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易传》的学派属性,一直是一个备受易学界关注、悬而未决的热点问题。其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其究竟属儒家还是道家著作。本文通过对《易传》中《序卦传》、《大象传》两篇文章思想倾向的分析,并与儒道两家思想进行比较认为:《易传》中虽然包含了一定的道家思想,但就其本质而言,仍为儒家的一部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易林》爻辞思想内容的梳理,认为其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汉代社会儒家的仁德政治学说和阴阳灾异思想;此外也反映了作者一定的道家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3.
于成宝 《科教文汇》2007,(6X):176-177
本文通过对《易林》爻辞思想内容的梳理,认为其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汉代社会儒家的仁德政治学说和阴阳灾异思想;此外也反映了作者一定的道家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易林》爻辞思想内容的梳理,认为其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汉代社会儒家的仁德政治学说和阴阳灾异思想;此外也反映了作者一定的道家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对于先秦文学的美学思想有很多传承,尤其在李白的诗作《古风》中,对《诗经》、屈骚等文学作品及儒家、道家思想中蕴涵的各种美学思潮有很多认可,并充分体现在其具体文学作品中。李白的作品也给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范本。  相似文献   

6.
《淮南子》所代表的汉初道家思想不同于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先秦道家思想是隐士的思想,消极、退避、悲观等色彩在所难免,汉初道家思想却是一个刚刚建立的、处于上升中的大帝国的治国术,因而积极向上、充满了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作为《淮南子》主导思想的道家思想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作者有意使道家思想从方外走向方内。  相似文献   

7.
儒家礼乐思想与道家自然乐论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上所持的不同音乐美学观点。这两种观点的提出是因其两家在思想基础、处世态度及审美理想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尽善尽美”是儒家的审美理想,它与道家“大音希声”的审美理想相比较是具有较为浓厚的功利色彩的)。与此同时,儒、道两家又是以“中和”、“淡和”为共同审美准则的。因此,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既互相对立斗争,又互相吸取交融。其主体是儒家的,局部是道家的。  相似文献   

8.
《莺莺传》能成为唐传奇中的传世名作,与空白艺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空白艺术的角度,从人物形象的间接描写、情节省略造成的空白、心理描写省略造成的空白三个层面,分析《莺莺传》中空白艺术的具体运用及带来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儒家将朴素与实用深深地扎根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中国的音乐大多都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儒家的乐而不淫等经典的美学观念在钢琴领域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著名音乐家王建中先生的钢琴曲中也随处可见儒家美学思想的细节,其《百鸟朝凤》中的儒家美学思想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朱熹的《诗集传》以训释简明而著称,这与朱氏善于运用训诂术语有关。通过集中研究训诂术语"见"在《诗集传》注释中的运用情况,探讨其作用。"见"的使用较好地处理了《诗经》相同词句等方面的注释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平 《科教文汇》2009,(6):245-245
朱熹的《诗集传》以训释简明而著称,这与朱氏善于运用训诂术语有关。通过集中研究训诂术语“见”在《诗集传》注释中的运用情况,探讨其作用。“见”的使用较好地处理了《诗经》相同词旬等方面的注释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词汇的发展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词语大量产生对汉语固有的词汇系统是一次巨大的更新。而《高僧传》作为魏晋时期较为代表性的文献,其中的佛教词汇是非常丰富且具有典型性的。本文以《高僧传》中佛教词语为例,从构词的角度,将其分为语音造词和语法造词两大部分进行分析,并将统计分析后的结果与中土汉语构词方式相比较,从而探求佛教词语的构词特点对汉语词汇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苗苗 《世界发明》2011,(11):4-4
《史蒂夫·乔布斯传》10月24日中英文版全球同步发行。这本书究竟有多火?据悉,国内市场《史蒂夫·乔布斯传》的预订量已经超过100万册。  相似文献   

14.
《说唐三传》是《说唐后传》的续书,主要描写了薛仁贵的子孙们如何继承祖先的基业抗敌报国的事迹,书中揭露了统治者的残忍与腐朽,同时塑造了以樊梨花为代表的一批巾帼英雄的形象,其在民间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初现了民主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呼兰河传》中病态、落后、原始的民俗文化与生命悲剧的根源,揭示了传统文化的劣性因素对民众的毒害与摧残,指出作品展示民俗文化的作用,及其具有的改造民族灵魂、反思传统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军 《科教文汇》2009,(14):246-246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其文学价值泽被后世,影响全世界。浅论《论语》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及文体特征等几方面,略述己见,以期更好地学习和鉴赏这本书。  相似文献   

17.
《清史列传》和《碑传集》在所传人物范围,资料来源,称谓,履历详略,公私事以及皇命的恩谕的记载上都有差异,其史略的价值也各有长短。  相似文献   

18.
在《呼兰河传》中的女性悲剧,反映出了作者面临理性和情感的艰难抉择时内心的痛苦不安,这种强烈的情绪使得文中充满了悲剧的色彩,而这种悲剧意识却使得作品散发出吸引人的魅力,并且历久弥坚。从《呼兰河传》的写作背景简析、文中片段阐释和悲剧的魅力三个方面对这篇小说的悲剧意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朝鲜、日本乃至越南等许多国家曾经大量引入汉籍经典,其中以日本最甚,汉籍经典对其民族文化塑造与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过程中,汉诗作为中华历史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也成为外国翻译引入的重点,对汉籍东传的途径与特征进行研究能够全面发掘其对于周边国家历史义化构建的整体影响.由郑吉雄和张宝三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东亚传世汉籍文献泽解方法初探》一书,立足于东亚儒家经典传播史,深度挖掘汉语言文化互动交流历程并从中探索东亚文化的传世理念及其革新再造.  相似文献   

20.
《南柯太守传》最根本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是我国第一篇成功的具有完全意义的科幻小说。此外,借比喻而讽刺,以顶真续接的方法结构篇章,用心理变化暴露人格,以及以小篇幅表现大容量等也都是其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