴之作,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写了20世纪初都柏林人的现实生活状态,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探索都柏林人生活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3.
乔伊斯最初是一位爱国主义者,积极参加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从1904年开始,他对祖国由爱转向憎,偏重于揭示国人精神上的病疾,并自愿离开爱尔兰,流亡他国。后来,乔伊斯只是作为作家来观察和研究爱尔兰,了解故乡的人事变迁,是为收集写作素材。剖析他与爱尔兰的关系,可以让我们窥测乔伊斯的心路历程,更深入地了解乔伊斯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4.
在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叶芝试图从古老的凯尔特文化中寻求爱尔兰性并重构爱尔兰身份。他和他的作品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与叶芝对爱尔兰乡村和历史的理想化描述不同的是,乔伊斯竭力去揭示现代都柏林人的精神状态和爱尔兰的主要问题的真相。乔伊斯选择了一条沉寂、流放和狡猾的道路,也从一种文化卑劣感中获得了对爱尔兰身份的真实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诗学研究方面,自戴从文的《乔伊斯与爱尔兰民问诙谐文化》发表后,国内学术界开始了乔伊斯与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之间的关系研究.戴从文在文中考察了乔伊斯中后期作品中的爱尔兰民间诙谐文化因素,指出“爱尔兰的民间诙谐文化除了改变了乔伊斯作品的价值取向,使他从早期的超人价值转向后期的群体价值外,随着作品重心的转变,乔伊斯后...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最富于创新精神的文学家之一,著名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批判继承其他哲学家的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理论。乔伊斯把自己的美学理论应用到了自己文学创作之中,本文试图分析乔伊斯的第一部重要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特别是小说的主题与乔伊斯的美学思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短篇小说《死者》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代表作,讲述了在都柏林一场圣诞晚会期间发生的故事。乔伊斯在小说中运用“精神顿悟”这一艺术手段,深刻展现了爱尔兰人精神层面上的瘫痪状态,凝聚了作者对处于瘫痪、麻痹状态下的爱尔兰人的痛切感悟。在精神顿悟视角下对小说的主题进行解读,可以加深读者对乔伊斯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乔伊斯是一位爱尔兰小说家。他改革了现代小说刻画人物和发展情节的创作方法。他的小说,构思的新奇,表现人性的坦率,以及英语的纯熟,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有显著影响的文学作家之一。许多评论家认为:他掌握英国语言仅次于莎士比亚。爱尔兰对乔伊斯的影响很深,他所有的著作,都是有关都柏林的。他与同时代的叶芝(Yaets)所不同的是既没有涉及爱尔兰民族运动,也没有卷入爱尔兰的生活。乔伊斯的一生是在自我流亡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9.
《死者》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都柏林人》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瘫痪"状态,试图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唤起民族意识."精神瘫痪"在《都柏林人》一书中贯穿始终.本文探讨"精神瘫痪"这一主题在《死者》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以他的流亡和流亡美学奠定了他在西方文学中的地位。乔伊斯一家的家庭生活与其说是爱尔兰式的,不如说是吉普赛式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原因多半是乔伊斯的父亲把安居乐业的钱都用来买酒了。乔伊斯不但继承了父亲越穷越纵酒的生活习惯,而且从小就学会了如何躲避债主、逃避债务。同时乔伊斯对母亲的依赖,也是明显的,不但影响了乔伊斯一生的走向,而且也对乔伊斯性格、气质、爱好等方面的形成和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偶遇》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名篇,乔伊斯以自身经历为蓝本描述了都柏林少年惨淡的生活,无处可逃的命运,罹患精神瘫痪的境遇。文章从故事中的主要意象出发,探讨了其中所蕴含的宗教上的隐喻,指出其对扩展和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寓意隽永的象征——试论乔伊斯短篇小说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伊斯的一生都在为爱尔兰人民的精神解放而撰写“道德史的一个篇章”。在他的作品中 ,象征手法是一大艺术特色。在《阿拉比》和《伊芙琳》中 ,他成功运用了这一手法 ,赋予每一事物深刻的象征寓意 ,深刻揭示 2 0世纪初都柏林丑陋的社会现象和都柏林人文化和精神的瘫痪。  相似文献   

13.
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是20世纪现代主义重要作品之一。作品集置景于20世纪早期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不同的生活横断面,以简练笔触,刻画苍凉世态。作者贯穿作品集的主线之一是展示经历庸碌生活的“都柏林人”最终获得对现实的认知。文章试结合《都柏林人》中的“童年篇”分析乔伊斯想要通过作品传递给现实中人们的“灵光顿悟”启示。  相似文献   

14.
詹姆斯·乔伊斯是爱尔兰现代派小说泰斗,作为一位有着惊人敏锐观察力、写作风格向来无所畏惧的现实主义批判大师来说,他在其短篇小说《一朵小云》里描述的绝不仅是一个普通小人物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本文尝试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来分析作品里主人公小钱德勒的人物性格和命运,以此来揭示乔伊斯所要展示的整个都柏林"精神瘫痪"主题。  相似文献   

15.
张文婕 《海外英语》2012,(8):219-220
By analyzing the details of Araby,this paper is to prove that in Araby James Joyce puts the boy’s personal yearning for idealized romance vis-à-vis several irresistible hindrances so as to reveal the doomed pointlessness of an individual’s holding his ideal and passion in a reality with prevailing spiritual paralysis.  相似文献   

16.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作为《都柏林人》的第一个故事,《姐妹》包含了瘫痪、腐败、死亡这三个后来在全书中不断重现的主题。正是这些主题把这15个短篇故事贯穿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姐妹》就是《都柏林人》的一篇导言。  相似文献   

17.
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阿拉比》使用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通过小男孩对爱情朦胧追求的破灭,象征都柏林人、甚至是爱尔兰人丧失了宗教信仰、僵死瘫痪的精神状态。在现代视角下,这篇小说使读者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启迪,一方面精神家园不能荒芜,另一方面也要脚踏实地,不做白日梦,实实在在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8.
乔伊斯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开拓者,不但其经典之作《尤利西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而且其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伊芙琳》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第四篇。小说直接,生动地表现了都柏林青年人瘫痪的精神状态。试图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的结尾,并探讨伊芙琳放弃追求自己幸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第一部实验作品,它充分反映了乔伊斯对生活和艺术的哲学思考。为揭示都柏林瘫痪的精神面貌,在这本小说集中他实验并很好地运用了大量的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包括象征主义和他独创的手法——“顿悟”。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还发现了其中一些音乐和美术方面的技巧和更多的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