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子与情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力作。主人公保罗内心有着顽固的男性中心意识,这也导致了他与初恋情人米丽亚姆的爱情悲剧。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析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清初剧坛上,有两部不朽的历史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这两部剧本产生于同一时代,都为清朝初年,面对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大体一致,两者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两者都是采用了历史题材的悲剧,都将政治主题与爱情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都写了一段经典的男女爱情故事,贯穿全文的线索都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定情信物等等。尽管如此,两者还是存在差别的,如两者具有不同的悲剧结局,爱情与政治主题所占比重各有不同,性爱和义理在情感中的表现也各有侧重等等。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它既是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悲剧.《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它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姻缘,情节起伏曲折,故事饶有趣味,通篇充满着机智与幽默,是简·奥斯丁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虽然这两部小说风格各异,但由于他们所描写的都是婚姻爱情,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性格都十分鲜明,细腻感人,富有典型性,很有研究价值和特色,并且从两个女主人公林黛玉与伊丽莎白的形象比较研究中,可以探究出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青春版《牡丹亭》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表现等方面与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它又保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两者的比较对我们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传承中华文明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中西方文学史上的经典爱情名著,都出现在16世纪90年代,都以不同方式阐释相似的爱情故事。文章试图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以揭示两个剧本在描写至真爱情方面的相似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爱情观的异同,他们的爱情观的许多方面直至今天都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舒婷的《致橡树》与王昌龄的《闺怨》同为写女性如何对待爱情的诗歌,若按照审美范畴划分,应属于悲剧美,只是《闺怨》的悲剧性较明显,而《致橡树》的悲剧性特征却是隐性的。《致橡树》中的男女平等只能作为诗人的理想而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成为诗的悲剧性根源。同样是悲剧,二者之间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致橡树》率真直诉,《闺怨》凄婉幽怨。本文将从审美思维、审美风格、审美追求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并从中窥见现代诗与古典诗某些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日光流年》是阎连科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对苦难的书写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凄婉动人的爱情、骨肉相残的亲情,还是三姓村不可预知的天灾等等,都能体会到作者渗透在文字底下的无奈与绝望。三姓村村民的一生都在与死神赛跑,渴望能够逃出"活不过四十岁"命运的魔咒。在三姓村中,对生的渴求是很多悲剧的源头,发生的悲剧大致可分为爱情悲剧、亲情悲剧、三姓村的悲剧。这三种悲剧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日光流年》悲情的叙事。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伦理学视角研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的目的,在于了解故事与作者创作背景的影响,从而发现作者在故事中安排的递进式的各个伦理结。本文介绍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梗概,并从文学伦理学角度解读了这个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9.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0.
《舞姬》是森鸥外的处女作,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锋之作。《舞姬》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悲剧,造成丰太郎和爱丽丝的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东西方文化剧烈冲突的社会环境是造成《舞姬》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丰太郎自我解放的不彻底性是悲剧的直接原因。爱丽丝的缺乏独立软弱的性格成为《舞姬》爱情悲剧的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同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在时爱情婚姻的描写上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通过时《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婚恋模式的比较,揭示了造成其结局一悲一喜迥异的社会根源和制度根源。《红楼梦》中的婚恋悲剧是由封建制度及畸形的一夫一妻多妾制造成的,而《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喜剧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一定范围内,有条件地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从悲剧的角度审视《长恨歌》,就会感到《长恨歌》中的爱情既是一个悲剧形式,又是一种悲剧范式。两者分别构成了《长恨歌》的表层悲剧意义与深层悲剧意蕴,使《长恨歌》超出了那具体狭小的悲剧范围,具有一种博大而深广的人类共通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从古至今,文学中的爱情题材经久不衰,成为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不计其数的爱情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悲剧与喜剧。汉末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元代杂剧《西厢记》便是其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4.
《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可说是东西方爱情剧的经典.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细读两文,发现它们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这难以解释的共性.我们姑且把它说成是“集体无意识”的结果吧。  相似文献   

15.
传世经典《巴黎圣母院》的女主角爱丝美拉达风情艳丽、单纯善良,追求纯真唯美的爱情,然而却被无情的命运捉弄。爱丝美拉达为爱而活,也因爱失去了生命。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作家雨果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细腻曲折的笔触,描写了爱丝美拉达充满悲剧的爱情哀歌。  相似文献   

16.
以《饮水诗词》等级其背后相关的事实与《红楼梦》的人物情节作对照,以为曹雪芹是受福临与董小宛爱情故事的触发,以纳兰容若爱情悲剧为素材来源,以梦幻虚构的艺术手法,完成这一绝世名著的。  相似文献   

17.
吕小莉 《文教资料》2010,(33):17-18
本文立足于《荆棘鸟》与《穆斯林的葬礼》两部小说文本。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从宗教和性格两个方面分析两部小说爱情悲剧成因的相似点。  相似文献   

18.
爱情这个题材在中国学史上最先把它提到理性的高度,使它充满了政治性内容的要数曹雪芹的《红楼梦》。本通过对宝黛爱情主线和元春、迎春、司棋、尤三姐等的爱情悲剧进行分析,从而感受这些爱情描写所闪烁的反封建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桃花扇》一剧,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意味,剧中侯方域和李香君以爱情破灭、双双入道作结。本文从爱情主体的可审美性、爱情悲剧得以呈现的外部环境、爱情以悲剧作结的能量释放三个方面,分析侯、李爱情悲剧的审美价值,以期更深层次地挖掘《桃花扇》的悲剧内涵,展现作者的悲剧情结。  相似文献   

20.
【原著简介】 《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又名《石头记》《金玉缘》。《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该书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