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古话说:“善于始者,成功已半。”有经验的教师对课堂导入语都十分重视,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它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导入语就是一  相似文献   

2.
徐钦亮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3):106+108-106,108
语文导入语是指语文老师在课堂授课前的开始部分。导入效果如何主要靠导语的设计,好的导入语让学生听来如沐春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如何运用形式多样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愉快教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善学”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本文主要立足教学实践列举几种常见的导入法。  相似文献   

3.
俗语云“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语作为语文常规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历来被人重视。导入语的好坏常常影响一节课的教学。好的导入语,能让学生听起来如坐春风,如沐春雨。导入语的设计要遵循简明精练、吸引力强和情感充沛的原则。下面就简谈几种导入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导入语 课堂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自,它在一堂课中常常能起到点明主题、激发兴趣的作用,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自己鲜明的学科特点。物理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导入语。  相似文献   

5.
瞿瑜 《科教导刊》2024,(8):97-100
本研究以《走遍法国1》为样本,分别从交际场景、语言特征、导入方式三个方面对本教材中的语级导入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教材将语级的学习重点放在对语级感知能力的培养上,打破了传统教材中标准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局面,导入了大量用于日常交际场景的通俗语。语级导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2)符合交际场景;(3)筛除粗俗语。(4)简化语级概念;(5)使用“半真实性”教学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教学做合一”理念,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出发,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文章提出课堂导入语设计的基本要求,分享常见的几种课堂导入语,为开展好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教学导入语,又叫导语。它是教师讲授课程新内容的导言,是引入新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好的导入语能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同时,导入语的运用还能起到另外的辅助作用———“收心”,即把学生从活跃的课间活动中拉回到严肃的课堂教学中来。总的来说导入语的作用可用“双重过渡”来概括:即从课间向课堂听课的过渡和旧内容向新内容的过渡,前者为上课作思想上的准备,后者为学习新内容作知识的铺垫。导入语运用的得当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注意力集中到新的教学内容来,从而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  相似文献   

8.
马桂芳 《甘肃教育》2009,(22):38-38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巧妙运用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地运用导入语,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选择合适的导入语。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7的认识”时是这样进行导入的: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导入语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导入语的语言要有启发性、感染性与挑战性,力求练达而雅趣,有如“景色初展,鲜花含露”。下面介绍几种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课的导入犹如戏剧的“序幕”一样,具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作用.在实际的政治教学过程中,导入语的使用对整堂课的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恰当的导入语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充分的调动整个课堂的氛围,使教师和学生融合在一起,寓教于乐.本文以中学政治课堂中的导入语为切入点,并指出导入语可以分别从七个方面来选择,不仅让学生掌握好本堂课的政治知识点,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基础,探讨中国高校简介英译的过程及研究方法。通过概括中国高校简介英译的研究现状和分析顺应论的研究成果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运用,得出顺应论对中国高校简介英译过程研究具有一定解释力的结论,以期使中国高校简介英译研究的翻译过程在理论研究上能够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cademic paper, as a type of discourse, are not only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thesis, but also a kind of social behavior with communicative purpose. The introductions are the essence of academic papers,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postgraduates to write English introduction. Therefore, the introduction of academic writing, as a genre,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for many years. This study analyzes a 50-research-article corpus of English introductions chosen at random with theories relating to genre and genre analysis. These research articles from masters' graduation thesis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Research Article, i.e. for RA) are analyzed from macro-level and micro-level. And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English postgraduates how to choose genre structure, language forms and the communicative purpose that the introductions should achieve. The result shows that some English introductions of the masters' graduation thesis differ from the international general pattern in frequency and quantity of move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text. To some extent, this study is significant in teaching academic paper writing.  相似文献   

13.
蔡威 《培训与研究》2007,24(3):108-109
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本文介绍了7种"抛砖引玉"式导入语及导入时要注意的问题,既是对传统导入语模式的改进,又是对英语课堂教师"引导者"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点介绍属于一种以感染功能为主导,集信息和表情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本;其英译目的在于推介我国的旅游资源及文化,吸引潜在国外游客前来观光。为充分地实现景介的文本功能与英译目的,译者应遵循以目的语旅游者为导向的原则,灵活运用增译、省译、文化替换、篇章模式改写等各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日益全球化,英语正逐渐成为我国城市、企业、旅游业等进行对外宣传的主要外语。外宣英语的翻译应该以目的语为主要依托,因此外宣英语的语法、句法、词法都要符合英语使用规范。提高外宣英语的翻译质量,明确受众是外宣英语准确传递信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针对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引言中普遍存在主题定义不妥、背景知识不当、研究问题不明、论文观点不清等问题,本文基于学术论文引言的要求,结合实例加以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英汉对比研究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对比分析了解英汉语言在音节构成、音高及重音与语调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对英汉元辅音系统、音位系统、音节结构特点和英汉声调语调等方面的对比,找出两种语言间的差异.同时介绍山东方言的一些主要语音特征,通过对比说明英汉语音差别对中国学生、特别是山东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影响,从而帮助教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以功能文体学理论为指导,从情景语境和主题意义的角度,对上海世博展馆英文简介进行文体分析;并探讨了情景语境和主题意义对语篇语言选择和语言表现形式等文体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式菜肴简介英译的原则应当首要考虑目标语文化中菜肴简介在内容、句法结构和词汇上的特点,对未适应目标语文化的源语文本成分进行修改或删减处理,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在目标语文化中重现源语语言文化所提供的菜肴简介信息。  相似文献   

20.
语用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从实际和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着重介绍了语用知识融入的内容、途径、方法以及具体的教学过程.最后,作者通过语用教学实践得出结论:结合教材融入语用知识,增强文化意识是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