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然而,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群众文化无疑也是题中应有之意.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少不了农村文化建设.而农村文化建设根本在树人,在造就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工、新型企业家和基层干部.必须用和谐文化来凝聚广大农民,提高农民的素质,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民,应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实践的切入点,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所要探讨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教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针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出了提高农民素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缺乏政策与对策,而是缺少领导执行这些政策的人。基层组织建设成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摈弃传统纯经济方式,必须通过采取诸如地区轮换制等手段加强基层干部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某些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留守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现有的素质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否则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就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揭示了新农村建设与提升农民素质的内涵和实质,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其核心是造就新一代的新型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农民的素质问题。让农民的素质发展与社会要求相适应,农民的素质提升与新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协调,  相似文献   

7.
农村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农民素质提升需要教育,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对于新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新型高产环保农业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意义。本文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阐述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并就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提出若干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部地区新型农民培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新型农民应该是能够适应我国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一定的文化技术素质、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经营管理与产业开发能力和比较科学的环保理念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农民.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成为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农民素质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型农民的内涵和具体素质要求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业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基础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能。农民缺乏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全面地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及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一主题,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更好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学生的良好就业。1997你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是目前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毕业生就业法规性文件。云南大学近年来依据《规定》精神,在就业工作上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这其中包括:通过加大选调生工作力度、建立就业见习制度、实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招生制度等渠道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对有意愿去基层的毕业生,通过实施灵活的户籍管理办法、优惠的工资待遇,代为偿还助学贷款制度、向基层倾斜的公务员考录政策等保障措施,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从而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这些措施,适应边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迅速转变成为“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致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把广大基层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前往基层就业还受到就业观念、就业条件以及高校专业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政府、基层以及毕业生四个方面都要积极转变,推动高校毕业生的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分重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基层民主的建设。通过对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的实地调研,发现该村创新的“五合章”民主管理模式很有特色,它不仅是该村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的一种成功尝试,也是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创新。这样富有创意的村民自治管理模式,对探索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之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不断交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引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应实施“凝聚力工程”,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6.
远程教育基层实践具有"先锋"与"常态"两种基本形态.具有"先锋"性质的远程教育基层实践,是一种带有实验性质的教育形态创新运动,这些有别于常态教育形式和风格的探索,从自我出发寻求教育价值和意义,其探索在现实中的呈现方式是变化的,会经历一个由"先锋"到"常态"、再由"常态"到"先锋"的过程.本文基于对北京电大东城分校首届学习小组研讨会进行的叙事分析,提出,如果远程教育要想成为一门学科,就离不开基层这些具有"先锋"精神的探索,远程教育理论界应该积极汲取这些来自基层的、充满了泥土气息的探索,借此丰富远程教育的理论;远程教育基层实践"先锋"与"常态"两种形态的周而复始,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内驱力,推动着远程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在新形势下面临诸多问题,致使发挥作用能力降低,已经影响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影响到党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地位。要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应在加强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力、执行力、服务力、控制力、管理力和竞争力方面下大力气。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大决定在少数具备条件的县级电大开展开放教育本科教育。在基层开展本科教育对于构建学习型社会、增强开放教育的生命力和提升系统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开展本科开放教育要遵循开放性、可行性、可控性、系统性、激励性、透明性等原则,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本文拟就基层开展本科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不治与民主是不可分割的,实行依法治县,首先要发扬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机制。其次,必须依法行政,并确保司法公正。最后,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确立法治观念,树立“民本位”思想,切实“治权”、“治官”,也必须通过吐故纳新等方式提高在职领导和执法人员本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农村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笔者通过对浙江、河北两省66个农村村级党组织的调研,发现新时期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工作难度、待遇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不完善,观念变化对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构成挑战。应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以及创新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方式方法等几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村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从而确保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